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主义不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核心,<手稿>应看作马克思思想的过渡期著作.马克思世界观和美学观成熟期的拐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将<手稿>视作马克思哲学和美学"诞生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开端",是不妥当的.模糊马克思"早期"和"成熟期"的思想界限,容易将其美学观变成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易经>素有"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和"三玄之冠"的称誉.<易经>是一本论述宇宙万物变化规律以及人类知变、应变法则的著作,不仅是宇宙预测学,而且是人生行为哲学.<易经>中蕴含高明的管理智慧,并且千年来不断丰富、不断提升,对教育管理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野草>中含有大量的<圣经>因素.文体上有许多共同点,尼采对<圣经>的戏仿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这之中起了一种媒介的作用.<圣经>把一些文体特点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传染"给了<野草>,在这方面,能看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鲁迅曾受尼采的哲学影响很大,崇尚个性精神和意志主义,但他对尼采极端的个人主义却始终保留意见,因为在他的思想世界里人道关怀或救世思想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想尔>对<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教义是承继不违的.只不过,<老子>是超俗的,哲学地讲;<想尔>却是绝对入俗的,宗教地教.它以低解高,以实说虚,企图将东汉以来被奉为修身、养生宝典的<老子>哲学,积极地转化为宗教俗世之教理.他为了他的宗教目的,尽其所能,就俗世素材,度信徒之所能知,论信众所关切的议题,坚持要让<老子>的玄深哲学,成为普罗教众的生活规范.撇开对玄学的坚持,从<想尔>对<老子>义理切合的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宗教理论家深层的苦心与基本能力.细读<想尔>对<老子>为人诟病的"浅末"转化,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宗教家宣教的艰辛与苦楚.<想尔>其实是在用老,而不是在解老.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认为"师生之心"是<论语>的支柱,这种"师生之心"意指教师要尊重青年的人格,在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弟子应有清晰的了解,对于学生而言,"师生之心"还包括学生为了使老师永垂不朽而进行的斗争.池田大作对<论语>的兴趣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语>在处理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上表述出的"共生哲学",二是关于人的修身方面表现出的伦理改革意向.池田大作还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指出儒和佛都具有人本主义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恩格斯为这一著作1891年单行本撰写<导言>的历史背景,概述了<导言>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学习和研究,认真区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进程中"比较早期的著作"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用科学、准确的概念阐述、宣传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新的观点";应当使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比较早期的观点"、"旧的论述"同他们思想成熟阶段的"新的观点"一致起来,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8.
<七哀诗>是汉末的乐府新题,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说:"<七哀>,起于汉末."据现有资料记栽,王粲始作<七哀诗>,但是否为其始创,无从考辨.关于"七衰"名称的含义说法不一,本文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方面论证其含义,进而分析<七哀诗>内容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莱茵报>时期的现实政治问题所引发的"苦恼",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动因的最初萌发."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写作和在此基础上对费尔巴哈"颠倒方法"革命意义的确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思想前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理论成果表现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确立、新矛盾观的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萌芽,以及人民主权民主制的思想发端.  相似文献   

10.
严粲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在其<诗>学著作<诗缉>中,他从<诗>的体例,对<诗>六义的认识和<诗句>对举几个方面来进行他的"以<诗>言<诗>",把<诗经>身上的经学性和理学性的"色彩"进一步削弱,故该书有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在宋朝众多<诗>学著作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1.
从生存哲学、美学以及哲学阐释学三个角度挖掘<庄子>语言怀疑观--"无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当时诸子百家争鸣的客观剖析,对文艺美学创作、理想风格的确立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与西方现代哲学阐释学呼应.  相似文献   

12.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人所撰的<梁书>、<陈书>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梁>、<陈>二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姚氏父子以质朴散文写史实为古文运动的先声;叙事简严,文笔洗炼;写人善写"独至".  相似文献   

13.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之前一直和<礼记>同治.到了宋代,<大学>才被单列出来独自成书.朱熹为<大学>、<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编排在一起成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到明、清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用书.但现在所见的朱熹<大学章句>已改变了原貌,<大学>的面貌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各个时期对<大学>的研究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14.
郭素媛 《现代语文》2005,(10):21-23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梁之际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其辑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因此诗以"孔雀东南飞"一句起兴,所以人们常称此诗为<孔雀东南飞>.后来元朝人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人冯惟讷辑<古诗纪>,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辑的许多古代诗集都对此诗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略有出入,最短的也有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被王世贞的<艺苑卮言>誉为"长诗之圣",沈德潜的<古诗源>则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相似文献   

15.
<唐王书>、<唐僧取经>是彝文文献长诗中最有影响的、劝善行善的、带有佛道文化色彩的"彝族化"民间文学作品,长期以手抄本形式收藏于彝族毕摩手中,是毕摩在婚娶、节庆及火塘边"公开故事"的经籍.作品以宣扬孝道文化和善行善治为主要内容,但与古典小说<西游记>相比较,文学形式、内容情节、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价值取向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曾被马克思称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而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被当今不少研究者认定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起源地和秘密".本文试从异化与异化劳动、人的本质、实践观、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四个方面,分析这两个"诞生地"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7.
J.B.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生态理论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这两部著作之中.紧密结合劳动异化来分析自然异化;强调自然异化是人为造成的,具体地说,是由私有财产和金钱的统治造成的;提出自然异化给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使人丧失掉基本的生活要素;力主通过"联合"的道路来消除私有制,进而消除自然异化,构成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世界观的主要内容.J.B.福斯特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把<共产党宣言>说成是"反生态"的种种误解,强调正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把关于建立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关系的思考作为"关于共产主义建设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的一些核心理论实际上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形成,这就是:所有生态问题都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熊露露 《现代语文》2007,(9):113-113,122
<说文·水部>共有468字,重文22,新附字23,是<说文解字>收字最多的部,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无疑也是十分丰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说文·水部>的文化观照,探讨"水部"诸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20.
刘洪强 《天中学刊》2010,25(3):82-84
<歧路灯>的创作并非只参考了明代<型世言>中的一些情节,它至少还汲取了宋代沈俶<谐史>中的"四明戴献可"篇的养分,"四明戴献可"中的义仆"杨忠"与<歧路灯>中的义仆"王中"的名字十分相似就是最大的确证.因此,<歧路灯>曾经参考过<谐史>与<型世言>,但<型世言>在国内"佚失了近四百年",李绿园看到是应该是<型世言>改编本--<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与(别本)<二刻拍案惊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