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的现实基础与法律进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知识产权合作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非常重要的内容,双方知识产权合作是历史的应然。中国一东盟知识产权合作应该定位于促进成员间知识产权的发展,防止恶性竞争,建立统一、和谐的产权制度和公正、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同时还要用尽TRIPS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弹性条款,实现微观、中观和宏观多层面、多维度的合作目标。  相似文献   

2.
广西拥有丰富的医药遗传资源和民族传统医学知识,具有开拓东盟市场的知识产权基础和政策支持。由于目前民族中药产品和疾病诊疗方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许多困境,而且医药遗传资源和民族传统医学知识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给广西民族医药开拓东盟市场增加了不少困难。因此,必须加强对广西民族医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实施特别保护,并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民族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除了加强以经济为重点的合作外,还拓展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如打击跨国犯罪、禁毒、防治艾滋病、环境保护、打击恐怖主义等领域.本文以中国东盟禁毒合作为案例,运用国际机制理论评析中国-东盟禁毒合作机制的形成过程及其所面临的挑战.首先,回顾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禁毒的历史,从毒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来看中国和东盟禁毒合作的契合点和共识;其次,论述中国-东盟的禁毒合作过程及其对中国-东盟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促进作用;最后,分析中国和东盟禁毒合作机制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东盟诸国知识产权制度协调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和东盟诸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并对中国和东盟诸国开展经贸往来形成阻碍。为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方应建立协调对话机制,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现在,国际上已有成例可资借鉴,其中以欧盟的做法较为符合中国和东盟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广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是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的桥头堡。但是,广西的中医药企业在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着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匮乏、培养前景不容乐观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东盟市场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如加大对中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相关人员和民间医师的知识产权培训;广西高校需开设与中医药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使知识产权教育进入广西的中医院校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动漫产业逐渐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对外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当下中国尚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不能适应这一发展潮流。健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整合分立的知识产权领域立法,设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从法律层面对知识产权提供全面的、跨类别的一体化保护;二是优化行政管理体系,确定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部门,减少职能交叉导致潜在政令冲突的可能,畅通政府对知识产权产业的管理与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的文化产业是中国21世纪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行业。但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健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加大法律调控和制裁力度等方面对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全球经济最具增长力的区域之一。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也存在着政策法律缺失、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全面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优化合作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合作体系等举措,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国际形势和区域经济优势的战略选择,拥有对外开放国际化政策的全面支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回顾中国—东盟建立伙伴关系30年间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历程,双方在平台组建、政策制定、跨境教育层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持续性发展,但依然存在合作机制不完善,保障性不强;吸引力不强,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扩充;共同体意识缺失,影响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应在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畅通渠道、提质赋能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合作,携手共建高质量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22日,由中国一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承办,以"开放合作共享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400多位代表出席,参会人员包括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官员、高校领导、专家学者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广西师范学院校长李丰生致辞。他认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将有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职业教育战略规划、政策制订和制度建设等领域的共识与合作;有助于在深化合作內涵、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品质方面提出更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源于18世纪的德国,中国大陆起自20世纪70年代。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法律确认的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存在差异。在我国,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如物权、债权和人身权利相比,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的特点。修改后的刑法分则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共规定了7个具体的犯罪。构成知识产权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界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必备条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司法机关应对知识产权犯罪活动,追究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创新”的功能有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和法律规范亟须健全和建立。加强研究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规章、奖励机制和权利保护机制,明确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有利于高校走一条自主产权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及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宣告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法律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要求人们必须面对网际环境重新考虑问题,而知识产权问题是其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网络知识产权的特点及商标、专利、商业秘密、数据库等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应重视网络知识产权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本来在于保护创新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却越来越成为合法垄断的工具。利用反垄断法,可以有效地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获得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软国力”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化的关键一环。我国的知识产权资源储备还不够,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还不强,正遇到越来越多来自知识产权领域的挑战。因此,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未来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当代知识产权权利的扩展导致知识产权制度本身所蕴含权利平衡机制被打破,对人权保护造成了冲击。知识产权与人权冲突的深层次原因是两种权利背后蕴含的利益冲突。协调知识产权与人权冲突要遵循权利优位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权利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对知识产权人的权利进行适当的限制,并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人权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领域的权利冲突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司法界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依据的“保护在先权利”原则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理论上有违知识产权制度的宗旨,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笔者尝试提出关于权利冲突的法律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适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对目前我国的立法缺陷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范畴,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体现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属性,也应体现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七个罪名,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无论从知识产权的范围考察,还是从其涉及到的权利考察,现有罪名均不能全面覆盖实践中发生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应在刑法典中增设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罪、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罪、侵犯植物新品种罪,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冯辉  赵迅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52-53
“葛兰素史克案”和“辉瑞伟哥案”的纠纷经过显示出当前国内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所采取的策略存在“重末轻本”的重大缺陷。缺陷的成因在于传统的知识产权观的束缚,依赖思想和短视思想的制约,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缺位。弥补缺陷的具体措施包括营造积极、科学的知识产权观,强化企业的自主研发激励,建立健全系统、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滥用现象日益普遍,传统司法规制权利滥用的方式已明显不足。比较有关国家反垄断立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定,对知识产权滥用传统规制方式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从而论证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可行性,探索我国反垄断立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问题,创设更为有效的反垄断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