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旦”作为节日名称,已是家喻户晓,可是穷究“元旦。”根底,就不见得尽人皆知了。“元旦”,现在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则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像北宋的大文学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诗,所谓“元日”就是指元旦,  相似文献   

2.
“元旦”,现在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则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像北宋的大文学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诗,所指“元日”就是指元旦,也就是正月初一。所谓“元者”,起始之谓也,凡数之始多日“元”。如皇帝登基的第一年称为“元年”,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称为“元子”,首恶、主犯称为“元凶”。那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当然称为“元月”了。  相似文献   

3.
元旦指每年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元旦”也称作“元日”“端日”“元辰”。据《梦粱录》记载,宋代朝廷每年都会在这一天赐宴群臣,民间则“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可见当时的元旦庆祝活动跟现在的春节基本相似。现在通行阳历,把  相似文献   

4.
元旦的来历     
李姝 《初中生之友》2015,(Z2):22-24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  相似文献   

5.
读书乐     
元旦史话“元旦”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后来,宋代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这儿的“元旦”都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乃是合成词。“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象形字,上面的“日”字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  相似文献   

6.
漫话元旦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最早出现了“元旦”一词。元为年之始,旦为日之晨。元旦,即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我国人民欢度元旦,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只是元旦的日期不尽相同。五帝时期,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夏朝继以正月初一为旦。商、周、秦三朝,则分别以腊月初一、十月初一和十一月初一  相似文献   

7.
<正>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元旦”也就被引申为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从此,“公元纪年法”逐渐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8.
元旦贺岁诗     
“元旦”一词来源于古代,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宋朝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的开篇说道:“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  相似文献   

9.
二○○五年元旦来临之际,让我们说说“元旦”这个常用语词吧。“元旦”今指公历一月一日,它沿袭古汉语中的“元旦”而来。原来“元旦”指夏历正月初一。吴自牧《梦粱录·正月》云: “正月朔日(即初一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年节序,此为之首。”原来“元”的本义就是头、首。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 “元”的字形均为突出人的头部的象形字。古文献中不乏“元”指人头的例证。如:  相似文献   

10.
过年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殿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1.
元旦诗话     
韦燕 《现代语文》2006,(12):93-93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相似文献   

12.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一起读。(生读“元日”)师:知道“元日”指的是一年中的哪一天?生:正月初一。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大年初一”。)  相似文献   

13.
龙慧 《语文知识》2006,(4):10-10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1期刊登的《从中国大陆古籍整理的现状看其类别、方式方法及走向》一引用了王安石的《元日》诗:“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旧桃换新符。”而在王安石的诗中,“总把旧桃换新符”本为“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说千家万户在正月初一这一天的红日初升之际,都把象征吉祥的新的桃木片挂在大门上,以求驱邪禳灾。  相似文献   

14.
元日:正月初一,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后来开始在符上写联语,由此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干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15.
鲁娃 《中国教工》2021,(2):45-45
在中国古代,“元旦”意为“初始之日”,为岁首。是指新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中第一个美好的节日。相传在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然而,正月从哪日算起,历朝代并不统一,因此元旦日期也并不相同。夏朝制定的夏历(俗称农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即正月初一为岁首。到了商周秦三代,都有本朝代各自的历法。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家总是善于从习见习闻的民俗生活中发掘出具有社会主旋律的主题,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憧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堪称代表作之一。作为素有“矫世变俗之志”的政治革新家和强调诗文“务为有补于时”的文学家。作者选取了老百姓过春节的典型素材,抓住了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不仅充分表现了春节的欢乐之情,而且寄寓了他推行新政的乐观情绪,对万象更新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诗题“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春节。元,有第一、开始的意思。诗中写了四景,其中…  相似文献   

17.
古人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云:“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后世民间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又叫阴历新年,是我国最隆重的民间节日。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元旦,表示新的一年从此开始。我们的祖先以五谷熟、四时尽而改年更岁,因而,人们对元旦的来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和欢乐。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尔雅·释诂》解释:“元,始也”;“旦,早也”。可见,“元旦”的古意即一年之始、一日之晨。南朝梁人肃子云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也含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9.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一岁除】:一年过去了。【屠苏】:美酒名,古代有农历元旦饮屠苏酒的习俗。  相似文献   

20.
问: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中的日积月累,录载了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诗。其中,《教师教学用书》上把元日定格为元旦。请问编辑老师,元日是否能解释为元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