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传统中的"文化—婚育—地"关系指出:重视婚育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延续互为支持;传统文化以知足常乐来制衡人与物的关系。但是,人口过多及人—地紧张引发战争以及灾害等原因又似乎成为调解人口的机制。尽管如此,传统婚育文化仍然存在过于重视量,而忽视个人发展等质的问题。因此宜以优生化解人口过多及其造成的资源紧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要延续,生儿育女是必经过程。传统社会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根本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选择多元化的生育方式和家庭生活方式,其中有一种就是能生育而不生育的无孩子的家庭生活方式,即丁克家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丁克家庭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二十余年并在数量上不断发展,尤其为年青一代的80后家庭所认同。人们选择丁克家庭首先是具有一定的新的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基础,其次也有中国现代生活中迫于"房奴"、"车奴"、"孩奴"等巨大压力因素的影响。总的说来,丁克家庭生育观念的选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粱胜 《文教资料》2008,(8):211-214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发展.为什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仍就是步履缓慢,停滞不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观念与思维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禁锢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大学生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都一一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育观念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知。生育观念不仅影响着人们实际的生育水平,同时也关系到生育政策的调整,在社会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按照大学生、研究生、农民、妇女、少数名族、青年和独生子女这些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文中的影响因素涉及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根据研究对象和影响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生育观念进行综述,同时还提出了研究生育观念的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论家族文化对当代生育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家族文化以“家本位”为出发点,对农民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当代社会的家族文化与传统社会的家族文化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嬗变,但其作为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行为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生育率的降低并不标志着人口的根本转变,人口的根本转变惟有在农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之后才能实现,而这又必须建立在消除家族文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从广义上看.生育文化是指与生育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而从狭义上来看,生育文化则是指“人们在生育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的规范制度,即人们在婚姻、家庭、生育、节育等活动中形成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知识能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等。其中.生育观念又是生育文化中的核心因素,它由主体生育观念和社会生育观念构成;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8.
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多子多福"生育观念传承了中国社会几千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革,"丁克"在中国悄然出现并越来越有影响力。文章主要从多子多福到丁克的转变来分析我国生育观念的巨大变迁,同时分析其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略论汉字与古代生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是人类的一种自然行为,同时也表现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汉字是古代的文化遗存。因此,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可以窥见华夏先民有关生育的知识和观念。早在殷商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的世袭制,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开始形成,至少在西周早期又形成了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其后中华民族的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传统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中,积淀出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传统极大地束缚着人们的生育观念,从而体现出各民族不同的生育行为。虽然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正规制度的一部份对各民族生育行为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但目前我们的关键问题不是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而是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这种外生变量在潜移默化中溶入民族文化中,变为内生变量,以促进各少数民族传统生育观的转变,进而实际地影响各民族的生育行为,才能真正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落到实处,保证云南少数民族生育率持续下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人类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生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对此十分重视。白族也如此,尤其是白族的传统文化,如地理环境、血缘宗族观念、宗教信仰、恋爱婚姻、家庭与妇女生育观念等关系中,精华与糟粕共处,优劣并存。本文意在通过这些与人口再生产有关联、与妇女地位和作用相联系、与妇女生育观念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的分析,取其精去其粕,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
在<诗经>展示的上古社会丰富的风俗画面里,对于子孙后代的期盼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螽斯>表现的是先民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麟趾>反映的又是先民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文化传媒的迅猛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对社会产生着或利或弊的影响,特别是广告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值得关注和深思。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文章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育是人类延续的最基本前提,生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系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生着转变。婚姻行为模式作为生育文化的直接表现,自然也会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生育文化和婚姻行为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我国农村婚姻模式和生育观念的转变成为构建新时期人口生育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经济权利的实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当代女性尽管生活在现代文化环境下.但传统文化习俗仍然对女性的经济独立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中人名及称呼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人名称呼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鲁迅对人名有着深切的人生体验,在他的笔名选择及对小说中人物的姓名选定上,体现了他的反封建思想;在对人们交往过程中称呼的描写上,也发掘了其中隐含的尊卑等级观念。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2008年在上海和兰州两地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1347个城市被访样本资料,考察城市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实行了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人们的二胎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明显,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步入婚育的城市居民更多认为一个孩子就很好;现代化观念对二胎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强调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者更少赞同生育二胎。同时,城市居民二胎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上海,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者更希望生育两个孩子,而在兰州,有男孩偏好者更多认为两个孩子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从古至今,女孩一直受到人们的排挤和歧视;而男孩呢,在封建观念的环境下备受人们宠爱。在农村,人们认为男孩子能帮家里干活,而女孩子就没什么用处。当家里生了男孩,家人总是兴高采烈;相反,生了女孩,人们便很失望。"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传统落后的生育观,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女性,还打破了性别比的平衡,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要想从根本上转变人们旧的生育观,就得从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婚育新风开始。  相似文献   

19.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的生育观念不断地发生着变迁。通过实地个案调查,对农村地区三个不同代别的人们的生育观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生育的性别偏好、年龄选择、生育成本理解是生育观念变化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及理性化是农村地区生育观念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生育观念变迁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育观是人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不同社会形态下人们在生育后代问题上的观念。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生育观的主要印记是“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即使在人口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印记的影子。究其原因,与孝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孝出现于我国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经孔子、曾子和孟子的倡导以及儒家学派对其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扩大,使孝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孝的出现及其发展过程,一直与私利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不准备全面论述孝的内涵外延及其发展过程,只就孝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