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当今世界女篮进攻区域与特点进行了研究。。进攻区域重点在近区;远区进攻的效果、命中率、得分率高于中区、但次数少于中区。美国队(美洲型)把争夺重点仍放在近区,远区进攻也有较高成攻率。苏联队(欧洲型)远、中、近三区进攻次数较近似于世界总体平均数。南朝鲜队(亚洲型)远、近进攻次数接近,而且成功率都较高。中国队近区进攻处领先地位,远区进攻有一定水平,次于南朝鲜,中区进攻明显很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赛队六场比赛三分球的进攻进行分析,发现:1)命中率低于对手,尤其是通过战术配合的三分球;2)中国队和赛队在30-60度区域的投篮命中率最高;3)中国队在快攻中的三分球出手次数大大低于对手;4)中国队选择三分进攻的时机不是很合理,个人进攻能力不如对手。本文建议今后中国队增加战术配合的三分出手次数,尤其是策应配合和掩护配合;提高个人的三分进攻能力,增加快攻中的三分出手次数。  相似文献   

3.
篮球教练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是能否对进攻区域联防战术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由于流行了一些新的区域联防战术,这就要求教练们能设计一种新的进攻战术,以获得在投篮命中率较高的区域接球投篮的机会.在密斯特中学的前教练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级别的比赛中,不同流派的区域防守正被广泛采用着。在最近几年里,我们有50%时间是遇上各种不同的区域防守。为了击败任何防守,无论是区域防守或人盯人防守,我们都要求以同样队形组织进攻。一旦我们决定用进攻人盯人的2—3队形为基础,进攻区域防守也采取2—3队形。 2—3进攻法的目的是在内线接球和获得从底线或限制区内有较高命中率的投篮机  相似文献   

5.
按国际篮联技术指标的评价要求,对第26届亚锦赛中国男篮比赛中的13项技术指标,运用灰色关联的分析理论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是:①进攻技术水平发挥的优劣势指标依次是:2分命中率、助攻、3分命中率、2分投次数、罚球次数、罚球命中率、失误数、3分投次数、进攻篮板球;②防守技术水平发挥的优劣势指标依次是:防守篮板球、抢断、犯规;③按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指标权重的均数比值(0.0803/0.0715),中国男篮的进攻技术优于防守技术。建议中国男篮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进攻方面,应加强中距离进攻和投篮命中率的提高,并提高争抢进攻篮板球的能力,尽量减少失误。防守方面,努力提高抢夺防守篮板球和抢断的能力,控制并合理运用犯规战术。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2005至2010年5届CBA联赛各届冠军球队241场比赛技术统计指标与比赛得分进行量化研究,并建立指标的灰关联序列与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影响冠军球队得分的各指标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是罚球命中率、犯规、防守篮板、助攻、失误、进攻篮板、抢断、盖帽、三分命中率、投篮命中率;影响比赛得分较为显著的指标为罚球命中率、投篮命中率、三分命中率、进攻篮板、防守篮板、抢断、失误、犯规。  相似文献   

7.
广州亚运会中国女子手球队进攻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震 《体育学刊》2012,(3):110-113
从射门命中率、进攻成功率、不同距离的射门以及助攻等分析中国女子手球队在广州亚运会比赛中的进攻能力。结果表明:中国队进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射门命中率等数据仅次于韩国队而优于其它对手;进攻时注重配合,助攻较多;外线和底线队员身材高大,在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较差,进攻能力一般;快攻次数及快攻得分在总得分的构成比例上远远落后于韩国等对手。中国队要看到自身进攻能力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8.
每个教练员都需要有效的进攻区域夹击和半场区域紧逼的进攻战术。在森托尔中学,我们使用拉开进攻法能有效地攻击这些防守战术。另外,在比赛即将结束比分领先时,我们也使用辅助的和拉开进攻法同样的慢速区域进攻法。拉开进攻法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1)保持球离开易被防守夹击的场角;2)使防守失去二夹一和在内线进行保护的可能,创造出比较容易进攻和投篮命中率较高的进攻区域;3)始终拉开了前场整个防区,造成便于进攻的传球路线;4)提供了充分地连续进攻的条件,避免了队员使用随机应变的打法进攻区域紧逼时经常出现的队员频繁调整。发动进攻时队员的基本站位如图1所示。○_1 、○_2和○_3的位置上是由两后卫和一个较  相似文献   

