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题.(2011年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16题)在海面上有3艘轮船,船A以速度u向正东方向航行。船B以速度2u向正北方向航行,船C以速度221/2u向东偏北45°方向航行.在某一时刻,船B和C恰好同时经过船A的航线并位于船A的前方,船B到船A的距离为a,船C到船A的距离为2a.若以此时刻作为计算时间的零点,求在t时刻B、C两船间距离的中点M到船A的连线  相似文献   

2.
物理和数学是两门联系紧密的学科,物理是应用数学知识较多的学科之一,在中学物理中,应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一下,一元二次方程y=αx2 bx c在物理中的应用. 一、利用y=αx2 bx c求极值. 例1 船A从港口P出发拦截正以速度υ0.沿直线航行的B船,P与B所在的航线的垂直距离为α,A起动时,B船与P的距离为b,且b>α如图1所示,若忽略A船启动时的加速过程且认为它航行后就匀速运动,求A船能拦截到B船所需的最小速率.  相似文献   

3.
题在海面上有三艘轮船,船A以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船B以速度2u向正北方向航行,船c以速度2√2u向东偏北45°方向航行.在某一时刻,船B和C恰好同时经过船A的航线并位于船A的前方,船B到船A的距离为a,船C到船A的距离为2n.若以此时刻作为计算时间的零点,求在t时刻B、C两船间距离的中点M到船A的连线MA绕M点转动的角速度.  相似文献   

4.
在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中,压轴题是一道有关海上航行的运动学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也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原题海面上有三艘轮船,船A以速度u向正东方向航行,船B以速度2u向正北方向航行,船C以速度2 21/2u向东偏北45°方向航行.在某一时刻,船B和船C恰好同时经过船A的航线并位于船A的前方,船B到船A的距离为a,船C到船A的距离为2a,若以此时刻作为计算时间的零点,求在t时刻B、  相似文献   

5.
1.已知三角形不包含直角 例1如图1,某天上午9时,向阳号轮船位于A处,观测到某港口城市P位于轮船的北偏西67.5°,轮船以21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下午2时该船到达B处,这时观测到城市P位于该船的南偏西36.9°方向,求此时轮船所处位置B与城市P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刚刚落下帷幕,其竞赛试题的最后一题是关于相对运动的问题,原题如下:在海面上有三艘轮船,船A以速度U向正东方向航行,船B以速度2“向正北方向航行,船C以速度2√2“向东偏北45。方向航行.在某一时刻,船B和C恰好同时经过船A的航线并位于船A的前方,船B到船A的距离为口,船C到船  相似文献   

7.
一、变换参考系法参考系的选取得当,可以简化对运动的描述,从而达例到1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如图1所示,船A从港口P出发去拦截正以速度v0沿直线航行的船B.P与B所在航线的垂直距离为a,A起航时与B船相距为b,b>a.如果略去A船起动时的加速过程,认为它一起航就匀速运动.则A船能拦截到B船的最小速率为多少?解析以B为参照系,B不动,在此参照系中A将具有向左的分速度v0,如图2所示.在此参照系中A只要沿着PB方向就能拦截到B.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垂线为最短”的结论.过O点作PB的垂线,交PB于E点,OE即为A船对地的速度的最小值乙A,在△AOE中,因为vA=v0sinθ,而sinθ=ba,所以vA=v0ba,由于灵活运用了几何知识,使较为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的几何问题了.点评分析本题是两个运动物体求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问题.若以地球为参照系,两个物体都运动,且运动方向不一致,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时不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解答.但如果把参照系建立在某一运动的物体上(如B上),由于以谁为参照系,就认为谁不动,此题就简化为一个物体(如A)在此运动参照系的运动问题了.当然,解一个物体的运动问题比解...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例例1(龙岩市一级达标校联盟2013年高三联考数学卷理科第8题)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和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②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③若动点P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P到定直线的距离,则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④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  相似文献   

9.
一、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在2004年的高考试题中有一类热点问题———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情景新颖脱俗,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命题”、“多考一点怎样想,少考一点怎样算”的命题原则.图1例1  (2004·北京)如图 1,在正方体中 ABCD A1B1C1D1, P 是侧面 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 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直线  B.圆  C. 双曲线  D.抛物线解析  显然,点 P 直线C1D1 的距离就是点P到点C1 的距离,由此,易知点 P到C1 的距离等于P到BC 的距离,由抛…  相似文献   

