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淼 《教师》2008,(16):82-82
叶圣陶说:“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直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渎书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减损。”  相似文献   

2.
张庆 《学语文》2014,(6):68-69
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及其含义有着权威的论述。他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简言之,"语文"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多减损”。在教学中我体会到,由于口语表达是当众述说,这使学生在述说中既注意声调、节奏、语气,又能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操。同时,由于口语表达是当堂即席编作,也便于语文教师当面讲评,对全班学生的口语表达练习也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口语表达训练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宜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但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说:"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联系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重训练,则读写成效亦将减损。"可见语言文字训练至关重要。语文课本内容多样、教师教学风格不同,课堂氛围就异彩纷呈。但无论是怎样的课堂,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毋庸置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就是语言文字训练。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应做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勿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事成效亦将减损。”叶老的这番话说明了听说的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网》也指出:“培养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把听说训练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一年级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耐心引导学生听话说话,培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的灵魂是语言文字。失去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将失去其基本性。叶圣陶说:“语文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成效并将减损。”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加强诱导性的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7.
听,是语言与思维训练的基础。良好的听力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还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的提高。叶圣陶曾说过:“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由此可见听力训练的重要。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注重听的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名师的三个教学片段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不。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下称“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国语文教育界泰斗叶圣陶光生曾说:“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他还说:“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吃亏,往往又间接会造  相似文献   

9.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但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特别是轻“听知”能力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善“听”,“听不出名堂”。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超过了说、读、写。这一点,引起了语文界的重视,制订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听知能力训练的计划和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们本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思想,结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记’而‘听’、为‘说’而‘听’、为‘读,而‘听,、为‘述’而‘听’、为‘问’而‘听’”的课堂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一九二四年,老教育家叶圣陶就在《教育杂志》十六卷第六号写了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专论,并且特地以“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作为这篇万言长文的副标题,把说话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总枢纽提出来,显示了这位教育家独特而又精辟的见解。新中国成立以后,叶老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明确指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宜并重”。在这里,他不仅给“语文”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还把学习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三十年中,我国中学的语文课,从名称到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有很大变化,特别是教材内容更经历了六次大的变动。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并且各次改革的利弊得失也不尽相同。 先说名称的改变。解放前,小学叫“国语”,中学、大学都叫“国文”,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新编中小学教材时才统一改称“语文”。改名的用意,据当时参加了教材编写工作的叶圣陶同志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  相似文献   

12.
1919年以前,叶圣陶把语文教学的目标拟定为"能读、能识、能讲、能写"。新文化运动勃兴之后,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中偏重"文艺品"。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对语文有了更科学的定位,将"普通文字"与"文学"截然划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并将"写"定位在写"普通文字"和"应用文"。1949年叶圣陶在主持拟定《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首先提出"语文"这一名称,他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我国小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已日益凸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问题尤为突出,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授课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  相似文献   

14.
口头说话实际就是有声的文章,它与书面作文互为表里,两者相辅相成。叶圣陶先生指出:“彼此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体于语,不听偏指,故合言之。”又说,“听是用耳朵来读,读是用眼睛去听,说是用心去写,写是用笔去说。”  相似文献   

15.
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没有一项能离开听与说活动的。重视对儿童的听说训练,提高儿童的听说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效将减损。”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只在...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在听、读训练中理解语言,在说、写训练中表达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大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对“说”的训练却有些忽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因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交际能力,就应让学生从小就能说会道.在这方面,语文教学责无旁贷.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应试教育也好 ,还是素质教育也好 ,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讲好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善”讲不善“听” ,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 ,尤其是语文教师 ,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己任 ,自己的听辨能力过不了“学生关” ,又怎么能训练好学生的听话能力呢 ?教育心理工作者调查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 ,听占 4 5 % ,说占 30 % ,读占16 % ,写占 9%。所以 ,我以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须做到善讲与善听兼顾才行。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与‘本’ ,不可偏指…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巾.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应该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但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这不仅足一种片面的认识,而且也是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谈及“语文”定名之事,说道:“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忽于听说,不注重训练,则读写成效并将减损。"语文课的灵魂是语言文字。失去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将失去其本性。那么,如何搭梯架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让阅读轻松走向习作呢?一、虚实相生:从精美插图走向习作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尤其是低年级几乎每课都有插图,教师巧妙利用这些精美的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纵观我国古代以来的教学,有几位先生给学生讲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语法、修辞等,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若干个知识点?他们照样能培养出像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苏武这样的文学大家。古代的先生们,有一点共同点就是倚仗一个法宝──读,熟读.熟读正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华,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它作为抛弃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是“文”之“本”,也就指出了“读”的重要。 一位老教师对笔者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开始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