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穷其一生为之奋斗的根本宗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旧式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化、机械化发展,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片面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的发展也是涵盖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综合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发挥人的首创精神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原理,它具有所有科学原理的高度抽象性,因为这种度抽象的范畴使得我们不能教条地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而是要从本质上理解和坚持马克思的价值论,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本质、精髓,了解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符号政治经济学是鲍德里亚早期文本中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成立的命题。鲍德里亚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商品不再作为一种使用价值而存在,同时物也不再作为商品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符号而存在,充斥整个世界的不是商品而是符号。鲍德里亚通过对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人的需要和商品拜物教的否定,从而彻底否定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他断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要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必须把政治经济学全面推进到符号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是以费尔巴哈哲学为中介,并扬弃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思想,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深刻论述,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讲话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科学的高度:“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讲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和深刻揭示。讲话指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解途径。  相似文献   

6.
就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刘春国 《科教文汇》2009,(18):56-56
就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吴珊 《科技创业月刊》2012,(1):94-95,103
"民本思想"是中西方学者讨论的重要理论亮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都对人的理论进行过系统论述。基于古今中外"以人为本"的理论追溯和马克思人本学说的再认识,以期全面理解现代中国的人本理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源点。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9)
人的类本质本应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资本主义生产使劳动异化了,人本身类的意识也由于异化而改变,以致类生活对人来说竟成了手段。马克思在追问经济异化的根源时,创造了异化劳动理论,表明人的生命活动发生了分裂。马克思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私有制的存在,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经阶段,是人类通往全面自由解放的一种过渡。在社会主义生活条件下,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利于现实人本质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娟 《科教文汇》2013,(23):55-56
马克思以有生命的、现实的、可经验的个人为其理论出发点,将现实的个人及其生命活动同人的本质相联系,通过对人能动而又受动的对象性活动的剖析,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界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殊途同归的阐释,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现实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特有的"异化劳动"所创造,人周遭的社会关系建构着人的现实社会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人的本质包括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在今天的现实务件下,应恢复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对个人的重视,正确理解“人”与“民”的区别与联系,充分考虑个体人的发展,将人文关怀落实到个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赵莹 《科学中国人》2014,(24):248-24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在融入社会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得到拓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人应该避免单向发展以及人只有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才能够实现全面性的发展。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整体而言,更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在教学岗位上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全面发展理论的四个主要层次入手,深入探索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要求,并探究相关发展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个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主义":一种传统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去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剖析"科学主义"的本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科学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科学主义,它是一种片面的科学观它主张的"惟一科学"论源于对客观世界基本构成的形而上学歪曲;它直接违背马克思关于"一门科学"理论;在实践层面上,它导致自然科技领域的去人化或者无视人的社会倾向.  相似文献   

15.
黄洪焱 《中国科技信息》2004,(24):138-138,152
钢琴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井不是音乐专业培养问题,而是关于人获得智慧、丰富情感体验和艺术修养等音乐素质发展问题;钢琴技艺的养成,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音乐知识传授、臂腕指触键等一系列形体动作技能的掌握,而是发乎于心的能力培养、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过程。如何改革传统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建科学的钢琴教学模式是当今音乐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以庄子的《齐物论》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探讨二者关于理想社会人的特质的看法。庄子逍遥王国的实质是至人世界,而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至人最基本的特质是逍遥,具体表现为:第一,精神上的独立;第二,认识上的道观;第三,政治上的天放;第四,生死上的化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但是这里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观念中的自由,而至少是从劳动的异化中解放出来的经济自由、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政治自由以及从各种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的精神自由。庄子和马克思关于理想社会人的本质的阐述,既有一定的契合点,又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王辉 《科教文汇》2009,(32):231-232
以人为本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要思想,是对当代条件下人的解放道路的最新探索。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由物质生产、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两个维度组成的理论体系。然而在发展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我们却出现只关注物质生产、历史规律决定作用的一面,忽视对"人"的一面的发展,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为全面、深刻认识和把握唯物史观中"人"的思想做出一点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灵魂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发展目标,而这些发展目标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个人、社会到国家的不断升华使得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加的明确。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梳理,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科教文汇》2008,(6):121-122
人是对象化的存在,人的本质力量一定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象化;对象化贯穿于人类的整个过程,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的复归,是对人类本质的重新占有和真正占有。因此,马克思对象化理论与共产主义学说是同一历史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共产主义学说是对象化理论的逻辑延伸。  相似文献   

20.
张自广 《科技广场》2008,(2):250-25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体系核心价值观和逻辑归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目标诉求。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问题,试图从宏观上的世界层面、中观上的社会层面和微观上的个人层面三个不同的层次探寻出一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