10.
一、本卷共 3 5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计 1 4 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图 1 ,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 )时 ,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 ,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 9时 0分 0秒 (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 1~ 4题。图 11 .该船员拍摄照片时 ,P地的地方时为【C】A .2 2时 B .1 4时 C .2 0时 D .1 6时2 .拍摄照片的当天 ,漠河的夜长约为【A】A .1 6小时 B .1 4小时 C .1 0小时 D .1 2小时3 .该船即将进入【B】A .巴拿马运河    B .麦哲伦海峡C .德雷克海峡D…  相似文献   

11.
题目如图1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滑块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v0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着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到点P并停止.滑块A、B与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卢,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的形变量为L2,重力加速度为g,求A从P点出发时的初速度v0.(A、B均可视为质点)  相似文献   

12.
例1 如图1,在正方体AC1中,P是侧面BCC1B1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彤的距离是它到直线GD1的距离的一半,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直线.(B)圆.(C)双曲线.(D)抛物线.  相似文献   

13.
这是八年级数学教科书上的一道习题:如图1,甲、乙两个单位分别位于一条封闭式街道的两旁,现准备合作修建一座过街天桥.问桥建在何处才能使由甲到乙的路线最短?注意,桥必须与街道垂直平.移法:如图2,将点A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平移,平移距离等于桥宽,到达A1点,连结A1B,与街道靠近B的一侧交于点B1,过B1点建桥即符合要求.那么,平移距离为什么要等于桥宽?先看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图3,公路同旁有A、B两个车站,在公路L旁修建一个加油站,使得加油站到A、B两个车站的距离之和最短.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直线l于点P,点P的位置即加…  相似文献   

14.
朱广科 《初中生》2018,(15):26-29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图题,已不局限于对基本作图技能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图题.现把各种题型归类如下,供你复习时参考. 一、基本作图型 例1如图1,A,B,C为某公园的三个景点,景点A和景点B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小路,现要在小路上建一个凉亭P,使景点B、景点C到凉亭P的距离之和等于景点B到景点A的距离,请用直尺和圆规在所给的图中作出点P.(不写作法和证明,只保留作图痕迹)  相似文献   

15.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 )数学第二册 (上 )P1 0 6例 3( 1)的解 ,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 ,在此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与大家商榷 .题 一炮弹在某处爆炸 ,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晚 2秒 ,问爆炸点应在怎样的曲线上 ?[文解 ] 由声速及A、B两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 ,可知A、B两处与爆炸点的距离差 ,因此爆炸点应位于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笔者认为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 ,据A、B两处与爆炸点的距离差并不能断定爆炸点 ,就位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而应分情况讨论 :若距离差等于 |AB| ,则爆炸点在以B为端点…  相似文献   

16.
题目 如图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相似文献   

17.
动量与能量     
《中学生阅读》2005,(1):8-11
例 下图中,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B相同的滑块A,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当A滑过距离l1后,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到出发点P并停止.滑块A和B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P,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2,求A从P出发时的初速度”v0  相似文献   

18.
题如图1,A、B两点在直线MN的同侧,A到MN的距离AC=8,B到MN的距离BD=5,CD=4,P在直线MN上运动,则|PA-PB|的最大值等于——.  相似文献   

19.
参数(或称参变数)的概念,在高中《解析几何》中有确切的定义。由于运用参数解题有化繁为简,溶解难点之功效,因此,初中数学中注意适当地引入参数,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进一步学好高中数学,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下述几方面引例说明,以供参考。一应用问题例1,一条大河两对岸各有一个轮渡码头,甲、乙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以不同的速度,分别从A、B向各自的对方码头(B、A)匀速驶去,它们第一次相遇时,甲船离A码头的距离是800米,它们各自到达对码头后,又立即调头回开,两船第二次相遇时,甲离开B码头的距离为500米,求这条河宽多少米? 分析 1 本题是行程问题,布列方程的主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都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把两者有机结合,强强联手,是近年高考中涌现出来的新亮点.这两个知识点的交汇,使试题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融数、形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很多同学望而生畏.现挑选精品,解剖麻雀,探求根源,拓展思维结构,提高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在正方体1 1 1 1ABCD A B C D中,点P在面1 1BCC B及其边界上运动,若P到直线BC与直线1 1C D的距离之比为12,则动点P的轨迹为()A B CD A1B1C1D1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