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4节课竟然全部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尝试学习,在课中大胆质疑提问;在教学中要引进讨论,辩论等竞争机制,复习时引导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课标》明确要求把“动手实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目标上,《课标》不仅规定了知识性目标,而且明确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以及伴随过程性目标的情感目标.基于《课标》的上述要求,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对数学实验的实践与思考,试对课堂教学中“数学实验”的基本类型作一些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结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虽然短暂,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却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省略号”式结课、“感叹号”式结课、“问号”式结课,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余音绕梁久不绝”.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微课策略的有效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密铺”为例,基于微课有效应用的教学模式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三个阶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蒋守彬 《云南教育》2005,(34):36-38
1.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空。“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而“学什么与怎样学是分不开的”。“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注重小组讨论,如,讨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较方法;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的小组交流;  相似文献   

7.
“课前任务导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先学的有效载体.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背景下,借助“课前任务导学单”能够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自主性与探究性.本文论述了“课前任务导学单”的概念及小学数学“课前任务导学单”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引入媒体激起兴趣,引发深度参与;巧用动态演示突破重难点,引领深入探究;借用微课渗透思想方法,帮助深究规律;巧用大数据实施评价反馈,促进延伸拓展,进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真正走向“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我调节式学习”是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成功,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自我调节式学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自我调节式数学课堂的建构》是我校的省级课题,在课题论证会上,我执教了这节课.下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这节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转向更多地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去“做数学”,这是现代数学教学观对数学教师的新要求。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走进新课程,贴近新《课标》呢?一、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重视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1.
从单元整体观“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视角进行的章头课教学设计及实施,能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从源头上解决课堂教学的“碎”、“散”、“浅”,进而真正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过程,构建具有知识生长力的章头课堂教学,为整个单元教学做足根基铺垫,将数学单元学习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诗歌创作讲究“诗眼”,散文创作讲究“文眼”,数学课堂教学也与此同理,课,也有“课眼”。即在课堂教学中,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使学生由情境而生困惑,因困惑而求探索,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设活“课眼”,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情绪高涨、心境愉悦、智力振奋的活跃状态,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心理产生共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那么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课眼”应如何设“活”呢?我认为,应从“巧”字入手…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初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始终被强调,并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中持续深化.多数教师与学者都一致认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捷径”.而学生的深度学习则依托于教师的深度教育.鉴于此,文章从深度教育理念出发,对指向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以情境教学催动深度学习,锻炼数学运算能力;以探索教学助力精准学习,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以数形结合促进有效学习,深化课堂学习体验;以生活教学推动高效学习,培养学以致用能力这几条策略,旨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中,一要选择好合适的问题,这是数学建模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兔子繁殖同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数学建模案例,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可以从诸如用图式直接计数、建立递推关系式、矩阵表达式和组合表达式等多个角度入手;二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其中,在教学中遵循“数学化”原则,以及问题解决的历史发展顺序,将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微课是当今的一种较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教育界所认可。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加强和巩固学生知识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优化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微课的优势能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数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微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开展多样的、趣味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并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就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激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策略入手,阐述了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四、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贫困山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出发,依托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随着进程的推进,带来了数学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你无论走到那一所学校,随便听一堂数学课,就能在数学教学设计(教案)里,在教师的说课过程中,在课后的评价中,看到或听到这些理念的体现和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生机与活力同在.听,我们的学生在辩论争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教师基于自己的学科知识、经验等,借助于“课例学习+行动跟进+经验打磨+实践反思”等“行动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不断重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通过强化教学设计(实践),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实践中传递、积累数学教学知识,在反思体验基础上改进课堂教学,发展数学教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