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它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打动听众,吸引观众。而诙谐幽默的语言是通过甩出一系列的“包袱”来体现的。“包袱”是相声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现思想内容的重要手段,被相声艺术家视为命根子。我以为教学和相声是相通的,它也是语言的艺术,同样也可以设计“语言包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完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相声是语言的表演艺术,是以笑作为艺术的手段。相声又是一种极为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奇巧的构思之中,使听众们获得了轻松、愉悦的感受。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构思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答案便是相声中的“包袱”,而“包袱”同时也是引导观众产生愉悦感受的重要载体,研究相声“包袱”的特点对于把握相声语言、深入理解相声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样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挖掘中国传统相声艺术遗产,继承并弘扬传统民间艺术都有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这里说的“包袱”,不是背在背上的那种包裹,而是相声、快书等曲艺作品中的一种笑料。所谓“抖包袱”,就是把笑料讲出来。比如马三立有个相声小段子叫《相声的魅力》,其中说到某农场园艺队,种的苹果、梨子都太小了,小得就跟海棠  相似文献   

4.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曲艺节目.而“包袱”则是相声中幽默的载体.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研究包袱如何在听众心理达到幽默的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5.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以“说”为研究对象,利用框架迁移理论研究了相声语言中的“包袱”,并从词义误导的角度,从同音词和词语的规约含义两个方面阐释了引起框架迁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34):21-23
相声,作为一门幽默的艺术,主要通过包袱达到幽默效果。其包袱往往突破人们的定式思维,与心理预期形成反差。在相声创作中,可以通过逻辑偏离设计包袱,增强其趣味性。从前景化的视角研究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发现,相声包袱通过对同一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三大逻辑规律的偏离制造幽默。前景化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相声幽默的成因,并且对相声创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能把中学的作文教学搞活?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所经常考虑的。我认为,要把作文教学搞活,就要从我们的认识上和教学实践上弄清楚几个问题。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有种种:有的生动活泼,有的机械呆板。要培养学生怎样的写作能力呢?当然是要提倡培养前者,力戒后者。叶老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最近几年又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叶老这些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作文是用笔来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二是要说实在的话,要有真实内容,要言之有物;三是要说自己的话,不  相似文献   

8.
成墨 《阅读与鉴赏》2010,(10):46-46
相声新秀贾玲和白凯南合作的酷口相声《大话捧逗》获奖后,董卿临场考验二人,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发表获奖感言。贾玲笑了笑,指了指脸上两个深深的酒窝说:“这两个酒窝里,一个装的是传统,一个装的是创新,经过我这80后的脑袋搅拌,配上背景音乐、形体表演。说出来就变成了酷口相声。作家说男人不能嗑瓜子.女人不能说相声。这次我给大家抖了一个包袱:女人可以说相声,而且能说得很酷。”  相似文献   

9.
领导检查作文 ,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 ;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 ,如此种种 ,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句话没错 ,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 ,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上 ,那么 ,语文老师就是长个三头六臂 ,不备课 ,不上课 ,也无法完成这“百回改”。“改”在作文教学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简单地说“是”或“否”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批改作文只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通过批改作文来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包袱”手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相声特有的幽默表现手法。它在小品及某些新兴的手机短信中也成为一种制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技巧。本文试在概念合成理论的框架下对“包袱”手法如何在受众的心理上达到幽默效果进行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规定了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以及每次作文训练的定向目标、范围和要求。这种被动的作文教学,既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况且,单靠一个学期为数不多的几篇课堂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而靠老师强制性地逼着学生去写更是没有效果,也是没有意义的。本人认为,写作教学要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密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诗人何其芳说过:“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可见,生活是写作题材和素材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自然就有了思想和体验,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即做到了“有话可说”。但是,我们的写作不仅要做到“有话可说”,更要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必说”,让写作成为一种冲动、一种欲望,成为一种像吃饭、睡觉一样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素材,主动去写,达到不写不舒服,“一吐而后快”的思想境地。这种欲望和冲动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去发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3.
全国政协委员,被誉为中国十大笑星之首的马季近日谈到我国相声如何“起死回生”时认为:“媚俗”是目前最大的敌人。 马季说,为了迎合一些观众不太高雅的趣味,不惜“掉价”损自己、损自己的爹妈、妻子,掌声倒是有了些,但相声的声誉却受到很大的伤害。一些相声演员到处“走穴”,只顾赚钱。邀请单位往往提出节目要火爆,而所谓火爆的标准只是让台下有笑声,至于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获取笑声却琢磨得很少。  相似文献   

14.
相声中的包袱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可以借鉴到英语课堂,教师也可以设计语言包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甚至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作文。 怎样使学生不怕作文?我的经验和做法是: 一、以说促写。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则较少,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写”不过是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在作文课中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使他们写其欲说,倡导“明白如话”的文风,是克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学生怕作文 ,有人一到作文就感到头痛。为什么怕作文竟成了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 ,没章法可循 ,更无兴趣可言。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以说促写 ,使学生不怕作文我们知道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 ,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少 ,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 ,“写”只不过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一般作文课前几天 ,将题目或材料交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用心…  相似文献   

17.
相声是一种具有喜剧风格的表演艺术。它能以尖锐泼辣的语言对敌人进行讽刺,嘲笑,揭露和打击,又能以善意的态度对人民内部的缺点和错误思想进行批评,同时还可以满腔热情地歌颂新人新事,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任务,相声必须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完成这、任务。因此,片面地把相声说成严讽刺艺术”或者“笑的艺术”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症结何在?我认为主要是“为文而作”.所谓“为文而作”就是指仅从教材每单元作文的要求出发,根据这要求来听、说、写、改.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其不足有三:一是使学生的写作形式单一,内容“雷同”;二是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简单化;三是为文造情讲假话.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仅仅能得到一篇作文,其写作能力提高自然缓慢.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一、初步了解有关相声艺术的一些常识。二、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教时安排:一教时。预习内容:(课前印发给学生)一、关于相声的知识:相声是一种笑的艺术。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寓深刻的思想于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情节之中,使听众在笑声中受到感染,得到启发。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说”是指说笑话、说故事、说灯谜;“学”是指学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凫的、草丛里蹦的,  相似文献   

20.
作文需要教     
《小学语文》2008,(6):64-64
2008年2月1日的《中国教育报》刊发了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王有声的《我的主张是“作文需要教”》一文。文章认为,主张“作文不需要教”的理由有“五说”。有“自古以来”说,这种观点无视时代的发展,显然是片面的。有“文无定法”说,我们不赞成把学生带入固定的死框框,但作文仍是“有规可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