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梅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是东北、华北沦陷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对她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步,建国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新时期的梅娘研究逐渐深入,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不足。文章对梅娘研究状况分两个时期作一述评,指出梅娘研究的发展、成绩与不足之处,希望以此引起研究者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胡娟 《文教资料》2007,(34):108-111
梅娘是沦陷区代表作家,从建国后沉寂了近三十年,学术界一直没有关于她的研究,文学史上也没有她的地位。直至80年代学术界开始东北华北沦陷时期文学研究,梅娘才被关注。文章对梅娘研究状况分三方面作一述评,指出了梅娘研究的成绩、发展以及不足。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学史上,由于种种历史的、政治的原因,被遗忘的作家不在少数,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拔乱反正,一些被遗忘的作家才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南玲北梅”即是如此,“北梅”指的是东北、华北沦陷区的梅娘,梅娘也算得上是一位传奇的人物和才女。她的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故事。梅娘靠自己的创作,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梅娘作品的出版和研究她的资料的出现,使她徐徐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4.
自当代文学研究者重新开始研究一些曾经被历史尘封、淡漠的历史事件、作家、作品以来,梅娘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这些研究多偏重于她的小说.而于她的散文,很少有人关注。梅娘散文相较小说而言,确实算不上成就。但是也是颇有自己的特色的,比如她的绿色主题所渗透出的悲悯之怀,她干净清泠的笔致.两种心情的双重笔调。  相似文献   

5.
梅娘是东北和华北沦陷区文坛一位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怀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为女性受到的不公待遇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自由独立之径,传选出一种浓厚的女性意识。文章从梅娘的具体作品入手,结合梅娘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详细论述了梅娘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6.
梅娘作为中国沦陷区一位重要的作家,她一生命运坎坷,却不退缩;遭受深重灾难却依然坚韧,反映在她的作品中,就是高扬的女性主义和很强的女性意识。受家庭和自身性格影响,梅娘的作品一直在为女性呐喊。她的苦难的一生所体现的女性的善良、坚韧、对苦难的承载力量以及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体现了作为一个女人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梅娘的小说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关怀小说,她对沦陷区那个特定空间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同时以饱满的激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颇有女权味道。同时,梅娘还探讨了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8.
梅娘的小说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关怀小说,她对沦陷区那个特定空间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同时以饱满的激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颇有女权味道。同时,梅娘还探讨了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9.
梅娘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紧紧围绕女性主题展开,在此过程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即父亲、丈夫、情人和包括婴孩、侏儒、好色成癖的男性等在内的四大系列六种类型。借助这些男性形象,梅娘巧妙地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与批判,实现了对女性主题全面而独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张锦莉 《现代语文》2006,(10):45-46
提起梅娘这个名字,恐怕很少人知道她是谁,更不会知道她就是20世纪40年代被人们称为“南玲北梅”中的梅。虽然她实际的创作水平并不能与张爱玲比肩,但是她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当时沦陷区的学大放光彩,也受到了读的无限欢迎,即使是现在读她的作品,也仍然能够引起读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40年代,女作家张爱玲、梅娘被文学圈和读书界誉为“南玲北梅”。随着张爱玲在美国孤然谢世,在海内外华人圈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而当年与她齐名的另一位女作家梅娘,却被人彻底地遗忘了,恐怕知道她的只是有数的几个研究者。本文试图从专业和大众领域对梅娘、张爱玲的认可程度、她们的生平创作及价值取向方面解构这样一对在现代文学史上缺席数十年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2.
“说起我与日本,真格是千丝万缕,恩怨相叠”.梅娘曾经用这句话来概括她与日本的关系.事实上,不同时期梅娘的创作中也反映出其不同的“日本存在”.本文将定格在从《艺文指导纲要》颁布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期,分析这一时期梅娘的创作特点以及成因.  相似文献   

13.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是1940年代沦陷区的一个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本认为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相似文献   

14.
梅娘对女性意识的书写是在一个充满压迫和苦难的环境中进行的。梅娘的小说因为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显现出更为普泛的人性意义,她笔下的女性苦难虽然也有阶级、民族重压下的强音,但主要还是来源于两性压迫的壁垒之上。梅娘的女性书写隐含着民族立场和个人话语兼容的写作姿态,力透纸背地展示了沦陷区民众的惰性与麻木,在死的挣扎和生的顽强中表现出全民族的觉醒和奋进。  相似文献   

15.
已逾86岁高龄的梅娘,无疑是现代文坛仍有影响的极少数健在作家之一。 《新京报》年终专栏“2005-百人阅读”之59,便是梅娘的《梅娘:张爱玲的作品不鼓舞人》(2006年1月6日),梅娘的照片和记者访谈同时刊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梅娘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东北沦陷区的著名小说家,她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进行着疏离政治的叙述。笔者将从抒情性与故事性相结合、在两性矛盾中刻画人物心理、象征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对梅娘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梅娘:她的史境和她的作品世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曾一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梅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女作家梅娘置于一定的“史境”之中,阐述并分析了她艺术世界的内在底蕴以及这一底蕴的历史成因。认为其作品中绵延不绝的顽强女性意识和独特叙事风格,正是那个社会环境与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呼唤--梅娘小说的人道主义及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并称“南玲北梅”的梅娘,其小说高举人道主义大旗,体现了她同情弱的博大胸襟;同时,其作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关注女性,为女性命运呐喊,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进行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9.
梅娘的小说写作是一种女性话语写作。她对女子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对男性神话的置疑与颠覆,以及表现在文本写作上的大胆创新与改造,都显示出女性话语的独有魅力。她为丰富文学的写作模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梅娘,抗战时期沦陷区众多杰出作家之一。但在中外文学史上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梅娘的研究还是有着极大空间的。梅娘留学日本的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梅娘小说中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私小说”、无常观与虚幻美、委婉的叙述与朦胧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