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许华 《教书育人》2002,(12):4-6
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内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德育内因,是指学生内在思想矛盾;德育外因是社会环境的制约性。德育内化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结合后,在又统一又斗争中达到正向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结果。所以德育过程要十分重视德育内因培植与外因优化。一、德育内因培植:发展学生个性德育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和消除其消极因素,需要教育去培植和开发学生内在优良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形成完善的个性。(一)个性涵义与特点1.个性的涵义。在社会生活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个性存在着。所谓个性…  相似文献   

2.
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当前,首先要创新德育观念,使德育既有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对人的创新和发展,使德育具有双重涵义;其次要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再次要创新德育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研 《职业技术》2010,(4):56-56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情感互相交流的过程,也是双方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矛盾性。教育者不了解这些矛盾性,德育的效果就可能要打折扣。德育的长期性。这是德育过程的特点之一。指道德教育要持之以恒。由于受教育者的整个品德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德育任务的完成,不能一蹴而就。无论造就受教育者哪方面的品德,都需要坚持长期的教育培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一次完成。德育的反复性。指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相同的内容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反复教育。这种反复不是机械的…  相似文献   

5.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一切围绕考试要求、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应试教育思潮,一直影响着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体育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片面发展,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影响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6.
“德育为先”理念及有效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为先”是一种理念和指导思想,是指在对受教育者施教过程中把德育放在优先位置并发挥先导作用。“德育为先”的涵义包括确立首要地位、确立主导方向、确保持续发展。贯彻“德育为先”,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的需求,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自我养成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熏陶作用,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保证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定位主体性德育,即指学生在德育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性,它是学生主体得以确定的依据和标志。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其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德育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或阶级依据一定的德育原则和规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影响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21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在校企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传统的德育方式明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中职德育管理方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10.
确立德育目标,弄清德育目标设定的依据以及特征,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微观角度探讨大学德育目标的问题.以期对大学德育建设有所助益。一、德育及大学德育目标的涵义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德育目标是教育总体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体现,是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的质量和规格,是预期的德育效果,也是德育要完成的基…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也是教学要求及任务之一,因而对学生实施德育十分重要。在目前小学德育开展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策略加强德育,让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好价值观及良好的习惯,从而促使德育得到理想的效果,更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四有”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德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工程,使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本文所指的“德育主体”是学生,“德育客体”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探讨如何发挥客体的作用和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论德育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德育功能概念的理解影响对德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依据人们对于德育功能的诸多认识,再依据适度、分层的原则,可以大体将德育的主要功能分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以及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吴小建 《考试周刊》2013,(55):166-167
<正>一、德育的概念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还要肩负起提升学生德育的重任。德育教育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德、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以及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德育的涵义德育指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把这些内在的思想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换言之,德育就  相似文献   

16.
教师成长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主体成长"涵义外,主要是指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生命不断提升与充盈的过程。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理应是一个让自身不断得以完善的过程。大量实践与研究表明,讲究教学空白艺术对教师成长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育形态研究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德育历史研究、德育比较研究、德育现象研究和德育本质研究有重要意义.德育形态除了普遍性特征外,还有不确定性、重叠性、复杂性特征,在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出场过程中,经历了政治形态德育、知识形态德育、生活形态德育、生命形态德育的嬗变过程.每一种形态的德育都有自己的出场背景、主要理念和优缺点.在责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通过对以往形态德育的扬弃和融合,"责任形态德育"这一新德育形态得以出场,满足了德育工作者的实践需要,弥补了责任教育的缺失移位.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社会从物质技术到观念形态,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学校道德教育也必须变革自身才能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的要求,德育改革应首先是德育观念的转变,而德育观念的转变突出表现在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法等方面观念的转变。一、德育内容由“崇高化”向基础化转变从过去学校一般德育教科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德育”一般是指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这种界说中,“德育”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教育,这也正是教育现实中人们对德育的厂般理解。政治教育几乎成为德育的全部内容。另外…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不仅具有限制性、规范性功能,还有发展性功能。发展性理念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不仅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时代要求,也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性德育是以发展人为目的,注重人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要求主体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的德育。文章通过发展性德育的理论依据、涵义、特性的分析,对高校发展性德育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农村的小学和谐教德育,其内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