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校本教师培训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培训的实际效果与理论构想差距还比较大,培训的实效性较底.教师是校本培训的主体,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关键是要让教师把培训作为自己自觉的行为与需要,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关注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主动地学习;注重专业引领,强调沟通和对话;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培训作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其实效性直接影响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出现了高职教师培训工作中主体缺位现象,所以高职教师培训宜多主体参与,以增强高职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教师培训工作而言,实效性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处理在培训中起核心作用的以下几大关系. 一、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纵观培训内容,不管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受训者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同一层面上的学习,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区域教师培训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长期、持续关注的问题。但是调查显示,当前教师科研培训存在实效性不高,教师学习功利化、无问题意识、无内在需求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在以往的科研培训中,我们忽视了鲜活的具体情境和丰富多彩的个人经验对教师的知识建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不断适应基础教育转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改进和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安徽祁门师训立足本土,历经十多年探究,建构了"以课领训"教师主体参与式培训模式,有效将教师培训引向教师学习,把教师培训从"知识技能传递"转移到"思维方法训练"提升上来。以提升教师的"在场学习力"为切入点,不仅解决了教师培训模式、专业学习、专业对话的同质化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教师培训学习的偶发、低效问题,重构了教师培训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农村校本培训缺乏理论性与实效性,忽视教师差异性,淡化教师的主体性.需要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注重教师差异性,举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完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生成性教学哲学价值观认为知识是主观、境遇和动态生成的,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本作为其认识论基础。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实效性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培训者在主持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形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上都应该秉持生成性理念,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贯彻生成性理念和哲学思想,是教师主体地位显现、思维方式变更和学习方式转换的需求。生成性是教师培训与学习的内在需求,更是对教师作为成人学习内在属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在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探索出“集中专题培训一自主读书研修一网上远程学习一课例研讨实训一考核总结交流”的系统化培训模式,加强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符合教师继续教育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采取了“集中培训+自主研修+远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突出了学员岗位主体地位,加强了学思知行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加强班主任在职培训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班主任在职培训通常采用现场讲座、文献资料自学、音像制品、电视节目等形式,这些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旧虽调培训对象的单向接受与外在给予,忽视了培训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以及让培训对象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的时间与机会,培训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实效性较强的教师培训方式.它注重学习者的思维和实践,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验、思维、交流、分享、整合并应用.体验式培训可大大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专注度,在实际操作中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混合式教师研修是“互联网+”时代教师研修改革的创新模式,有其特定的理念和实施路径。“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研修,是指通过在线研修、移动研修与线下研修、工作现场研修的充分融合,以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的全新研修范式。混合式教师研修旨在促进教师深度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促进教师研修均衡化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教师研修的认识论基础,混合式教师研修的设计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和混合式教学两个维度的方法论支撑。混合式教师研修的设计应在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方法设计其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不可分割。以《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为模本,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综合英语课堂上实施文化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揭示文化教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线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参加学习的人员规模大、行为表现复杂。为了探析教师在线学习行为的群体特征,该文以Y市四期教师在线培训为例,应用统计分析、序列分析、关联规则、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学习活跃、学习投入时间、学习行为序列、社会交互四个方面分析了教师在线学习行为的群体特征。研究发现:教师在线学习活跃性较高;在线学习时间投入充足;在线学习目的性较强且行为活动方式简单;社会交互情况不够理想。因此,建议实施在线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培训安排与支持服务、学习内容与活动设计应符合教师在线学习规律,并提供有效的技术脚手架和干预机制,以期提高教师培训效益。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教育现代化“人”的要素,其现代化同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性过程。借鉴哲学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可以从工具性存在、关系性存在、精神性存在等三个角度理解教师职业存在的本质。教师教育观经历了第一代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第二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正在向第三代以“教师学习”为核心逐步转变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循情意原理、强化内隐属性、遵从同构迁移等三个过程性原则,以促进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形式之一,师资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班就读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严重缺位;相关文件规定的培训目标模糊不清;职后培训模式单一,形式死板;师资培训的课程不完整,内容普教化、针对性不强。解决对策主要有:明确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条件,细化师资培训目标;结合实际,灵活拓展培训新模式;构建合理的师资培训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成长首先应该是人的成长,然后才是专业的成长。教师培训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的传递。作为教师教育者——研训教师来说,要关注不同阶段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成年人学习规律,帮助一线教师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认清自我、发展自我,结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回归教师教育的原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成人学习理论指导教师教育的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通过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理论分析了成人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的适用性,探究各个成人学习论对教师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指导框架。然后,分别阐述了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教育生成内生动力,促进教师知识发展;转化学习理论对于教师教育提供新途径,促进教师伦理发展;熟练理论指导教师教育产生外部动力,帮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创设多元的教师教育环境,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最后,成人学习理论于教师教育领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应充分尊重教师成人身份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对中学各学科教师的培训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单一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的不足,结合江苏省2009年初中新课程语文、数学、物理3门学科的网络培训工作,探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托,利用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对教师进行网络新课程培训的一种新的培训模式,充分体现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师德师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当前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中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观念、爱岗敬业的意识淡薄,教师与学生接触沟通交流不够,教师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其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师德培训、理论学习的不充分。高校要发扬教师的奉献精神、乐业精神,增强教师热爱学生的自觉性,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道德水平,加强高校教师的理论学习,以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20.
To become a lifelong learner as a teacher, student teachers already have to learn how to direct their own learning during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Previous empirical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tudent teachers differ in their patterns of learning-to-teach, but few is known about the changeability of these learning patterns throughou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teacher training internships in this. In this study, the changes in student teachers’ patterns of learning-to-teach amongst pre-service teache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design. 253 student teacher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Inventory Learning To Teach Process’ questionnaire at two points during the last semester of a three-year teaching programme: immediately prior to and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long teacher training internshi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learning-to-teach patterns are subject to a relative degree of change. In particular, survival-oriented student teachers appear to have undergone a greater degree of change after the long teacher training inter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