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园地”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板块,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承载着多样的教学任务,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学“语文园地”,需要用全新的视角解读教材,精准领会“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的编写意图,从整体上着眼,将“语文园地”与课文的教学融会贯通,精心设计,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有所思考与发现,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语言文字的实践练习,丰富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园地”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固定板块,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准确把握“语文园地”在教材编排中的定位,寻找切入点,巧妙变序,建立各板块之间的关联性,组织具有内在关联度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落实“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所谓“大语文”,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语文”,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的综合能力为己任,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丽娟 《学苑教育》2023,(1):72-73+76
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是一个新设的特色栏目,其是在单元编排下的独立学习模块,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资源。要在理清“语文园地”的编排思路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探讨充分挖掘和利用该教学板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发挥好该教学板块的价值,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助力。文章在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编排思路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讨指向语文要素落实和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园地”教学策略,为该教学板块的有效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晓碧 《考试周刊》2024,(17):45-48
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板块涵盖了语文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的构建以及段落的组织。这些元素构成了语言的基础,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因此,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不仅仅关注语法和词汇的应用,还强调如何运用这些语言元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思想。这与传统的语文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文章旨在探讨从新课程理念到实际教学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策略,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教材板块,将揭示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句子和段落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7.
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语文教学的“强势领域”——阅读教学中,已倍受关注,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落实。而在“弱势领域”.特别是“语文园地”中,人们还是深受“强化训练、专项集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们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知识与能力上,把手段锁定在反复训练上,师生根据语文园地原有的板块,按图索骥,就题解题,语文园地还是应试“练”狱——毫无情趣j要落实新教材改革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语文中的汉字识读书写、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有固定格式的文章的写作等视为“小语文”,而把文章中的文学思想、文化内核、道德熏染、美学辐射以及情感渐染视为“大语文”。“小语文”只能算做工具语文,应试语文;“大语文”才是真正的语文。因此。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者经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一直在孜孜探索一条“大语文”教学之路,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本文即作者“大语文”观指导下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开始,我县试行“大语文教学实验”。所谓“大语文教学”,简而言之,就是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封闭的怪圈,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倡导多读、多写,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丰富人文素养。但是,如果教师把握不住要领,不善指导,只注重形式,很容易把学生推进书的海洋,会疏忽海洋里的漩涡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把握住三个要点来开展大语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戴容宏 《学苑教育》2023,(30):13-15
“语文园地”作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末尾编排的一个学习板块,是单元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好“语文园地”的教学功能,挖掘其各个部分的价值,能更好地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整体推进和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但是,当前“语文园地”的重视程度偏低,课时安排的比重较小,缺乏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这就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栏目的价值。本文以中高年级的“语文园地”为例,分析该栏目的编排思路,探讨用好、教好“语文园地”的方法策略,真正用好教材、教好语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大语文”应该着重于扩大语文的使用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本都十分强调用语文来学语文;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也十分重视用语文来学语文。但是语文教育要从训练为主的教学转向使用为主的教学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是我们中山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在20世纪60年代“大量识字、提前读写”和80年代小鹿文学社“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基础上,从90年代末开始,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弊端,根据母语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的教改资源,从社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力图构建起一个以语文课堂教学主阵地为基础,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教育环境为两翼的全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大语文”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孙阳 《现代语文》2014,(12):41-44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著名期刊《语文学习》曾连续地在封面上印上了这句话。这也是我们通常认同的大语文观。今天再谈大语文教育,读者不能不对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实验有所了解。对张孝纯的主张,温钧陶作过很好的概括:“‘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陈秋杭 《教师》2023,(6):21-23
开展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近年来,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加。文章作者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作者运用案例分析法,围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深入研究了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22-23日,由《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河北省中语会、邢台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大语文与新课程”研讨会在“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发祥地———河北省邢台市召开。来自各地的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教师和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1000余人与会。在全国中语会新立项的“大语文教育”专题研究组也同时宣布课题开题。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副理事长苏立康、秘书长顾之川,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主任阎苹,北大附中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程翔等作学术报告。他们都热情地赞扬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开创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与实验,阐述了…  相似文献   

18.
周丽 《家长》2023,(33):82-84
<正>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板块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特点和教学方法备受关注。在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基础的打牢对于后续语文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了解和研究“语文园地”板块的构成、特点和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探究小学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对优化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状点击】“日积月累”的教学缺失学习语文.是一个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有真正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基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我的发现”、“课外书屋”等板块,为学生的积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远离社会生活,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形成一种封闭、狭隘、僵化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只有树立大语文现,使语文教学向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和其它学科开放,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