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庄解王,以王解庄",王蒙借庄子说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去与庄生对话。王蒙与庄子,不是追随,不是驾驭,是同行,是共舞,是大能量之人的思想缠绕与燃烧。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20):66-66
《不成样子的怀念》人民文学出版社王蒙2005年5月定价:21元王蒙用他一贯幽默生动的语言,描写邵荃麟、萧也牧、夏衍、毕淑敏、铁凝、张洁等已故或健在的友人。这是一本可以和《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互读的书。在自述里,王蒙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而在这本书中,他写得更多的是别人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小评《废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看过一些贾平凹的作品,认为他有才气,写得不错,印象很好。这次一看《废都》,使我不敢相信是他写的。改变了我过去对他的看法。以写这些东西讨好、吸引某些读者,这是作者的悲哀。看来,他并不尊重自己过去的成就,而愿意拿自己的艺术生命作践自己。 有人说,他是在写哲学。是的,他是宣扬庄子的人生哲学,宣扬的是庄子的消极思想。庄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他的学说里有许多进步的积极的东西,但是也有许多消极的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圣贤人生丛书”,1993年11月出版,现在看来各方面反响都还好,初版1万册售完后,再版1万册又已售完。台湾版1994年4月订约,今年上半年已出齐。 这套书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从民族文化这一点上说,无论是作为民族精神的铸造与传播,还是作为文明史的杰出人物,中国圣贤都居于突出的位置。其直接原因,则是我自己的那本《庄子的人生哲学》。那本书一出版,反响即相当好,并被台湾某出版单位看中。但那本书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书名显得学究气,二是孤零零的一本,构不成一种气候。不过由此我想到中国圣贤这个群体,想到存在于读书界的,由文化哲学到人生哲学的思考。这种心态,可以说是这套书最早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庄子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其独到的思维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并成为一个学派对后来人影响甚大,其著作喜读者、研究者众多,有关其出版物也多种多样。究竟对庄子之书怎样去读,对庄子之学如何感悟?最近,线装书局出  相似文献   

6.
方盼盼 《大观周刊》2012,(11):47-48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对人生境遇的探讨,是庄子哲学的主要内容。对如何超越人的有限存在以实现与无限之!道德合一、如何摆脱人生的各种桎梏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等问题的思考,构成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辑起码     
2005年最后一期《中国编辑》,要开展“做一本比生命还要长的书”的专题讨论。大约是我为该刊上一期写过题为《一本书主义与一本书运动》的卷首语,在主张上彼此不谋而合的缘故,编者约我为此专题再写一篇东西。出版业内同好,相敬不如相应,况且前一篇写罢,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应承下来。  相似文献   

8.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23,(11):112-113
<正>本书集结了作者研读《庄子》过程中创作的绝美油画作品与解读文字,并附有《庄子》原文选读,带读者从创新的美学视角认识庄子,体会庄子的浪漫美学魅力。庄周梦蝶,心归一统处庄子在《逍遥游》里告诉我们,要想从凡事依靠外物的“有待”转变为无所依凭的“无所待”就要打破各种外物的束缚,做到“无己”“无功”“无名”的“无何有”之境,这样才能达到至人、神人和圣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我似乎十分怀念已经离开十年的消防部队。我带着我在消防部队写的第一部反映消防部队生活的长篇小说《都市火魂》,到各消防中队去,请他们在我这本书上签名并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看着我和年轻的消防指战员的合影照片,我又情不自禁翻出了上海市消防总队第一期16mm电影放映员培训班结业留影,回忆的思索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1.
黎世炎先生给我出了一道难题,要我为《城市记忆:黄陂古城古寨及传说故事》写序。我对于黄陂历史的了解,只有小学程度。一个小学生如果能解读这样专业性很强的书就算不错了,哪有什么资格写序呢?但是,当我获悉作者的有关情况.并且读完本书的原稿后,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要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2.
萧云儒 《今传媒》2006,(3X):26-26
读了薛保勤的《我在悉尼当“部长”》这本书,你由不得会说:保勤真是个勤快人,勤快真是人生一宝呀。保勤年轻干练,活力充沛,尤为勤快,腿勤、手勤、脑子勤。这些年岗位变换频频,从来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争状元。且不说,他担任《中国青年报》记期间所发表的大量的新闻作品,从他出书的轨迹就可以看出来:在团省委做青年工作,写了关于青年道德修养的《善孰调省纪检委工作,又主编了反腐倡廉方面的好几本书;主编《党风与廉政》杂志,则从战略上思考陕北生态农业建设,写了《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并拍成电视政论片,获得全国奖,几年前去了一趟日本,回来就写了一本10多万字的《现实、未来与人》,你别以为这是一般的见闻性游记,不,而是一本对日本教育状况有深度的调查报告,思考和建议都很切实。这次去了澳大利亚,又给我们拿出了这本10来万字的《我在悉尼当“部长”》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11):122-123
<正>本书精选作者的经典散文近40篇,分五卷展现生活的五个侧面,从孩子们的日常到猫猫狗狗的闲趣,从到山中去的雅情到在人海中静观的领悟,看似描绘生活闲情雅趣,却抒写了作者清心自在的人生哲学。送阿宝出黄金时代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  相似文献   

