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永林 《成才之路》2012,(29):34-34
正中学历史教学的美育要具有以下特色:一、形象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因而它具有形象性,可感性,直观性的特点。各种类型的美都是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就没有美,我们看到的美的事物,美的内容,首先我们看到了它的样子,样子好看,美丽,我们就有兴趣,我们就想看,它给予我们以美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古诗,如何用这些古诗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笔者感到有如下三个主要方面值得探讨。 (一)形象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实,而不在抽象的思想。”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都有一种感性的具体形态”。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性的教育,它总是通过审美对象的鲜明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受教者。古诗是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开掘诗的形象性这一美的因素,摈弃那种依着抽象的语言,对诗的内容作简单概括的方法,而从全部的艺术形象中去发现,感受作者隐藏在那里的一切。如何去开掘诗的形象,给学生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是一门高度系统与综合,内涵十分广博的学科。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本文谈谈历史课审美教育的特点,即形象性,愉悦享受性和潜移默化性。一、历史课审美教育的形象性美学知识和智育、德育不同,它不运用概念、判断及推理,不直接传播伦理道德观念。它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可感形象来感染人、触动人的情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历史知识美的形态就融于具体历史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小学教育基本组成部分。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有利因素,有效地加强美育教育。从古诗的形象性切入,是进行美育的基础,从古诗的趣味性切入,是进行美育的形式,从古诗的情感性切入,是进行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美论诗     
张娟 《辅导员》2011,(18):54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能提高小学古诗的教学效果。在古诗教学中,很多环节都可以对学生施以美育,我主要从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原则1.形象性原则。美在形象之中,美是以其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的。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美在于多姿多彩的形式,社会美在于各式各样的人和事,艺术美在于其塑造的鲜明的形象。因此,人们欣赏美的事物产生美感的时候,总是从直观的形象开始的。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的领会它的内在的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悦。教师在实施美育的时候,应  相似文献   

7.
美育的特点主要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也就是说美育是形象为手段的情感教育.本文试就这个特点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特点之一.客观世界中任何美都是形象的,美只有通过可感知的形象的形式才能显现出来,离开具体的形象就没有美.美的这个特点,规定了美育同样具有形象的特点.一幅画,一首诗,一组舞蹈等等无不是以其鲜明的形象陶冶人.梁启超在《谭嗣同》一文中,以朴素的笔调记叙了谭嗣同  相似文献   

8.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是审美主体在精神上求得的满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就是要使学生在对美的直接观照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而实现这一目的,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课具有大量的美的形象性、社会性、感染性和创造性因素,有利于实施审美教育。只要我们善于结合生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就能增强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笔者拟就《荷花》一课为例,谈谈小学语文课中如何进行美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仔细观察,感知画面美形象鲜明、优美的画面,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  相似文献   

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是其主要任务.它的主要特点 一是形象性、可感性.美育总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认识它.二是以情动人,人们情感上强烈的反映是审美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点.三是移默化的陶冶,学生常是在自愿享受美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创造了深邃的寓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为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弥漫在古诗中浓郁的美,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美的享受,让古诗真正进入同学们的心灵里。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 ,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表达了深挚的感情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诗中的语言美画面美与意境美融为一体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应该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就初中第三册《诗五首》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一、读诗作画 ,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 ,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 ,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 ,融诗情…  相似文献   

13.
李柏 《广西教育》2014,(5):97-97
正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鉴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古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等,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朗读,唤醒古诗的形象美古诗的语言凝练精辟,讲究韵律,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饱含了作者丰富、强烈、饱满的情感。由于古诗具有一定的韵  相似文献   

14.
古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语言清新,有利于听障学生陶冶情操,开启思维。本文以《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为例,力求探讨听障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方法,为聋校古诗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莫莎莎 《广西教育》2013,(25):76-77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清新、情趣盎然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古诗的审美教育,需要引领学生去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古诗教学应紧扣古涛“亦嘲、亦曲”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多形式、多渠道地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发展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语文教学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如何冲出瓶颈 ,恢复语文教学的尊严与声望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 ,美育是语文教育突出重围 ,重塑自身形象的有效途径。美育 ,即审美教育 ,也叫美感教育 ,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和美感教育。它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陶冶感情 ,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培养人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于美育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和感染、传导的动情性等特点 ,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就最真实、最直接、最容易被接受。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能陶冶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美育总是通过美好事物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是以美诱人,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感受的能力。一个人不能感受美,就无从鉴赏美,更谈不上创造美。因此,从感知美的表象着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审美教育的基础。一.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感受力小学生对美的感受,总是从初级的美感能力,发展到高级的美感能力。自然美是小学  相似文献   

18.
李英杰 《新疆教育》2012,(10):117-117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语文课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学习古诗的作用可见一斑。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挖掘隐含在古诗文中关的因素,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语新大纲把审美教育明确规定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要在语文课上实施美育教育,发掘把握小语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是基础,寻求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是关键。一般来说,语文课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要经历感知形象美,感受情感美和理解美的实质这三步。 一、揭示课文形象,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方法去揭示课文具体的、活生生的、可供学生感知的形象。要引导学生抓住有声有色的语言,抓住主要内容,在脑海中构成生动“画面”。《桂林山水》是篇写  相似文献   

20.
程琢 《学语文》2012,(2):78-79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