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幼儿园放学以后,有些孩子还要在园内留两小时左右,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我们该怎么办呢?以前,我们是“放羊”式的做法。由一位值班老师看着,任凭孩子们摸爬滚打,满园乱跑。有的孩子满身泥巴,满脸带花,有的孩子大汗淋淋,气喘吁吁,精疲力尽。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先对放学以后留园的孩子进行了解,发现有的是家里无人,等待父母下班来接的;有的是因回家无小伙伴玩,自动留下的;还有的家就在附近,觉得幼儿园好玩,不愿回去。留下的孩子又有因家长下班时间的不同,接早、接迟的。我们调查后,列出表格,让每个值班老师心中有数,对不该留的,说服动员,劝其回家;留下的孩子中又根据家长来接的不同时间和各幼儿放学前的活动情况进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些地方的幼儿园存在着家长推迟送幼儿上幼儿园,特别是提早接幼儿回家的现象。这样做,势必影响在园幼儿的注意力,打乱教学秩序,有的幼儿园下午的游戏活动也因幼儿人数过少而很难组织好;同时还影响了一些幼儿家长  相似文献   

3.
孩子离园时     
离园,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发现家长在接孩子离园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1.幼儿的安全为首要。在家长接孩子离园时,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在前边跑,大人在后边追,喊着“慢点跑,慢点跑!”其实不管是家长跑,还是孩子跑,都隐藏着不安全的因素。有的孩子还想在幼儿园玩一会儿,有的家长就让孩子自己去玩,家长自己则坐在一边看报纸,或与其他家长聊天。恰当的做法是,家长最好陪孩子玩一会儿,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亲子之间可以进行很好的交流。2.应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当家长接孩子离园时,我们往往看到孩子…  相似文献   

4.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有许多家长由于对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以为进学前班更有利于孩子上小学,因此,在孩子刚要升大班时,即让孩子转到学前班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的学期工作计划以及我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项具体措施。同时,我们还多次举办专题讲座,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讲座的主要内容有:家长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家庭与幼儿园如何配合;学前班与幼儿园的情况对比等等。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的家长在接孩子离园时,会主动问带班教师今天有什么作业,于是上午教学活动中的有关故事、儿歌、计算及常识等教学内容,就成了由幼儿回家口述、父母笔录的家庭作业,第二天来园上交给老师。望子成龙的家长期望以家庭作业来帮助子女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不少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大多也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诚然,让幼儿回家口述有关的教学内容能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园的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位在幼儿园工作的同志告诉笔者,她们所在的幼儿园实行的是日托制,虽然园里规定每天下午五点以后,家长方可来接幼儿回家,但是有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与迁就,经常提前接回孩子。最早的下午两三点钟就来接,下午四点钟前,接小孩的家长络绎不绝。到了规定接孩子的时间,在园幼儿已寥寥无几。幼儿园对此很伤脑筋。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每天到了离园时间,总有一些家长不来接孩子。值班的老师只好推迟回家,一直等到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我们做过调查,有的家长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及时来接。但也有不少家长是故意把孩子留在园中,自己去办私事,比如去做饭烧菜、走亲访友、买东西,甚至打麻将。我们教师的家务负担都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小学减负力度的不断加大,南京市放学时间大大提前,多数小学放学时间在下午3点或者4点左右。这就给很多的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带来了不少后顾之忧。没人接怎么办?小孩放在托管班,安全怎么保证?不少家长开始期待:是否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待在学校,等家长下班之后再去接。为了满足家长需求,前不久南京市在琅琊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汉口路小学等数所小学试点"弹性放学",家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13日16:30分,东方红幼儿园规定的家长接孩子离园时间已到。中一班教师王某将幼儿田田交给了来接他的妈妈,但田田不肯回家,哭闹着要去操场上玩滑梯。孰料,田田在玩滑梯时不慎跌落下来,右胳膊摔成骨折。构成了九级伤残。  相似文献   

