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理学家,他们对革命政党和革命政体中廉政的问题早有清醒的认识,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批判。廉政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机制,一方面要严惩腐败,另一方面要教育官吏和人民。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廉政工作异常艰巨。要遏制腐败,就得健全和完善系统的廉政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腐败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顽症,反腐防腐是一项长远的系统性的工程。这项工程对于掌权者、权力主体来说,要落实于构建“四个不”,即一要加强反腐教育提倡廉政,构建“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二要合理制定公职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构建“不愿腐败”的经济底线;三要加强监督确保廉政,构建“不能腐败”的权力规范机制;四要健全法制保障廉政,构建“不敢腐败”的法律防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县委书记作为党在县级的领导人,是维系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近些年来县委书记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解决的根本途径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预防腐败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县委集体决策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和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县委书记的廉政法律体系,加强廉政机构的协调性和执行力,依法查处县委书记腐败案件,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加强县委书记的廉政道德教育,建立优薪福利制度和社会监督体系,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现象,腐败产生的根源是人的私有观念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是法治,但也离不开德治。构建遏制腐败的法治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治腐败的法律体系,健全廉政工作机构,加强廉政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现象,腐败产生的根源是人的私有观念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是法治。但也离不开德治。构建遏制腐败的法治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治腐败的法律体系,健全廉政工作机构,加强廉政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高校已然成为腐败的高发区,而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存在着不足,因此,当前高校的廉政风险防控应该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协调外部控制机制,形成内外结合,以预防为主,以管理为手段的高校廉政风险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7.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和原则。构建工作要把握系统性,继承国内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还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客观实际,注重成效,建立可持续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耿军 《华章》2013,(20)
高校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是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拥有招生自主权、崇尚学术自由精神、落实校长负责制和发挥教代会作用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方面。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的廉政风险大幅度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黄宁斌 《文教资料》2007,(10):134-135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祸害无穷,如果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反腐倡廉关系国家生死存亡,我们党重视反腐败,重视廉政机制建设,构建廉政机制是反腐败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反腐败斗争,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探索构建廉政机制的新举措,以期更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在"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指导下,部分高校开展了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廉政风险排查为手段、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预防腐败为目的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更有效做好此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利于把党风廉政建设置于制度规范的轨道之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廉政风险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影响,有效提升了预防腐败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对反腐败斗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反腐败斗争理论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中,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和领导体制的思想,既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创新之处。这些理论创新解决了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力量、工作方略、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重大问题,是十多年来反腐败斗争整体推进、健康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反腐败斗争规律的重要成果,对于我党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斗争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法治腐是廉政建设的基本模式 ,但法律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使得以法治腐也是力不从心 ;中国古代倡导以德养廉 ,但也因道德过分相信“自律”而无法扼制中国几千年的制度性腐败 ;只有德法并举 ,建立起“制度———规范———德性”三维一体的治理模式 ,才可能有效地进行廉政建设 ,这也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在刑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内容相脱节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国内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以我国同意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契机,以此为新的视角审视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完善我国有关贪污贿赂犯罪刑罚体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拒绝腐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教育是与教育腐败直接相连又相区别的心灵污染和文化毒瘤。施教者趁教育腐败之机,向受教育者暗示,或用败坏风尚的观念残害受教育者的心灵,这是腐败教育的特征。教育腐败是腐败教育的源,腐败教育是教育腐败长出的瘤。教育腐败为腐败教育提供支撑,腐败教育为教育腐败推波助澜。遏制腐败教育必须从清理教育腐败着手。端正权力观和用权动机,既是反对腐败的普遍举措,也是反对教育腐败进而反对腐败教育的良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新时期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廉敢文化建设、廉政思想建设,廉政制度建设。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围绕履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围绕全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提高反腐倡廉的科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权力的异化是如何导致腐败的。这其中,不仅有人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针对当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以及公众对腐败的不满,文章着重从人和制度方面提出了一些控制监督公共权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王朝尽管建立了用于反腐惩贪的监察制度和立法,但仅仅依靠制度和立法反腐惩贪,还难以得到最佳效果。调动官员和臣民参与防腐反贪的积极性,揭露和举报官吏的贪腐行为,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就有了鼓励官员和臣民上书举报贪腐官吏的各种措施甚至制度。但百姓作为弱势群体,很难发现官吏的贪腐行为,即使举报也很难到达最高层,因此百姓反腐惩贪的作用只能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8.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中国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经济学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对转型期学术腐败的发生从深层次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转型期社会巨大的需求市场和供给源将使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并就此问题提出了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