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和掌握武汉市3-6岁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和变化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分别从性别、年龄、城乡三个方面对武汉市948名幼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4项身体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女幼儿,而且男女幼儿的4项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性增加;乡村幼儿的坐高显著高于城镇幼儿的坐高;在身体机能指标安静心率上,3岁幼儿的安静心率显著高于4-6岁幼儿,乡村幼儿的安静心率要显著低于城镇幼儿;在身体素质指标中,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m折返跑、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和双脚连续跳在年龄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走平衡木完成时间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5项指标均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不存在城乡上的差异,其余4项指标均存在城乡上的差异,且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年龄和城乡幼儿的体质现状存在显著性差异,3-6岁幼儿的体质发展存在关键期。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45-949
目的为了解幼儿体质健康状况,提出科学有效的体质健康促进策略。方法依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测试方法,对2016年郑州市区3 023名3~6岁幼儿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8项指标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的各项指标与2014年全国测试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郑州市区女性幼儿体质达标合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高于男性但总体低于全国;身高、体重反映身体形态指标优于全国;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m折返跑反映灵敏性和协调性指标优于全国;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反映肌肉爆发力、上肢与腰腹力量、柔韧性的指标均低于全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3~6岁幼儿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腿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6项体能指标的测试,分析了山东省3~6岁男女、城乡幼儿体能变化的年龄、性别与城乡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省3~6岁幼儿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腿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6项体能指标的测试,分析了山东省3~6岁男女、城乡幼儿体能变化的年龄、性别与城乡特点,揭示了其自然变化的趋势与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监测课外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性分析对Z幼儿园大班幼儿开展16周的实验。结果与结论:1)实验后试验组幼儿在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网球投掷和10m折返跑5项指标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2)对照组幼儿在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和立定跳远3项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课外体育活动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促进幼儿体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体重、超重是否对我国5~6岁幼儿身体素质产生了影响。方法:采用国际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将我国2000年和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中的52 652名5~6岁幼儿(男性幼儿为26 323名,女性幼儿为26 329名)划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比较3组幼儿身体素质的差异。结果:1)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5~6岁幼儿超重检出率出现上升;2)超重组的生长发育水平好于其他两组,低体重组最差,正常体重组居中;3)男性幼儿中,除了坐位体前屈外,其他指标均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大于其他两组;女性幼儿中,除了网球掷远和坐位体前屈外,其他指标同样表现为正常体重组大于其他两组。结论:我国幼儿面临着超重检出率上升的趋势,应关注预防超重向肥胖的发展,超重已对5~6岁幼儿身体素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生源的大学新生的体质状况,以3 65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测试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①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在身高、体重等测试项目上显著性大于农村生源的大学新生(P<0.05),而农村生源的大学新生在耐力项目得分、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总得分等测试项目上非常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P<0.01)。②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中女性同学在肺活量测试项目非常显著大于农村生源大学生(P<0.01),而在800m测试、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总得分等方面农村生源的女性新生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女性新生(P<0.01)。③城镇生源的大学新生中男性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测试项目非常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的男性(P<0.01),而在1 000m测试、坐位体前屈和总得分等测试项目农村生源的男性新生非常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的男性新生(P<0.01)。结论:农村生源大学新生的体质显著性好于城镇生源大学新生,但城市生源大学新生的身高、体重的显著性高于农村生源大学新生。生活的环境、应试教育和对困难的认知能力是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心润  侯斌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43-545,53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素质测试、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湖北省网球后备人才身体素质现状。结果表明:男运动员的800m跑、背力、原地纵跳身体素质指标明显优于女运动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扇形跑、立定跳远、30m跑、握力男运动员略优于女运动员;一分钟双摇跳绳、反应时、坐位体前屈女运动员略优于男运动员,...  相似文献   

9.
幼儿3-6岁的体育教学,对早期培养以灵敏、速度、快速力量、协调、平衡等为能力要求的竞技体育武术项目高水准运动员的成才很重要。文章根据2005年山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平衡木五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结果中所反映出的3-6岁幼儿时期:在性别遗传方面,柔韧、速度、力量素质有明显差异,协调、平衡能力差别不大和6项素质均存在自然增长快的年龄段的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提出在3-6岁幼儿武术体育教学中,对男女幼儿的柔韧素质、速度素质、跳跃素质应区别对待,对协调性素质、平衡素质,男女幼儿的武术体育教学,应当安排一致。  相似文献   

10.
齐利萍  林建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1):11-11,22
为了解福州市 3- 6岁幼儿的体质现状 ,探讨其发展变化的某些规律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 ,对福州市城区和八县的 5 6 0名幼儿进行调查与测试。结果表明 :福州市幼儿身高、体重、坐高、胸围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脉博除男孩 5岁组外 ,其余各组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身体素质指标反映跑、跳、投项目指标均为男孩好于女孩 ,反映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为女好于男。  相似文献   

