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修饰语语序,揭示了该语序差异。笔者在对比英汉民族不同思维模式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理论进行了分析。可见,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图形-背景感知倾向是该语序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的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其思维方式也不同.语序是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之一,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模式.中西民族思维差异体现在意合与形合思维模式差异,整体和个体思维模式差异,具体和抽象思维模式差异,含蓄与直率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语序对于确定句子结构内部的语法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其语序上的差异表现得非常明显。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语序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句的语言单位排列顺序,尤其是句子中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在语序上的差异,探讨两种语言的内在规律,帮助中国学生理解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并指出这种差异主要来自汉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悦 《考试周刊》2007,(8):43-44
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塑造了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毫无疑问地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许多差异反映出了中国整体思维和西方个体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本文仅通过汉英构词法,汉英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表达方法以及汉英语序三方面来讨论中西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引起的英汉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序差异较大的主要是主语、同位语、定语和状语的语序。英汉语序的差异可以从语言形式和文化思维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语言形式本身分析,汉语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语序较固定;英语是综合-分析型语言,语序既相对固定又灵活多变。文化思维差异也会影响英汉语序的不同,其中包括: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的差异、社会关系中群体和个体侧重点的...  相似文献   

6.
尝试以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论为理论框架,统计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叙事文体写作中的When-从句的语序和语篇功能.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者存在较强的从句前置和从句充当背景功能的倾向,针对此差异,探讨分析EFL中介语When-从句使用情况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英语民族重分析,汉语民族重综合这一思维模式差异入手,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中的差异,其中包括语序、句子结构重心和语义重心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如调整语序,迁移句子重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英语民族重分析,汉语民族重综合这一思维模式差异入手,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中的差异,其中包括语序、句子结构重心和语义重心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如调整语序,迁移句子重心.  相似文献   

9.
以语言类型学和语法化理论为背景,以汉维语语序为对比材料,在发掘汉维语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对汉维正常语序及变异语序的异同进行了梳理,对其差异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论述了由此表现出来的语言类型特点,说明汉语和维语语序在语言类型方面确实存在许多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的背后其实仍是人类语言的最根本的内在规律在起作用,只是不同原则互动时的作用大小和优先程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功能,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形成句末焦点,达到最佳凸显效果,引起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图形—背景理论在英语倒装句焦点凸显功能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理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功能,认为英语倒装句符合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凸显原则。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说话人将正常语序结构“图形—背景”转化为“背景—图形”,形成句末焦点,达到了最佳凸显效果,引起听者对图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曹阳  文旭 《外国语文》2022,(2):31-41
手语存在句是通过"图形-背景"关系表示事物之间空间关系和存在关系的一种手语单句,它至少包含存在处所和存在主体两个要素.其中,存在处所是背景,存在主体是图形.中国手语存在句遵循"背景引出图形"的语序,在此语序下,"背景-[有]-图形""背景-图形-[有]""背景-图形-V"和"背景-图形"是中国手语存在句的四种主要表征方...  相似文献   

13.
一、英汉语序对比与分析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它体现了词语(符号)之间的关系,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句子成分一般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任意改变的.若加以改变,或者句子不通,或者意义大不一样,或者基本意思不变,但表达的重点、效果不同.语序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由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是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必然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主体→行为标志→行为→行为客体,这一思维方式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反映现实的思维顺序主要是: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这一思维习惯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此外,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有分析性(analytic)和综合性(synthetic)之分.分析性语言的主要特征是语序较固定,而综合性语言的主要特征是语序灵活多样.汉语是分析性为主的语,因此语序比较固定,其典型特征是没有曲折变化(inflec-tion),即汉语的名词不会改变自身的形式,变为复数,动词也下用改变自身形式表示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汉语的词没有阳性和阴性的变化,汉语中也没有表示阳性和阴性的词缀.汉语词语组合成句依  相似文献   

14.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语言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模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比英汉民族不同思维模式,说明在该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在词语选择、句式结构、修辞方法、谋篇布局、语体风格和语法规律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语序就是句子成分在空间的反映,即排列顺序。逻辑思维、文化背景、语言习惯都会导致英汉语序的差异。不同的语序在传达语义时可能会有所不同,语序是传达语义的手段之一。笔者通过对比英汉语序之间的差异,了解翻译文本的目的,结合一些例子,探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序调整。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决定了英汉翻译过程中要讲究一些翻译策略和方法,而英汉在句法和词汇上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适当地调整语序就显得极其重要。作为语言的重要组合手段,语序反映了两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社会文化思维方式。本文以语序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翻译标准和中西文化对比下,提出语序调整的原则和策略,以期对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序对比是语言对比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语序不仅仅是句子结构形式的基础,也反映了各个国家人们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对比俄语和汉语的状语语序,从中找到两种语言中语序排列的内在规律,对于研究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和俄汉句子互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知中的突显观对翻译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所遵循的规律。由于认知思维模式,观察和描述事件时间角度的不同,影响到图形背景的选择和图形背景的位置顺序。本文着重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探讨翻译的过程,力图通过这个视角对翻译的过程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3 语序的逻辑考察3.1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依附语言进行,因而对语序(不论是句内语序还是句际语序)的考察都不能缺少逻辑的考察.可以这样认为,汉语语序不仅仅是汉人的认知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汉人思维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汉语语序是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汉人对这些逻辑关系的主观认识在汉语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思维影响语言,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在语言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通过对其思维模式差异及其语篇组织结构的对比分析,试图说明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别,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熟悉英语语篇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