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相联系,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并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立足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从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构想和邓小平实现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策略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了论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现实课题,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对江泽民同志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力资源保障和价值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保障和内在需要。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本特质和理论价值在于,它是对人类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手段和根本保证,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若干重要思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这些思想理论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分析与研究这些思想理论,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了突出贡献。“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本特质和理论价值在于,它是对人类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手段和根本保证,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研究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创立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的锲而不舍的思考,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研究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创立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的锲而不舍的思考,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时代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社会主义的主题与要旨。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指导中国法学理论建设和法治实践的过程中,也烙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使之在东方国度结出了累累硕果,其理论成果构成了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关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思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未来和谐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思想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范畴在中西方哲学思想史上有过许多论述。中国古代的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古希腊柏拉图追求的理想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家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本位的社会契约论,都是和谐社会范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也是十分丰厚的。在现阶段,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汲取以往思想史的精华,从整体上推进对这一理论深入的研究,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效率价值观。“效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4.
高东  王学增  白成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4):33-34,36
构建和谐有序、稳定安宁、生活幸福的美好社会,是古今中外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对东西方古代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汲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论断的提出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加了崭新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深刻认识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论述中,包含了很多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且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