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琳 《科教文汇》2009,(22):235-235
罗尔斯的《正义论》主要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并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本文试图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及其内在关系加以阐述,从而得出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种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徐积平 《科教文汇》2008,(7):131-132
在论述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具体内容基础上,指出它对我国当前提出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并联系再生产理论具体讨论了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科技创新和"全面生产"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与科技三大门类相对应。从而表明: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为全面科技创新观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就全面科技创新和“全面生产”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毕生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的体现,是贯穿整个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内容。“人”是指真实、现实存在的人,具有精神、物质、社会需要以及自由发展需要的人。“人的解放”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充分解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应用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义意为公正、公平,它包含“得所应得”、“一视同仁”等原则.孔子表达正义的核心范畴为“义”、“道”,“义”较“正义”内涵更丰、应用更广、实践难度更大.孔子认为,“道”是正义的哲学根基、价值本体,正义与仁爱是实现“道”的基本原则、手段,分别体现“道”对秩序与和谐的价值要求.仁爱在道德层次上高于正义,对正义起着引导、推动作用,正义则对仁爱发挥调节功能,二者须相辅为用.孔子正义观的提出有其现实背景,对我们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是《资本论》审视科技发展的根本伦理维度,也是其批判资本主义科技发展的基本伦理依据;《资本论》从科技发展的人道意义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前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人道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不人道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资本论》视科技为人的本质的表现,肯定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实现自由的积极意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压抑工人自由的手段。相对于西方学者的正义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的正义论更深刻地揭示了正义的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保障作用;在《资本论》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前资本主义有利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制度实现了相对多的正义,但是资本主义真实的不正义使科技成为加强资本实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网络虚拟交往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新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领域,对人们的交往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网络虚拟交往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否定,恰恰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因为不管是现实当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虚拟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交往主体都是社会的人,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网络交往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体现在其中,并未超越马克思所讲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的《正义论》实现了契约论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的复兴.契约论作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证成方法,继承并发展了以洛克、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契约论,具有可欲求性与可行性的双重特征.在罗尔斯的理论中,契约论是政治正当性的证明手段而非合法性的证明手段.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作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几乎所有的当代政治哲学研究者——不论是赞成罗尔斯还是反对罗尔斯——都以他为坐标展开各自的理论建设.而罗尔斯将正义作为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在他所建构的正义理论中,平等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这就使得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平等”的话题逐渐成为一种热点和难点.英国伦理学家,政治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提出了一种探讨平等主义的不同的视角.因之概括出了对于三种不同平等主义的区分,为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研究提出了一个较新的途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技术创新及其综合效益的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分三部分 :一是根据客观世界演变的“自然历史进程”(天然自然→人类→社会 )和世界的基本门类构成 (自然界、人文界和社会界 )全面考察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 ,进而提出“全面技术创新”概念 ,并对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二是考察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 ,并以它作为“全面技术创新”观的理论基础 ;三是提出和阐述“综合效益”观及其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1.
杨玲 《科教文汇》2014,(10):219-220
老子的“小国寡民”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描述,二者存在较多差异,包括内涵差异、理论前提差异、提出背景差异、现实性差异等四大方面。虽二者差异颇多,但对社会主义建设皆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FDI两大范式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理念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建国 《中国软科学》2002,(11):40-43,52
马克思范式与OIL范式是分别揭示不同历史阶段跨国直接投资行为的两大代表性的FDI理论,并成为对中国企业“资本过剩型FDI”乐观判断与“OIL优势型FDI”悲观判断的理论基础。本文分析说明,以过剩资本和垄断优势资本为核心的理论范式对现阶段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缺乏全面的解释力。作者以有效资本为分析工具,试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的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立足于实现个人权利的外向度自由不同,孔子所谋求的乃是一种完善圆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由.这种境界自由来源于人不断否定当下,向着人之所是的方向去生存的鲜活生命力,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人进行自我超越的内向一维.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式的自由即超越,超越即自由,二者不即不离,相即不二.相比而言,这种生存论式的自由要比老、庄所追求的形而上学式的自由更具本真意味.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正义原则对当代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影响深远,却颇受争议。在科恩看来,平等是正义的前提,差别原则试图在允许不平等的前提下达至正义是不可接受的,进而从这一原则不相容于共同体、存有逻辑矛盾、适用范围受限、包含道德任意性等角度加以批判。在此过程中,科恩再次明确自身平等主义立场,认为正义的社会不仅需要制定适用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还需要在家庭、市场与国家中积极培育平等主义的社会风尚。但是,科恩在批判罗尔斯的同时并未提出现实的实践策略,使得其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主张止步于抽象思辨,困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思维窠臼之中。  相似文献   

15.
《手稿》直接地说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的批判研究的结果。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把经济学的劳动范畴与劳动主体即人结合起来,得出了“人类的特性愉愉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结论,并且,按照费尔巴哈“从感性出发确定东西”的原则,将这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之上,劳动的主体是现实的感性人,劳动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不是黑格尔所说的“自我意识设定物”。这样,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形成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双向超越。相对于这种理想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劳动就是一种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私有制及私有制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是人性丧失的根源,要达到人性的复归,就要消除异化,毁弃私有财产,达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王金伟 《科教文汇》2008,(32):206-206
本文是从罗尔斯正义论的角度来出发来考察形成“作为公平的正义”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理念来作理论支撑的,特别是与“作为与公平正义”密切联系的理念——“重叠共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重叠共识”理念的积极作用,才使得社会不同成员之间能够有一个共同的平台来交换思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本文就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追根溯源的考察“重叠共识”形成的过程,从这样的过程中寻找到今天我们所要认同的“重叠共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焦佳 《科教文汇》2008,(36):224-224
正义又可以分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程序正义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和工具。本文阐述了正义的起源、程序正义的含义及体现,并对二者的辨证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了程序正义的价值标准,指出了程序正义具有保障实体正义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政治哲学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念,改变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将政治哲学的自由与平等二个价值原则结合起来,并极力主张解决平等问题。后来,由于对现代社会理性多元的认同,罗尔斯提出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性理念,这种政治理念的转变基于对现代政治的深刻认识,也为现代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思想是贯穿其人类解放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集中体现了社会与个体、共性与个性、依赖与独立这三对范畴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这三对矛盾的理论重构为人类指明了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揭示了人的个性发展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当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本质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为特质,以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实现社会与个体、共性与个性、依赖与独立三对矛盾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实质是追求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围绕这一核心,把个人所有制、公有制与社会所有制三个内涵内在统一起来.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劳动主体与劳动的客观条件重新统一起来,使劳动者真正成为主人翁、自由人,创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条件;它的人文关怀激励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践,同时也要求人们正确理解它的当代意蕴,客观理解他的所有制设想,把理论应然与现实实然区分开来,把“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探索核心价值理念如何真正体现在适合实践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