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趼中,许多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中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出怎样的理解都应该予以肯定。笔者认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明白个性化阅读有它的“规则”,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2.
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平等对话,营造氛围,保护学生个性;质疑问难,乐于思考,激发学生个性;独特体验,凸现创造,发展学生个性。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让个性化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狄丽琴 《文教资料》2009,(31):67-68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要让学生读出个性.也要让他人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是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阅读的主旨.阅读个性化即阅读中读者受文本和自身的基础、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知识经验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的见解。文章作者从阅读中的主客观实际出发针对读者,即学生的自身特点.指出了个性化阅读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发挥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阅读兴趣,首先就需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尊重他们的选择,充分发展阅读个性。另外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阅读活动中锻炼和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式,提升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阅读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洼化,发展他们的个注,让阅读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阅读的舞台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创造适应学生发展和谐课堂,在良好的氛围中,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独特感受,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倡导阅读,批评,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批评,弘扬学生的阅读个性,超越作品,尤其不能以“标准化”的解读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去禁锢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阅读教学应努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强化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逯新君 《现代语文》2014,(2):125-126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就是一种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不同的阅读个体,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思维活动,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解读。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边对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阅读,以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要引导他们研读,促进他们展开个性探究;要激活他们想象,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薛胡 《现代语文》2009,(5):35-36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步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的阅读教学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对话关系,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对阅读客体(文本)的不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又要在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主要策略有: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指出的。的确如此,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任何他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个性的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会暴露无遗。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进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原点”,彰显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阅读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个体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对语文个性教学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阅读,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