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爱的阳光。教师的爱在心里、在语言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常说三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2.
<正>在听课时,我时常发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口头禅”频现,并引起了学生留意,有的学生反感地在下面窃窃私语,更有甚者还学着重复老师的“口头禅”,然后相视而笑。尽管我当时以手势示意制止了学生,但是冷静反思,教师教学中的“口头禅”确实影响表达效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印象中最早发现教师课堂上会有“口头禅”,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听其他学科的常态课,那位老师总喜欢说“那个啥呀……”,短短几分钟,他竟然说了十几遍“那个啥呀……”,班里一些学生面露反感神态,我在场听着也挺别扭。  相似文献   

3.
克服口头弹     
笔者在听课时,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时常出现“是不是”、“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嗯””、“啊”等口头禅。它们像白米饭中的砂粒,令学生讨厌,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不少教师对此也颇感苦恼,但老是改不了。怎样克服口头禅呢?笔者在此介绍5种...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爱的阳光。教师的爱在心里、在语言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常说三句口头禅:第一句:"我找你有点事。"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作为最重要的课堂活动环节,对一节课的授课效果有显著影响,本文就一堂高三一轮复习试卷讲评分析课进行片段教学实录和量化分析,结合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联系,得出在课堂教学中:(1)课堂口头禅的危害要引起重视,教师应及时纠正自己的课堂口头禅。(2)教师提问的方式和学生的回答积极性有明显相关性,理解型提问的有效性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精炼提问、规范提问,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句话几乎成了我们学生的口头禅.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课上,呈现的一般程序往往是教师出题、学生审题、教师帮助学生解题、教师做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讲了半天,学生写作时依然抓耳挠腮,不知所措.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  相似文献   

7.
当前,班主任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班主任地位、待遇等大幅度提高了,班主任培训越来越丰富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越来越提升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也感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郁闷和艰辛、无奈——许多普通教师"只教书,不管理、不育人",无论什么事不牵涉到自己学科教学就高高挂起,遇事"找班主任"成了口头禅,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等工作似乎成了班主任一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为了将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科组从基础做起,进行课堂教学行为操练。在相互听课、共同评课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口头禅特别严重,有位年轻教师一节课说了20个“啊”字:即便没有口头禅,教学语言也往往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从传统的教学角度看,教师口语的基本要求就是讲得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更高的要求则是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抑扬顿挫。但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师口语主要职能在于组织、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给予启发,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口头禅"可分为励人型、伤人型、中和型三类,教师应通过自我和他人帮助找出自己的"口头禅",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恰当使用励人型"口头禅"、慎重使用伤人型"口头禅"、减少使用中和型"口头禅"。  相似文献   

10.
“我们老师说的。”这句话简直就成了学生的口头禅,似乎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容违背,然而这话里包含了多少因畏惧而带来的服从就不得而知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口头禅。其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都会在“读懂学生”上下功夫,都会自觉地想到教学“前测”。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教学中,常有教师讥讽学生的口头禅——对牛弹琴,从该成语出处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反思教师的做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口头禅是教师在教学中反复高频运用的习惯性语言,即在每句话或隔几句话便会出现的用语。口头禅出现的频率之高超乎想象,对教学的危害不可小觑。本文拟从口头禅的定义、产生原因、危害及相关解决措施四个方面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教师注意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请同学们课后搜集XX方面的资料”成为不少语文教师的口头禅,甚至成为每节语文课的必设环节,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口头禅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反复使用的习惯性口语,即在每句话或每隔几句话中都会出现的话语。习惯性用语主要有三类:第一,问答句式,即在每说完一句话后加"V不V"格式;第二,"指示代词+量词"格式;第三,在大部分话语中间或后面添加"啊"、"嗯"。针对此,从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解构,分析了教师口头禅对教师自身、学生、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从个人、语言本体两方面寻求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周敏 《考试周刊》2014,(19):98-98
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模式一直是广大教师教学管理的效仿对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已成为教师的口头禅,他的那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式很受追捧。用洋思中学严谨的课堂教学来治学;用杜朗口中学的小组合作来开放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教师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郭一杰 《考试周刊》2009,(28):72-72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有效 课堂教学四十分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说话应该尽量做到清晰,大小适度,具有亲和力。切忌重复、罗嗦、带口头禅。教师提问不要过大、笼统。否则,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要么无法找切入点.要么不能围绕课堂预设,乱说一气。  相似文献   

18.
裘瑾 《班主任》2002,(11):43
读了《童言不应有忌》一文,触动了我心中早有的积郁,让我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两年前开始注意到“要发言,先举手”这看似天经地义、似乎已成为老师口头禅的教学常规,实际上却有很多弊端。人们常常感慨:低年级学生抢着举手,小手一举,犹如一片树林,40位小朋友,却有可能举起56只小手;高年级学生举手寥寥,一只只手清晰可见;到了中学则都是沉默是金。于是有人埋怨: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读、写方面的培养历来比较重视,而对说方面的培养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注意,也缺少方式方法。课堂答问固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是,那与口头表达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毕竟有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笔头作文也许还过得去,但平时讲话,尤其是即兴作一席讲话,往往语无伦次,重复啰嗦,语言疙瘩,口头禅较多。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对所任班级进行了一次口头作文的尝试。一、目的和要求:第一,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学生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对一道作文命题  相似文献   

20.
随笔     
『口头禅』,即口头语,是指在说话时经常说出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语。口头禅者,废话也,应在力戒之列。什么人说废话都不好,而教师在课堂上说废话就更不好,因为,一个教师上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倘若对五十个学生说上十分钟废话,就等于浪费了八个多小时的时间。照此年复一年地说下去,浪费学生的时间确也够惊人的了。我们经常听到有的学生这样评论他们的老师,说:某某老师课讲得真好,明白、清楚,一句废话也没有。但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