11.
胎龄、喂养方式因素与幼儿体质水平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3~6岁幼儿(10989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幼儿出生时胎龄、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情况,结合幼儿体质测试结果,分析胎龄、喂养方式与幼儿体质水平的关系,以期为指导科学育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胎龄、不同喂养方式的幼儿中,部分身体形态、素质指标测试值存在差异;未发现胎龄、喂养方式因素对幼儿安静时心率指标存在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出生时胎龄因素与出生时身高、出生时体重、网球掷远、走平衡木方式指标高度相关(P〈0.01);幼儿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因素与走平衡木方式、10m折返跑、两脚连续跳时间测试结果以及本次体质状况总体评价结果存在高度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探讨基于合作学习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影响.结论:在两种教学模式下,实验班级在反应时、握力、(男)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和闭眼单脚站立能力测试等7项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在50m、立定跳远、(男)l000m测试和(女)800m测试等3项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班级,合作学习模式下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运用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中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蹬力测试和拉力测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幼儿的投掷技术和跳跃技术掌握较差,测试结果误差较大,所以,网球掷远和立定跳远不能准确地评价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岛市3~6岁幼儿肥胖的发生率和肥胖幼儿的体质情况,为预防幼儿肥胖和提高肥胖幼儿体质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120%作为肥胖判断标准,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青岛市3-6岁城乡男女幼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岛市肥胖幼儿检出率为10.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检出率分别为6.6%、3.9%和0.4%.除网球掷远外,肥胖幼儿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成绩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幼儿.结论:肥胖幼儿的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成绩从总体上低于正常体重组幼儿,提高肥胖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健康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3~6岁幼儿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体质指标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3~6岁男女幼儿平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和立定跳远、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成绩明显上升,走平衡木成绩明显下降,网球掷远成绩略有下降,幼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建议改变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过度保护、运动不足等不合理现象,丰富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内容和种类,增加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康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提取的武汉工程大学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样本,通过Excel、SPSS 22.0等工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男女体质测试指标和派生指标BMI均与体测总分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m指标对体质测试总分影响较大;男女生BMI指标与坐位体前屈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BMI与800m/1000m之间有很强的正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锻炼身体,降低肥胖者的BMI值,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状态,提高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人群数据的系统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四川省幼儿的体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研究人群,选取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等作为分析指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等人群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并与2005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四川省幼儿体质合格率达86.1%,总体呈现性别无差异、城镇明显优于乡村的趋势,综合评价状况属于中上水平;比较2005年监测结果,其总体合格率下降1.3%。四川省幼儿身体形态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城镇大于乡村,男性大于女性。幼儿身体指数指标表现为城镇幼儿的身体充实度大于乡村幼儿。四川省幼儿素质指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变化趋势,男性在力量、速度、弹跳力、协调与平衡能力方面好于女性,女性的柔韧性好于男性。城镇幼儿的柔韧、速度、弹跳力、力量、协调能力与乡村幼儿无差异,而平衡能力低于乡村幼儿。与2005年监测结果对比10m折返跑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江苏省7-17岁城乡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成因,为提高中小学身体素质和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江苏省中小学体质调研资料,对7-17岁中小学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江苏省城市男生仅在50米跑中14岁的成绩和坐位体前屈中7岁的成绩好于乡村男生,其他年龄组指标均小于或等于乡村男生;城市中学女生在力量方面明显低于乡村女生,其他素质仅在个别年龄组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造成江苏省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显著性差异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坐位体前屈的欲测属性,并进一步分析坐位体前屈性别差异和等级差异的原因;方法:对240名大学生(男116,女124)的坐位体前屈以及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B进行测试,同时采用关节角度仪对脊柱各段运动幅度(Range of motion,ROM)进行分解测量;结果:身高对坐位体前屈有较小的影响,该影响主要来自于下肢长;坐位体前屈属于相对柔韧性,能够反映大学生脊柱前屈和骨盆在髋关节处屈的能力;坐位体前屈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等级差异,该差异主要来源于骨盆ROM.结论:坐位体前屈性别差异和等级差异,均与脊柱ROM和骨盆ROM关系密切,而与长度指标关系不大;提高骨盆ROM是改善坐位体前屈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汉、蒙古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差别,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方法: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结果:(1)汉、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属于正常体重,同性别组间比较,身高标准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表现为汉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2)肺活量/体重指数仅达到及格标准,同性别组间比较,肺活量/体重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3)耐力素质表现为良好状态,同性别组间比较:耐力素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4)坐位体前屈素质也表现为良好状态,部分汉、蒙古族男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达到优秀,而汉、蒙古族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达到优秀。同性别组间比较,坐位体前屈素质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表现为汉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5)男大学生50m跑素质表现为良好,女大学生50m跑素质仅为及格。同性别组间比较,50m跑素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汉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耐力、50m跑素质汉、蒙古族男女大学生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汉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优于蒙古族男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