14.
许嘉璐 《出版史料》2008,(1):63-64,I0001,I0002,65
转眼间,至善老离我们而去已经将近两年了。把他生前好友所写的纪念他的文字结集出版,将让更多的人再次回想起,进而让读了这本书的人知道并永远记住这位在编辑岗位上淡泊名利、默默耕耘了一生的老人,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在今日之中国,人们正在渴望着中华传统美德回到生活中来,尤为必要。出版社和家属要我为本书写一篇序,我自认为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妄称“文集”,是从1978-1992年14年间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作品中选出400余篇的集结,60万字;第二本“文二集”,还有一个正名叫《心灵原稿》,是1959-1994年35年日记的一个选本,从700万字中选出70万字。不少的人在得到书的时候,要我在扉页上写几个字。于第二本书,我经常写的是“无悔人生”或“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之类;至于第一本书,尤其是对新闻界、文学界以及其他喜欢搞搞写作的朋友,那题词常常是:“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努力让名字活在自…  相似文献   

16.
儒家与道家     
本书作者傅佩荣以《论语》、《庄子》、《老子》和《孟子》这4部国学经典为基础,从现代人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说起,解读平凡小事中蕴含的中国哲学,使读者于传统中,寻找古人的智慧,碰撞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现代编辑学》序言刘光裕济南书籍的作者总是在完稿以后考虑写“序言”,而且多是请别人来写。本书的“序言”却是在拿到清样以后不容分辩地交给我来做,不由得令我感到为难。其实,为本书出力最多的并不是我,而是主编李海和责编马惠敏两位编审。他们两个开始策划是在三...  相似文献   

18.
因工作关系,我接触很多书画艺术家,尤其是画中国画写中国书法的艺术家。在欣赏林林总总无数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和哲学内涵,每每意荡神驰期间。这其中便也认识了周志平先生一个实实在在用生命去解读中国文化的艺术家。说真的在当下能引起关注的大师名家之列,他也只能在人们的视野中时隐时现,还谈不上名声大振或妇孺皆知。但究其人、其画来说,我却早就有为他写些东西的冲动和想法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第二次给路德坤写序了. 路德坤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个朋友,亦文亦武,博古通今;快人快语,嫉恶如仇.上一次为他写序的那本书,是他以前从政的心得.而眼前这本书,更多的则是他对未来的思考.只要看看这本书的标题,就大致能感到这本书的分量和沉重.  相似文献   

20.
三联书店出了一本新书:《“我热爱中国”》,斯诺夫人所写,记述中国医疗队受毛主席、周总理的委派,到瑞士去为斯诺治病的生动事迹。斯诺夫人对于这次医疗队的出国,内心感激已极,她又是一个富有艺术才能的演员,写这样自己心领身受的事,自然生动、细致,感人至深。这些,读过本书的同志都可领会。我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这本书的另一方面:本书中译本在编辑、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