9.
1987年北京国际男蓝邀请赛期间,陈京生和潘蔚萍等同志对中、外各队远投篮的远投区域、远投人员、远投次数(包括得分与命中率)、远投方式(包括个人进攻与配合进攻)、远投篮板球落点、以及对远投的干扰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现简摘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使进攻队员懂得高命中率的投篮以及在每次控制球时至少要进行一次投篮。快攻并不意味着快速或者伦促地投篮。打快攻的目的在于获得轻而易举的投篮得分机会,在尚未获得这种机会之前要有耐心。每个队员必须担负起“照顾好球”的职责,以便本队进行高命中率的投篮。投篮的命中率高的含义包括: a.尽可能使球接近球篮。 b.队员移动至他们的最有效的得分区域。 c.投篮未中时,队员要移动占据抢进攻篮板球的位置。 d.既要知道比赛和每次进攻的30秒钟所剩下的时间,又要懂得在特定时间里比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排球技战术打法的发展,世界女排强队对二号位的进攻日益重视,尤其是在强力接应战术的使用以后。研究结果显示:中外优秀女子排球强队二号位进攻占其总体进攻体的39%左右,得分占进攻总得分的41.77%左右;中外女排强队二号位进攻落点多处于对方场区的6区和9区,4区和7区之间;中国女排应该加强二号位进攻。  相似文献   

12.
世界女排强队快攻效果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观察与现场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世界女排强队2号位与3号位快攻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并将中国女排的快攻与世界女排强队的快攻进行效果比较,从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与巴西、俄罗斯、美国、古巴女排比赛中的技术链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获胜局中中国女排的一攻得分率和反攻得分率都高于对手,而在输局中均低于对手;中国女排无论两点攻或是三点攻时进攻技术链条数都偏少。中国女排个人技术影响整队进攻技术链的数量,进而影响比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世界女子排球后排进攻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排赛、第9届世界杯赛后排进攻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排后排进攻运用数量急剧上升,而质量下降;主动运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前排进攻,世界各国女排在拦防后排进攻方面都已接近拦防前排进攻的水平,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陈丽  魏统朋 《体育科研》2008,29(2):62-65
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将比赛得分因素客观的划分为两个得分系统、6个得分技术环节。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女排利用每球得分制规则带来的机遇扬长避短,在实战中已见成效;在后排攻的运用与得分能力与世界女排强队存在较大差距;在连续防反能力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女排的快速多变特点在接发球进攻中、快速反攻能力在发后反中、连续防反能力在接后反中能有高水平的发挥,是中国女排的主要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6.
排球快攻战术系统的结构缺陷与战术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排球发球区规则修改对快攻战术系统的影响,认为发球区规则修改使得在原发球区规则下形成的以2、3号位之间区域为战术组织中心构建的快攻战术系统出现了结构性缺陷;提出针对发球区规则的修改,应该在原快攻战术系统的基础上,以3、4号位之间区域为另一战术组织中心构建新的快攻战术系统,使快攻战术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排球善于快攻的特点,通过研究和实践的验证,提出在调整进攻中打快攻的创新方法,改变球不到位的传统打法,解决我国排球强攻不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排球竞赛规则新修订内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球竞赛规则与技战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技战术的发展使攻防之间相对平衡被打破.有损于比赛的精彩时,规则就会得到及时的修改.1994年1月举行的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会议对现行规则作出了7条修订.并形成决议,将于1995年实施;这次订书对技战术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就规则修订的内容及对技战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尽快适应规则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男子排球队与世界强队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和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子排球队在世界杯比赛中得失分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子排球队应结合实战需要,在跳发速度、力量、弧度上下功夫,致力于发球技术的创新,进一步增强得分和破攻的能力;4、2号位的强攻仍然是现代排球运动中主要的得分手段,中国队应结合自身特点,多增加拉开、跑动中进攻的技术,有效地利用网长展开进攻。在身高等素质上与国外运动员没有很大的差距,应该多加强技术扣球的技术含量;3号位的快攻是中国队的特色,快速多变的立体进攻是现代排球的精髓。中国队应该发挥自己的强项,把快变和立体进攻结合起来,作为本身技术的突破口,以此为依托,多点得分全面开花,实施以“快、变、灵”为核心,以“快”为灵魂的训练思路,并强化以此为中心的体能与技术全面提高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场拍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15场比赛,对中国女排的各轮次战术进攻特点就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打法和战术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要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3号位快速、多变进攻为主,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的高快结合进攻打法.中国女排强轮是第一轮,第一、二、六轮次主要是以薛明的3号位近体快、短平快为掩护,结合王一梅的拉开进攻打法为主;第三、四、五轮次主要以马蕴雯2号位的单脚背飞、背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的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4号位强攻、背飞、近体快是中国女排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