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9,(4):45-46
2006年在"阳光体育"、"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等指导思想下,学校体育大课间得以推广,政府教育部门非常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把体育大课间活动编入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来抓,更把体育大课间的开展情况作为学校与校长考核的一项内容,2006-2019年,十几年来,体育大课间得到极大发展,涌现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大课间的发展经历从展示性到实用性,从个人理解到共同认同,发展的道路充满着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等活动应运而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推广普及,其价值逐渐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认同。笔者根据多年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经验,结合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新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渝北区鹿山小学是一所新兴的农村中心小学.现有学生431人.教师29人。学校成立两年来,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确立了“以体育为特色,整体优化”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掘农村学校体育资源优势.以体育为突破口.以课间活动改革为切入点,在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模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正向课间活动逐渐实现整体优化迈进。  相似文献   

4.
李沐春  白莉 《体育教学》2023,(S1):17-18+21
大课间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还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更是学校对外展示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传统大课间项目被现代模式所取代,以课间操和跑步为主,让大课间活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失去参与兴趣的同时,体质健康水平也是逐年下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新鲜血液的注入是实现学校体育大课间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季克异 《体育教学》2009,(10):50-52
广播体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地学校广泛开展,其内容与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发挥了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效果,形成了中国学校体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最有效的方式。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学校在每天早上、上午、下午第二节课课后安排20-30分钟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传统的课间操活动进行改革,改变了学校课间操长期固守的一种模式,使得其时间延长、项目增加、内容丰富,充分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休息调整等功效。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罗霄  姜涛 《精武》2012,(20):5-7
本文是克拉玛依第七中学(以下简称克七中),结合学校"真本"文化,创新性地构建"体德兼修,健康成长"阳光体育大课间模式以下简称模式的研究。这种创新性模式,建立在学校实情基础之上,体现学校特色,实现模块化管理,能够高效、安全运行。可以为今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5,(5):32-35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基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提出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实施理念,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论证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对育人育体、立德树人作用,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国的中小学校正积极地贯彻国家颁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各个学校(包括职业学校)根据本校的体育特色以及场地器材的情况开展着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并且做出了自己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真正使每位学生得到锻炼,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因为体育活动课是在室外进行的,而当遇到恶劣天气时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将何去何从,是改上其他课程还是进行室内大课间活动,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应该正确把握,多动脑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20,(6):37-39
<正>体育课程一体化确定了"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基本内涵,其中,形式联合,是要做到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学、练、赛形式多样,家、校、社联动等。([1])就课内外联合而言,提高大课间与体育课堂的关联性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环节。但如何做到联合,更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既能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又能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最佳途径。如何规范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如何合理利用活动的场地、器材,如何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更好,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初级花样跳绳大课间活动,谈一下笔者学校的做法。一、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元素及分析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元素及分  相似文献   

12.
自国家教育部于上世纪末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现已在全国不少城乡学校得以蓬勃发展。近两年,我在八省两市检查为贯彻素质教育、摸索使学生每天参与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教育模式近60多所中小学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则每天课间安排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总体说来,  相似文献   

13.
自国家教育部于上世纪末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现已在全国不少城乡学校得以蓬勃发展.近两年,我在八省两市检查为贯彻素质教育、摸索使学生每天参与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教育模式近60多所中小学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则每天课间安排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茆长胜 《精武》2012,(11):72-73
大课间活动不属于体育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游离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是在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活动,开发大课间活动,研究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有突出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课题以学生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构建并结合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尝试制定出评价标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中小学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抓手.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一些地区,部分学校成功地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打造成了学校的一种文化品牌,成为了学校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大课间体育活动今后能不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发展,从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元素来考量,应该要处理以下十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杠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掘其自身的教育内涵和发挥在素质教育整体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围绕这个问题,自2000年2月开始,我们着力改革传统的课间体育模式,遵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每天坚持开展两个大课间活动,达到了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整体推进了全县的素质教育。如今的学校体育活动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实际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路子。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也被列入河北省“十五”教育重点科研课题。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本构想和…  相似文献   

17.
日前学校体育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持续发展体育课间活动迫在眉睫,从而可使学生课间活动变的多元化,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学校建立更加健全、丰盈和完善的学生体育课程系统。由于课间的时间较短,场地又有所限制,难以开展更多组织灵活、场地要求高的活动,所以通过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和管理多样化的课间体育游戏能对小学生的兴趣开发、身体素质、养成习惯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大课间体育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锻炼,是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为主导的综合性练习,更是一所学校活力与风采的直观呈现。从2001年建校起,学校率先将大课间的时间设定为35分钟,为大课间持续探索提供了时间保障。用“课程观”塑造大课间活动,让这堂“大课”成为师生在校释放活力、调节身心、提升身体素质的黄金时光。一、聚焦大课间活动理念,注重“四个关注”学校大课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以主题式单元设计为主,如,跳绳单元、奔跑单元、灵敏单元、耐力单元等。关注内容设计的持续性,关注活动内容的差异性,关注体育锻炼的合理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5,(2):69-71
为全面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创建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情况,通过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对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领导的意识、组织管理及活动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为创建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阳光体育"大课间"是过去学校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比较成熟和有推广价值的。但在当前部分学校,学校体育却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场地器材缺乏、体育经费不足等,使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大课间的兴趣和动力不足,教师、领导的缺席,让大课间的安全管理成为隐患,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