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回顾我们的历史教学之路,可将其分为两种模式: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传统的静态模式中,教师是灌输机,学生是接收器,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教师做配角,学生唱主角,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知识,即动态模式。在3年的新课程改革中,我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调动一切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老师们也潜心钻研,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在教学实践的摸索中,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些误区在“新课程理念”的掩护下被老师带进了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老师们都刻意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还可以畅所欲言地谈见解、谈感受,甚至还可以上讲台当当小老师。这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但不要忘记,这个主体包含两层意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中学英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其自我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为考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徐骏 《河北教育》2009,(2):42-4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说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课堂”为“学堂”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们十分注重探索如何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实现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通过近三年的尝试,我们发现采用“小老师”制度是贯彻和实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小老师”也是不少教师和班主任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教师通常选择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辅助教学和管理。但按照“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我们对过去的实践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担任“小老师”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全…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学习欲望是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心理追求以及兴趣趋势。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启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欲望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克服畏难情绪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思维不够活跃 ,课堂气氛平静 ,评价教学效果以教师讲授多少知识 ,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为标准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不作为重点。而新课程标准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 ,才能使学生“动”起来 ,他们的思维才能“活”起来。下面就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动态教学是相对于静态教学而言的。静态教学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方面活动。新课程改革下应运而生的动态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教学过程的程序化和模式化,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有教材之外的收获,促进综合发展。以历史学科而言,现今历史教科书虽然以严谨而科学的体系整合了历史知识,却大大降低了教材的可读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史学界很多老师称之为"一盒精制模块、名副其实的压缩饼干"。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取决于教师角色的改变。笔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即由学生轮流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代替老师给班上学生上课。鉴于整体的教学安排及教材各部分的难易程度,笔者选择了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一单元的“warming up”和“speaking”部分交给学生“小老师”来讲授。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与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意义和挑战,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中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即授之以“鱼”,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不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而是重视了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能力的培养,即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1.
黄为民 《广西教育》2013,(4):34-34,41
异步教学法由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他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老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与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结合起来。异步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相结合,就产生了新课程异步教学模式,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系统、教师的指导系统、课堂教学系统、评价系统和实施系统等,它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学习个体化、教师指导异步化和教学活动过程化。2004年6月,桂林市永福县实验中学成为广西第一所“湖北大学新课程异步教学示范学校”。该校老师把异步教学法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尹安玲  冷云 《山东教育》2004,(28):20-21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做到了挖空心思:今天奖“小智慧星”,明天奖“阅读小明星”,后天奖“精美卡”……结果却是如何呢?学生往往是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真不知学生这样的学习兴趣会持续多久,教师的奖品还会变出多少新花样。事实上,学习原本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教学改革喜欢刮风。就课堂教学而言.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方式必须实现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索性学习的改变。于是,教师的“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老师的“讲”,自然就少不了学生的“听”,于是,有人武断地认为教师的“讲”只是一厢情愿的传授,学生的“听”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甚至,有些人企图用教师讲了多少时间来评价教学水平的高下。诸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是培养各种意识和习惯的关键期,各种学习方式都要从小抓起,以数学学科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着眼点”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新课程的学习。一、情境导入——激发“兴奋点”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点”,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学习中来,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神秘地拿出一只黑色的袋子,学生眼睛“唰”地一下都集中在了老师身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袋子里装着什么东西。老师告诉学…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讲的多 ,练的少 ,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强 ,效率低。因此 ,当进入专业课教学时 ,若仍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们学起来更感到枯燥无味 ,老师讲课也费力不讨好。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 ,这样 ,就会变枯燥为有趣 ,在兴趣中学到知识。而要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 ,以情导航 ,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进行中,使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带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下,教育模式发生着变化,由原本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模式,改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模式。在新课程的教育模式下,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是变革,在变中求新,在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学生的综合素进行发展,全面的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的开展中,首先要了解下新课程的内涵,对其特征进行阐述,并在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开展。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不应该是“压抑式”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也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一言堂”。化学教师要让化学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优化教学情境,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活动最大的平台就是数学课堂,而新课程理念之下的数学课堂又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探究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有利于使数学课堂回归正途,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和“预设”是相对的.在数学课堂中,许多时候学生的语言、做法都不在教师的控制之内,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仍旧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丧失很多珍贵的生成资源.而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时机,适时引导.那思维火花就有可能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产生.因此想要营造出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由于错误的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所谓的副科,学不学无所谓,造成教师教学非常困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下面,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