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化学方法测定了不同女贞子样品的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并对女贞子样品同时进行了近红外光谱测定.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对女贞子近红外光谱的处理,探讨了同时测定女贞子蛋白质、脂肪和多糖含量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方法.结果表明:将离散小波变换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结合,可明显提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女贞子样品中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多糖的预测准确度,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据平滑和连续小波变换(CWT)的方法,对女贞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NIR)进行处理,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和NIR快速测定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测定女贞子样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与紫外光谱法测得的数据相比,回收率为95.54%~104.2%.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密度、N和K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三个栽培因子进行了组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3因子成二次回归关系,产量高于10772.83kg/hm2的优化区间为:密度74655~82155株/hm2;施氮量257.9~305.9kg/hm2;施钾量261.3~315.9kg/hm2;蛋白质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正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负相关;淀粉含量与氮肥的施用量负相关,与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脂肪含量钾肥的施用量正相关;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均与密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MDS4监控模型的基础上, 设计了基于可靠存储与容侵数据网格的监控模型, 分析了监控模型中计算资源的负载特性、指标. 然后, 设计了基于SVR的时间序列自回归预测模型, 提出了用于数据网格负载预测的监控ARSVR方法. 最后, 利用AR模型对历史观测序列进行建模, 确定模型的阶次. 根据历史数据对SVR进行训练, 得到回归函数.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ARSVR方法能对节点的负载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丁醇生产过程中发酵产物品质参量难以实时测量,现有测量方法精度不高、测量结果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推断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的多层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应用贝叶斯推断计算后验概率、筛选偏置数据,并对偏置数据校准,建立第一层SVR模型;然后利用贝叶斯推断进行二次校准,建立第二层SVR模型,对第一层SVR模型输出进行修正,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克服干扰和偏差引起的模型不准确问题。将基于贝叶斯推断的多层支持向量回归(Bi-SVR)预测模型应用于丁醇发酵过程,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SVR预测模型,系统在低干扰的情况下预测精度提高了4.52%,在高干扰时预测精度提高了5.37%。  相似文献   

6.
所统计分析的数据集是前列腺癌基因数据集.采用分片逆回归方法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二次判别分析(QDA).对基因芯片(微阵列)数据进行分析.用SIR降维,用LDA和QDA分类.讨论分片逆回归方法和二种方法对基因样本进行分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含量测定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该文以Bradford法为基础,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常量法)和多功能酶标仪(微量法)分别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常量法和微量法在测定蛋白质含量中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常量法适合样品数量少、体积大的体系;而微量法则可以大大提高测试效率,特别适宜样品数量多、体积少的体系表征。由于微量法在相同条件下可同时完成多个样品的测试,具有更高的测量准确性。两种方法在实验中的综合运用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有助于学生掌握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认识常量法和微量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共性及特性,提高学生对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多功能酶标仪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的认识,显著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四棱豆荚果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便为四棱豆嫩荚的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荚果发育过程中不同营养成分峰值出现的时期不一,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在荚果发育前期(花后20d以内)较高,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荚果发育中期(花后25d左右)较高,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在荚果发育后期(花后40d左右)较高,其中花后14~16d可食用嫩荚的粗纤维平均含量(干样品中)约为16.27%,但在花后18~25d粗纤维含量急剧增加,荚果迅速高纤维化,此时不宜食用.因此,四棱豆嫩荚在花后14~16d采收,食用口感好,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从机器学习算法出发,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和Grid Search网格搜索方法优化超参数.以Pima印第安人糖尿病数据集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四分差法、特征重要性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集,分别使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Boosting、Bagging、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构建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各个集成模型的评估指标.为验证模型在其他数据集上的有效性,运用浙江某医院体检数据集进行验证,从而评价各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发现:Stacking集成模型在Pima印第安人数据集上的预测准确率最高,达83.74%,精确度也最好,达80.0%;Stacking集成模型同样适用于体检数据集,其准确率最高,达93.83%.可见,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准确度更高、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将离散小波变换(DWT)和离散多小波变换(DMWT)方法用于子带抽样图像水印技术中,并对其性能和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DWT和DMWT两个变换域嵌入水印后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在DMWT域嵌入水印有较DCT和DWT域更好的图像质量效果和更好的抵抗通常图像处理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稻谷籽粒吸湿产生裂纹的差异与其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得出淀粉(x5)、 蛋白质(x4)含量对 裂纹率(y)的影响最大,所得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96.84-2.21x5-8.32x4,其显著水平为0.014,且淀粉含量对裂纹率的影响大于蛋 白质含量的影响.总的趋势是,淀粉、蛋白质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与裂纹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温α-淀粉酶处理浓度和时间对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影响,为准确测定NDF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为原料,开展5批试验,每批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每批试验中,分别用0、0.5、1.0、1.5和2.0 g/L高温α-淀粉酶对其在75℃处理24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用2.0 g/L高温α-淀粉酶在75℃对饲料原料分别处理0、12、24、36和48 h,研究高温α-淀粉酶的处理时间对淀粉消失率和NDF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α-淀粉酶的浓度升高,玉米、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但对豆粕的淀粉消失率影响较小(P=0.401)。玉米和豆粕的NDF测定结果分别线性降低(P0.05),但对玉米秸秆(P=0.300)和黄豆秸秆(P=0.144)的NDF测定结果影响较小。随着高温α-淀粉酶处理时间的增加,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淀粉消失率分别线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豆粕、玉米秸秆和黄豆秸秆的NDF分别线性降低(P0.05)。结论:添加高温α-淀粉酶能够有效降低饲料原料中淀粉含量,淀粉酶添加量越大或处理时间越长,对淀粉含量降低效果越明显,饲料原料的NDF测定结果就越准确。在本试验中,用于测定饲料原料的适宜α-淀粉酶的浓度与时间分别为2.0 g/L与24 h。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不同产地女贞子样本中Fe、Cr、Zn、Ca、Na、K、Mn、Cu、Mg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及近红外光谱(NIR)数据.采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处理近红外光谱(NIR)数据并压缩为DWT-NIR数据.基于测定数据分析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方法,探讨女贞子样本品质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的含量与Ca、Fe、K、Zn、Mn、Na等金属离子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NIR的强度与金属离子、齐墩果酸的含量则具有很明显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CA)的排序结果与女贞子样本中齐墩果酸的含量顺序较为一致;聚类分析(CA)的结果与齐墩果酸的含量分布也十分吻合.研究结果为基于NIR技术快速评价女贞子样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消除静态GPS短基线应用中的多径误差,引入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去噪方法(称为DSSA)提取多径信号.首先,从双差分残差中提取出多径误差,然后,利用相邻历元间多径误差的相关性对双差分观测数据进行多径误差校正.为了验证DSSA算法的有效性,基于仿真信号对DSSA、离散小波变换(DWT)和平稳小波变换(SWT)的去噪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真实的GPS基线误差对不同的多径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多径抑制结果表明,DSSA校正后基线误差的均方根(RMS)较SWT改善48.6%,运算时间减少了75.3%.  相似文献   

