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层次分析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从总体上都采用了体系层次分析方法,同时存在着一些差异;在体系层次上,对影响"结构"的自变量选择上完全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际政治结构理论。华尔兹和温特的理论对于构建国际政治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现实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进展.但是,学界对什么是现实建构主义存在争论.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建构主义内部研究纲领的分化,这削弱了它对融合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也有学者将其界定为独立的理论流派,分析国际政治社会建构中权力的不可超越性,这缩小了现实建构主义的研究内容.而从搭桥视角出发,将现实建构主义理解为古典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相交,从社会实在建构出发,分析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权力和道德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将国际关系研究从重视认识论向本体论和认识论同等地位转向,也有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3.
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学者们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政治现象提供了启发:通过对国家的身份、利益和无政府文化等常见概念进行重新定义,温特指出了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所存在的一些谬误和盲区;试通过对温特思想的梳理和分析,阐述这一思想对国际机制研究的影响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空间转向"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理论研究的共同趋势。空间意识与空间话语的缺失,是国际关系学不可忽视的理论疏漏。实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成为一项兼具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研究议程。这一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的议题:一是从哲学层面对"空间"进行重新审视,奠定国际关系学空间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在"社会学转向"的基础上,对国际空间进行社会结构研究和社会过程研究,以构建国际关系学空间理论的内容框架。实现国际关系理论"空间转向"有两条可行研究路径:一是推动反思主义理论的空间化;二是通过建构主义与地缘政治学的融合,构建地缘政治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5.
霍布斯与洛克从两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出发演绎出两种不同的政治理论体系。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恶基础上的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其中人们的终极价值目标是生存:洛克的自然状态是建立在人性善基础上的和谐有序状态。其中人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享受人权。为摆脱自然状态,两人设计了不同的契约方式和内容。并产生了不同的政治社会。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洛克政治哲学则对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重大启示,两人还都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特建构主义文化分析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他将无政府状态与文化联系起来,提出了国际政治存在三种无政府文化,文化通过内化的方式建构了行为体的身份。但温特的文化分析也存在着问题.忽视了文化的累积性、文化的内聚性、文化的霸权性。  相似文献   

7.
哲学课程是非常抽象的学科,如何进行哲学课程的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成了哲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对哲学教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涵 哲学的语言意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互动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等是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知识和意义具有主观性,因为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而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语言意义是个人对语言在使用中的能动理解和诠释,从而也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9.
Devittt[1]以自然主义观点的立场,选择第一哲学作为切入点,对建构主义进行了批判.Devitt认为,建构主义的错误在于"从语言的指称观点出发,混淆了世界和关于世界的说法的区别."这里着重介绍自然主义的捍卫者 Devitt & Sterenly 对建构主义的哲学批判,使建构主义的研究者们得以从理论的哲学源头对其重新审视,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强调结构与施动者互相建构、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启示作用。依照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从加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教师授课质量、保持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严格奖惩制度和建立兴趣小组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迅猛,成果丰富。中国建构主义研究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类。中国学者的理论研究比较侧重于建构主义的理论介绍、评价以及流派比较,应用研究更倾向于研究区域问题和大国关系。总体来说,我国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其应用领域也未能更紧密地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这也是未来中国建构主义国家关系理论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re assumed to impact teachers' practice (Brownlee, 2004; N. Entwistle, Skinner, D. Entwistle, & Orr, 2000). A change of beliefs is an important step for teacher learning, but it is often seen 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Cooney, Shealy, & Arvold, 199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som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from China and the USA had on the teachers' belief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how these teachers integrated the acquired knowledge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ir practice. Researchers we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investigating teachers'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use the strategies congruent with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in their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3.
温特建构主义凸现的时代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中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束和90年代初开始成型.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强劲流派。它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国际政治现实变化的外在要求所致。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中无政府状态的分析,指出无政府状态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及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vist ideas, assumptions and practices that undergird the current pedagogical reform in China. The pedagogical reform i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reform that has been introduced across schools in Mainland China. Although the official documents did not specify the underpinning theories for the pedagogical reform, Chinese scholars and educators have identified constructivism as a dominant theory. The essay argues that the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vist views and logics has generated three key challenges for Chinese educators with respect to the content, teaching approach and assessment. The challenges are the concern that constructivism will undermine content mastery, the perceived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raditional transmission approach, and the misalignment between constructivism and the prevailing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 The example of China adds to the international body of literature on the attraction and borrowing of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ractices, and the tensions and difficulties engendered in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理论,巳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改革,以创新师资的培养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就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教学、学习、教师的角色、同学们的角色和学员个人的角色等五个方面的观点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适应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方针。它立足于中国又面向世界,是具有中国国家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文章从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的视角,解读邓小平国际政治中的时代转换论、国际秩序论、国家利益集体自尊论,以新的视角来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一种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实践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这种理论正逐渐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人们提供了反思数学教学的别样视角,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富有成效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制度模式各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其中的安全问题更是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稳定。本文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对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进行梳理,从国际关系理论即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角度对造成目前区域安全问题的原因予以剖析,最终以建构主义“身份——利益”观对于中国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建构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谈判能力的国际市场营销人才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市场营销的专业特点,探讨依托商务交际英语课程,整合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教学活动,构建一套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国际沟通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