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对74名青少年运动员的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和特质焦虑对赛前状态焦虑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青少年运动员的自我意识、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②青少年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自我意识能预测认知状态焦虑27.1%的方差变异;③青少年运动员的特质焦虑能预测躯体状态焦虑10.8%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2.
刘学奎 《冰雪运动》2007,29(6):69-71
分析冰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运动焦虑对运动员比赛行为的影响。认为提高冰球运动员文化素质,改善运动员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适宜的赛前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调节抱负水平,比赛时教练员鼓励的语言,领导积极的唤醒方式,是调控运动员比赛焦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20名蹦床优秀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后表明,运动员成绩与压力源呈直接相关,过度"努力"容易诱发"choking";量表分析显示,自我意识强的运动员容易出现"choking",另外,躯体特质性焦虑与状态焦虑水平与运动员"choking"现象有密切关系.结果说明:重视运动员选材时的心理指标,控制努力程度、防止"额外"努力,引导运动员自我意识,区别对待运动焦虑,积极的认知评价策略,可以减少"choking"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的中国修订本,对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了不同场次的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揭示焦虑影响因素的变化对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的影响,用于指导训练和比赛。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认知焦虑低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认知焦虑逐渐下降;运动水平的不同认知焦虑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冰壶高水平竞技比赛具有应激性特征,冰壶运动员比赛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其参赛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冰壶运动员比赛压力特征及成因,探讨了冰壶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和获得途径,指出冰壶运动员应对策略是冰壶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从树立信心,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认知对策库,提高冰壶运动员比赛认知能力和快速适应比赛的能力;制定冰壶运动员个性化的应对训练程序,实施个性化的应对训练方案,评价应对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冰壶运动员的比赛应对策略,旨在促进冰壶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指导冰壶运动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6.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动机和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梯队年限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平均分低于年长的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相反;运动动机的认同调节和内投调节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在应对方式的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年龄段竞赛状态焦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动机的认同调节和内投调节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等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运动动机、应对方式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应激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应激、应对有关理论在体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认为:专门针对运动员的应激、应对测量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运动员较为突出的应激源为人际关系、运动受伤和比赛失利;情境因素对应激应对策略的影响还有待研究;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运动员的焦虑呈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负相关,但在某些应激情境下,逃避行为对降低焦虑程度有积极的短期效用;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应激、应对测量工具的开发和认知评价的干预研究及应激应对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对参加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资格赛的运动员共975名,选择马腾斯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来测量和研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结果发现:1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认知状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来源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两个维度上略高于传统学校运动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状态自信心维度上,区县(直管县)运动员低于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不同参赛组别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状态自信心不存在差异(P>0.05)。4经常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比偶尔或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低,在状态自信心上高于后者。5赛前适应比赛环境越好,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低,状态自信心值就越高。反之,赛场比赛适应能力差,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高,状态自信心也就越低。(6)有无观众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水平影响很大,越是比赛自信心强烈的运动员就越希望现场有很多观众来关注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比赛斗志和运动潜能,努力获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针对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面临的各种训练和心理问题,论述了教练员与运动员应采取的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措施,提出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对运动员采取激励的方式,可降低射手的焦虑心态提高其自信心,能取得良好的训练和比赛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关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169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模型。研究表明:应激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状态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状态焦虑,提高状态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及临场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8名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及其临场应激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名次前列的武术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得分低于名次后列的运动员,且其与比赛名次呈显著相关,而在自信心与躯体焦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与比赛名次也不存在显著相关,赛前情绪是影响训练水平与比赛成绩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名次前列与后列运动员在面对各种应激源时,4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均有采用,但前者在采用进攻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均高于后者,而在采用回避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则是大部分都低于后者,赛前情绪各因子与临场应激应对方式各因子呈一定相关,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认知-情感调控训练法、模拟应激训练法、放松训练法与控制点训练法等是几种可以改善赛前情绪状态及临场应激应对方式的有效方法与手段;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不仅是单纯的竞技技术训练,还应包括必要的、系统的心理训练内容。各种训练方法应根据具体运动员在各训练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组合,使能发挥最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与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级别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情绪、应激应对方式、自主平衡调节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运动等级较高的运动员的个人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会明显低于其他水平运动员。健将级的女子摔跤训动员面对比赛时,应激应对方式,自我平衡能力均优于国家一级的女子摔跤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对自我效能对其赛前焦虑和心理疲劳的影响,采用应对自我效能问卷、赛前焦虑问卷和心理疲劳问卷对243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对自我效能对其赛前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2)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对自我效能对其心理疲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果。因此,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其应对自我效能,进而降低其焦虑程度和心理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14.
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量法跟踪调查了33名游泳运动员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目的是为教练员科学进行大负荷训练提供心理和生理依据。结果显示,POMS量表和10项自我陈述测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训练中最高心率、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生理疲劳;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女运动员精神疲倦显著高于男运动员;面对大负荷训练的疲劳,男运动员倾向于采用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和解决问题及逃避等应对方式;女运动员则倾向于采用自责、宣泄、寻求支持和幻想及逃避等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焦虑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34名优秀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在表演自由滑、短节目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是明显相关的,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不相关;我国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在短节目、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是明显相关的,表演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不相关;我国男子和女子单人滑健将级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之间状态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特质焦虑高于男子运动员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运动员应激评价结果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①运动员主要将临场应激评价为挑战性和威胁性压力,评价为挑战性压力时,运动员倾向于采用情绪应对和问题应对;评价为威胁性压力时,运动员倾向于采用回避应对。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挑战性和威胁性压力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与问题应对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回避应对呈显著性负相关。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激评价结果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挑战性压力水平的升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趋向于问题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趋向于情绪应对;随着威胁性压力水平的升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趋向于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趋向于回避应对。  相似文献   

19.
Coping strategies are important for performance in sport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cop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athlete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main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n sport-related coping and compared personality profiles of discrete groups of athletes. Altogether, 253 athletes (mean age 21.1 years, s=3.7) completed the NEO-FFI (Costa & McCrae, 1992), and the Coping Function Questionnaire for Sport (Kowalski & Crocker, 2001).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averted athletes, who were also emotionally stable and open to new experiences (a three-way interaction effect), reported a greater use of problem-focused coping strategies. Conscientious athletes (main effect), and athletes displaying high levels of extraversion, openness, and agreeableness (a three-way interaction effect), reported a greater use of emotion-focused coping strategies, and athletes with low levels of openness, or high levels of neuroticism (main effects), reported a greater use of avoidance coping strategies. Differen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between higher-level and lower-level athlet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thletes, and between individual and team sport athlet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can help distinguish various levels of athletic involvement and can help identify the coping strategies athletes are likely to adopt during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