15.
<正>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两个实验都使用到碘液。那么,淀粉遇碘液是否都显蓝色呢?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我们发现,用买来的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液反应不显蓝色,而显棕红色!后来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我们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  相似文献   

16.
1实验原理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Ⅳ染液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相似文献   

1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染色技术,是常用测定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方法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分辨率高等优点.但在操作中,尤其样品较多时,此方法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大量实践,做以下改进:建立根据不同相对分子量的蛋白质快速选择凝胶浓度的方法,并确立解决蛋白质凝胶电泳和染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采用GB/J10786-2006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爆成花后测定其中总糖的含量,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玉米样品情况,对国标中的方法做了适当的修改:先做简单的预示实验得出玉米总糖含量小于9.00mg/ml时,直接用10ml试样与滴定液反应,得出结果为10ml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总糖含量测定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玉米皮就是包着玉米穗的薄皮,除了广泛用于编织原料外,还可用于生产淀粉.实验证明,玉米皮淀粉含量较高,每100公斤玉米皮可制取湿淀粉约120公斤.晒干或烘干后,可得淀粉50公斤左右.其中含葡萄糖1.62%、脂肪0.64%、蛋白质3.08%,可用于食品及化工、轻工等行业.由玉米皮作原料生产淀粉和由玉米生产淀粉相比较效益提高10倍左右,因此,大力开发农村这一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具体介绍这一工艺条件和过程.一.工艺流程选料一蒸煮碱浸一十洗碱一压挤1成品十一一包装一干燥十一一过滤十一一沉淀一,生产过程1.选料.将玉…  相似文献   

20.
1 淀粉粒、蛋白质、脂肪油的鉴别 淀粉粒多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及种子等器官的薄壁细胞中,如半夏、葛根等。淀粉粒是由造粉体(白色体的一种)积累贮藏淀粉所形成,淀粉积聚时,先从一处开始形成淀粉的核心(脐点),然后环绕核心继续积累。由于日夜贮积有所不同,贮积的数量分布不均匀,以及听堆积的淀粉中含水量的不同,使在脐点的周围显出了轮纹(层纹)。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只要调弱光线,就能见到环状条纹。从化学结构来分别,淀粉加碘化钾碘液:侧链淀粉呈紫色,直链淀粉呈蓝色。 细胞中贮藏的蛋白质,没有淀粉普遍,它与组织原生质的活性蛋白质不同,是化学性稳定的无生命物质。蛋白质一般以糊粉粒的状态存在于细胞的任何部分,如液泡、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