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以“电解池第1课时”为例,进行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电解的学习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离平衡和原电池之后,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电解是原电池的延伸,是后续电化学腐蚀学习的基础。初中教材中有电解水、必修教材中有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法冶炼金属,且已学习过电池的充放电,学生已有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高二学生好奇心强,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还有待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并能识别原电池。2.常识性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分析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以往的电化学复习课重视知识整理与归纳,并辅以习题讲解训练,缺乏真实情境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问题,笔者以生锈的镀铜铁锁为项目化学习素材,通过设置铁锁生锈、锈锁焕颜、保护铁器三个环节,以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以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知识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促进电化学知识的结构化、生活化,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一、项目背景本案例为基于模型认知的“不同类型原电池设计”项目式学习,课题源于生活,有助于学生开展深度合作学习,以开放性实验活动进行有效探究。1.原电池内容的选取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概念集中、原理抽象,学生在整个电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困难。而电化学知识一直是高考重点,常以陌生化学电池分析的形式出现,对学生化学学科能力要求较高。原电池是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原电池知识,包括认识原电池本质、理解原电池各部分的关联、建立原电池认识模型,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解决日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都有积极意义[1]。  相似文献   

6.
郑瑾 《化学教学》2004,(6):33-35
经过《原电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装置特点及反应原理,也已学会判断一个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判断正负极等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了电极方程式及总方程式的书写。但常有同学片面地认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总是作负极。为了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  相似文献   

7.
"金属腐蚀"是原电池原理的实际应用部分.以该主题为背景,以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为认知脚手架,建立金属腐蚀与原电池模型之间的关联,学习从模型的两个维度(装置和原理)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复杂真实问题的能力,提升"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洪燕芬 《化学教学》1999,(11):34-36,31
设计思想1.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起点.通过科学实验初步解决金属腐蚀和保护的实际问题.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对金属腐蚀这一重大课题的讨论和决策,培养学生形成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多角度综合的思维方法.教学目标1.应用原电池原理,了解金属电化腐蚀的原因.2.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认识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影响.3.了解一些选择防铁锈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掌握金属保护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重大课题的决策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形成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多角度综合分析的思…  相似文献   

9.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对原电池模型的认知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重要载体,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同时承载着原电池模型的抽提和应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以“军舰的腐蚀原理”为项目,围绕模型的建构与应用过程展开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建立金属腐蚀与原电池模型的关联,建构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合理性,并主动应用模型解释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节教材从教学内容分析,它是对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结合。通过学习要求达到对有关“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比较”等知识的整合。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金属性质设计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并通过铜锌原电池实验的分析,领悟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再应用原电池原理认识常见的化学电源、  相似文献   

11.
<正>电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原电池、化学电源、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这四部分内容。原电池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原理。本文将对电化学基础中的原电池这方面内容结合相关例题做一定总结。  相似文献   

12.
"原电池"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使学生学会分析典型原电池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式 ,能初步根据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正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引言 ]1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池。2 .演示 :将铜片、锌片用导线串联上电流计后浸入稀硫酸中。3.通过观察实验和教师的启发 ,使学生明确本…  相似文献   

13.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的导电性、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原理、新型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及防护、原电池的设计等众多知识点。有关此知识的考题“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尤其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学生要想做好“原电池”考题,不仅要全面掌握课本基础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有灵敏、严密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原电池的考查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背景“金属冶炼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一课题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课题从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出发,对金属冶炼的常用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学习,提出生产应从实际出发,要考虑经济效益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本课题从历史上最早使用电解法冶炼铝的流程出发追根溯源,让学生在自主质疑、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冶炼金属。(2)通过对实验原理及现象的分析,学会铝热反应的原理及应用。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分析概括能力。(2)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知识要求: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交流电及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能力训练: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尝试逆向思维;培养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培养动手实验、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到创新在科学方法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及应用解决措施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与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出声思维技术对30名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在经过必修模块"原电池原理"学习后的认知水平进行了测查。通过测查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识记水平,多数学生能达到初步理解水平。(2)学生对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领悟和理解。(3)学生对原电池原理只有达到了理解水平,才能快速准确地解决一些复杂原电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人教社2007年2月第3版)学生在必修《化学2》(人教社2007年3月第3版)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9.
范会 《新疆教育》2012,(19):20-2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性学习的方法。物理实验教学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以“WaterLight手提灯”创设情境,通过WaterLight简图绘制、原电池原理探究的对比实验、原电池构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展开WaterLight发光之谜项目探究之旅,实现原电池模型的建立、优化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通过海洋电池原理分析及模拟,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