10.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  相似文献   

11.
从幼儿入园接受教育开始,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关系。教师通过对新入园幼儿上门家访、召开家长会等等活动,使得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性质、日常工作、一般活动安排以及幼儿在园表现等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家长的观念和自身工作等主客观因素,造成家长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一种情况是家长与教师很少接触(如有的请祖辈老人接送孩子)或只从孩子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对园方的工作基本不问不闻,不热情不主动;第二种情况是较多的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每天早上,父母送孩子到幼儿园离开时,众多幼儿免不了说上清一色的话——“爸爸(妈妈),早点来接我。”尽管神情各异,或抑郁、或随意、或恳求、或撒娇,不管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还是将离园的大班幼儿,但口径一致。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幼儿对家长亲情的流露。而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话中有话,其背后透露着一些有效信息,捕捉利用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与管理。 笔者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多元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类:第一类是个性的原因。表现为个别幼儿的心理素质弱和非智力因素差,诸如恐惧、任性等;第二类是共性的通病。反映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家庭这一头,家长接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省乡镇幼儿园大部分是半托制幼儿园。幼儿上午放学后,在家有一段自由自在的活动时间,到幼儿园午睡前,大脑神经比较兴奋,或者因在家里有不高兴的事,心情忧闷,这都不利于他们很快入睡。要管理好半托制幼儿园孩子的午睡,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送幼儿来园时,教师要热情接待,可拉着幼儿的手亲切  相似文献   

14.
大班幼儿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文/方明亲爱的大班幼儿家长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来信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这几个月教孩子学点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2007,(1X):40-40
我和妻子在外打工,3岁半的儿子在农村由奶奶带着。出事当日,孩子奶奶因事在幼儿园放学半小时后去接孩子,却发现孩子已经被人从附近的河里打捞上来。原来幼儿园见孩子奶奶没来接,便让孩子自行回家。孩子边走边玩,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河边,失足掉了下去。之后虽送医院抢救,但孩子还是遭遇不幸。我们认为幼儿园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但幼儿园认为孩子出事是在放学后,且孩子奶奶没有来接也有责任。因此,幼儿团只愿意承担部分赔偿作为补偿。请问,我们要求幼儿园承担全部责任是否合法合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 新入园幼儿,总是缠着教师要找妈妈。尤其是晚上离园时,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第一个接到自己的宝宝。有的家庭是多名成员同时来接,有的家庭则是今天爸爸妈妈接,明天爷爷奶奶接,后天又是叔叔阿姨接。众多家长陌生的面孔。给教师接待离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在晚离园环节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为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亲身体验,并逐渐促使孩子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  相似文献   

17.
马娟 《小学生》2013,(8):29-29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往我们一般采取:1.对新生入园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与幼儿熟悉。2.让家长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3.正式入园时要求家长将孩子放下就走,不要舍不得或者迟疑。但刚开学时孩子的哭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适应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不少家长见孩子哭会表现出非常心疼,舍不得放手,任由孩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举办的“幼芽智力竞赛”和“故事讲演会”活动,我们开辟了一个家长阅览室,配备了两只书架和两千多册图书,这些书大都是幼儿喜欢的画册,还为家长准备了《幼儿教育》、《为了孩子》、《父母必读》等刊物。阅览室每天下午放学时开放一个小时,由园内工作人员值班。家长阅览室原计划是临时性的,可是,一开放就关不了啦! 家长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都要领着孩子到阅览室看书,有的家长就在幼儿园大门口等着阅览室开放。孩子在阅览室里看了又看,舍不得离开。每次  相似文献   

19.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接连碰上几位幼儿家长叹苦经。一位母亲说,她夫妻俩晚上常常有工作,还得搞点进修,于是费了很大力气将孩子送进了全托幼儿园。开头他们照老规矩,星期六下午接孩子回家,星期一上午送孩子入园。后来老师告诉她,有些家长星期三下午也将孩子接回去,第二天早上再送来。当时她还不领会这话的“精神”。不久,孩子回家后埋怨越来越多了,发展到不答应星期三去接他,他就哭着不肯回幼儿园,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