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课堂也在呼唤着自然和谐与生态。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也提到:"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自然和谐即生态,生态课堂即是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音乐审美体验是音乐课程价值的体现,也是音乐课程  相似文献   

2.
[课例产生背景]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中国知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卢梭对"自然教育"作了独特的诠释:(1)自然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2)自然教育即儿童自然状态的回归;(3)自然教育即按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进行的教育;(4)自然教育必然是自由教育。这种新的"自然教育"观对加深西方自然教育内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儿童天性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教育就是儿童依据自身的本能、兴趣、需要率性发展;回归儿童的自然状态,其实质是反对成人对儿童的过多干预,反对旧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保持儿童的本真状态,回归儿童自身,让他们顺应天性而成长;教育适应自然就应当遵循成长中人的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人的年龄特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教师应尊重儿童的自由天性,促进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师生会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能得以充分的展现。“生态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陈世联  申晓燕 《幼儿教育》2012,(36):24-27,39
儿童是一种双重的生命存在,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儿童是具有自然天性和社会性的生命共同体。社会性生成并不意味着天性的消解,维护儿童天性也并不阻碍其社会性的发展。教育应该在多元融合观与生态平衡论视野下寻求儿童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达到天性与社会性的共生与共长。  相似文献   

6.
吴值敬 《考试周刊》2009,(4):209-210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以及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先驱。他在其著作《爱弥尔》中详尽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反对压抑与摧残儿童的天性,号召教育"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人都要受教育 ,教育应是适应自然的教育 ,这种自然教育应是完美自然的觉醒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天性的发展 ,教育的方法应是非强制性的。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 ,就是要协调发展儿童的体、德、智各方面的才能 ,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这给我们的幼儿教育一些启示 :在幼儿素质教育中 ,应遵循儿童发展的天性 ,协调发展儿童各方面的才能。  相似文献   

8.
席海燕 《文教资料》2014,(18):91-92
早期教育理论诞生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中,即诞生在崇拜儿童天性与内在自然的土壤之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它至今仍是教育的基本立场。随着人们对儿童发展理解的增进,早期教育理论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儿童的秩序与天性)——建构主义(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期教育理论变迁的足迹是: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邀请有责任的成人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内在秩序的同时,支架孩子探索"我-它"世界和"我-你"世界。  相似文献   

9.
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的儿童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违背儿童天性的现象,如教育内容超前,教育方法机械,教育评价标准单一,这种教育严重地阻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人们不正确的观念。尊重幼儿的天性,按照其成长的自然节奏实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循天性求发展爱儿童重创造──谈实施儿童创造教育汪日升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对大自然有其深深的迷恋。童年的鲁迅固然百般留恋百草园的蟋蟀,留恋覆盆子和木莲们,现在的儿童又何尝不是呢?遗憾的是现行教育中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大有人在,他们不能循儿童天性“纵之顺之”,...  相似文献   

11.
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集中在天性、自然、自然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教育与儿童等核心问题上.自然主义教育家认为,儿童的天性源于自然,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天性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遵从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依然具有启迪意义和指导价值.国内近十年的相关研究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都体现为知识本位的特征,教学中几乎无暇顾及学习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语文教学失去了人文性的内质,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根本上考量,是对人本的远离,失去了对人  相似文献   

13.
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自然教育理论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还要适应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但是由于考试体制的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深深感到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摆在了教师的面前。基于“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理念的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提出恰巧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春天。  相似文献   

15.
正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说教育要顺孩子的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孩子的天性是要自由、要自主,而"生态课堂"正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提倡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态课堂"强调课堂上学生从个人独立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而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生态课堂"主张先"预"  相似文献   

16.
天性,一个人出生就具有的的秉性,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或称人性,本性。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在《郭橐驼传》中提出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意思是要按照树木的客观生长规律来种树,使树的本性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其茁壮成长。他的思想观点,主张顺应事物的天性,使其良好本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必须像种树一样,顺应儿童天性,让童心充分舒展,童真自然释放,童性快乐张扬,童趣尽情挥洒。怎样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天性,让阅读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7.
“扬童心,葆童真,激童趣——构建适合儿童天性的小学教育”是1998年以来我校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是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综合性、整体性的教育改革研究。本研究中“童心”指以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天赋资源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童趣”即智趣,是建立在儿童求知欲和探索欲基础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童真”即纯真善良,是符合儿童天性的亲社会态度倾向。“三童”教育旨在以“童心”为基点,架构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尊重儿童文化,力求让校园生活展示儿童完整的生命形态,实现学科适应儿童,教学富有童趣,生活展示童真,校园张扬童心。让儿童动手动脑,爱学爱玩,同伴同乐,师生共长,享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爱探索有创意的校园生活,回归童年生活的快乐,使受教育者体验发展的愉悦,使教育真正步入和谐的审美境界,并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合协同。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教育伦理思想建立于自然教育的基础上,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儿童天性,推崇自由,强调情感高于理智,发展儿童天性,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18世纪形成的。他在所著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中,生动地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根据卢梭的解释.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这与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有其共性.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有尖锐的批判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对我们现代的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自然教育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以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反对压抑和摧残儿童天性的教育。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他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审视儿童,研究儿童,使儿童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使我们重新审视儿童在教育中的位置,以及该以怎样的教育理念来实践我们的教育。针对我国现行儿童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吸取精华,以期得到一些启示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