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情的碎片     
与郁达夫、冰心等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萧红没有深厚的家学积累,也没有游学西方的经历,而这一切,反而使得她的散文文字朴素,情感真挚,不事修饰,一切语言像是从心田里自然流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占据了重要一席。萧红散文,有许多是有自叙性质的,取材于自身经历,抒写个人的悲欢,即便是以他人为主人公,也总带有自己的影子。一些描写市井风情的小散文,更带有整个时代的印记。《感情的碎片》是萧红回忆母亲的短章。她自小因为家庭环境养成的孤独、敏感而又坚强的性格,在文中展露无遗。鲁迅逝世后,萧红抑制不住悲痛,写了一系列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2.
与郁达夫、冰心等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萧红没有深厚的家学积累,也没有游学西方的经历,而这一切,反而使得她的散文文字朴素,情感真挚,不事修饰,一切语言像是从心田里自然流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占据了重要一席。萧红散文,有许多是有自叙性质的,取材于自身经历,抒写个人的悲欢,即便是以他人为主人公,也总带有自己的影子。一些描写市井风情的小散文,更带有整个时代的印记。《春意挂上了树梢》,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收有此篇,描写当春天来临时,作者在哈尔滨大街的所见所想,清新明快的文字中有着深刻的揭露和淡淡的哀愁。阅读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细细体会。  相似文献   

3.
萧红将鲁迅尊为师长,在先生逝世后的两三年间,陆续写了三篇纪念散文——1938年写了《鲁迅先生记》(一)和《鲁迅先生记》(二),1939年10月又写了长文《回忆鲁迅先生》。《记》(一)是忆写鲁迅生活片断中的点滴印象,尊爱之情犹如温暖、深沉之泉从记忆中涌出;《记》(二)是写鲁迅逝世后对一群庸人的反应所持的态度,充满了孤愤、郁闷之情。而《回忆鲁迅先生》,则是  相似文献   

4.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西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相似文献   

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天才的散文家。曾给她的小说《生死场》以高度评价的鲁迅,就格外看重她的散文,曾说她在散文创作方面比谁都更有前途。萧红的散文总有一种寂寞气息淡淡地逸出,她的散文语言是"明丽和新鲜"的,这些都是萧红散文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称为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在这部回忆鲁迅先生点点滴滴的生活的优秀作品中也有一些悬而未解之谜.有一处细节一直很有争议:鲁迅先生为什么在病中仍珍爱那张特殊的木刻画?本文结合多方面材料,做了一些原因探究.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看了萧红.所写的回忆售趣先生的章后,鄙夷地笑起来,不屑一顾地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不过,端木蕻良应该为自己的误读而羞愧,这位嘲笑在大众的阅读视野中缺席的今天,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却赢得了经典性的地位。本想通过本细读的办法,分析一下这篇回忆性字的独特魅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弹指一挥间,1911年出生的萧红,到2011年有100岁了。为了纪念萧红百年诞辰,黑龙江准备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当年掀起“萧红热”浪潮的领头人王观泉先生,嘱我写篇文章,以示记念。1960年代,我看过《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爸爸告诉我,萧红的生活很坎坷,鲁迅非常喜欢她。当时根本没想到,十几年后,我会为她写传,但缘起就在那时,萧红的名字已进入我的记忆库存。  相似文献   

9.
大师的认真     
<正>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所以他只得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下阿Q在监狱的情形。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写作上是抱着何等诚实与认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唐弢的《琐忆》是一篇以写生动琐事来回忆、赞颂鲁迅先生的散文。文中所选写的虽是琐事,可都很好地反映了鲁迅的精神,而且写得十分生动,读来十分感人,确是一篇“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旨趣并佳的美文。  相似文献   

11.
从唐宋八大家到鲁迅,我们的散文传统怀着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鲁迅过人的尖锐和思辨力使散文一度发出了狮吼雷鸣之声,透过鲁迅,人们充分认识到,文字也是大力神。这是 20世纪上半叶的力量。如今大力神鲁迅已经被人们虔诚地供奉在文学的神殿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的高度却也是难以超越的,因此我们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人们信仰鲁迅,崇拜鲁迅,却在文字中无声无息地逃避鲁迅;鲁迅这盏民族魂的探照灯照亮了散文的旅途,但旅途上没有什么人。 ——苏童 主持人语:我中学的时候,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喜欢一切美好的、柔软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字里行间蕴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石文静 《中国教师》2012,(6):51-53,80
<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鲁迅逝世那年周晔才十岁。这篇回忆性文章是从亲人的角度,尤其是幼亲的角度来写的,既独特又真实。文章文笔朴素,感情真挚,没有夸张、没有拔高,比较符合她这个年龄的感受和领悟。文章一面世即受到好评,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时间也比较早,  相似文献   

14.
大师的认真     
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要把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自己亲自动手。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或扁一点,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想多写一些阿Q在监狱里的生活。为此,他想去坐一次牢,好好体验一下监狱生活。但最终没有去成。正因为鲁迅缺乏牢狱之灾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我写散文     
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没想过散文,后来诗写顺手了,就更疏远了散文,偶尔碰上一篇顺眼的,就捧了读,但也是只读不写。 突然有一天内心怦然一动,好像生活的经历中缺点什么,于是就想起了散文,诗写数年了,也小有起色,但就是感情世界缺了完整性,细一琢磨,才明白散文是对诗歌的一种补充。因有这种想法,有时就不由自主地尝试着写写散文,感觉也挺不错,这是另一种抒情形式。 我把散文当作一种文字的散步,一种情绪的扩展,轻松而淡然,雅致而悠然。写诗写累的时候,就把散文当作知己,约来纸上交流谈心,无所谓主题的轻重,无所谓词辞的修饰,一切都自然而然,漫不经心,舒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六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它以形象地描绘儿童心理、儿童爱好、儿童情趣为特色,博得了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鲁迅  相似文献   

17.
<正>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非常有才华而又命运悲苦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我眼里的萧红,是坚强和倔强的,也是多才与多情的。她的文字,冷气森森却又炽烈真挚。今年是萧红诞辰105周年,我选择《春意挂上了树梢》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向萧红致敬。希望通过这一篇《春意挂上了树梢》,让学生了解萧红散文的一些特点,了解萧红冷冷文字下强烈的情感,那悲天悯人的善良和民族意识。倘  相似文献   

18.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上有一篇散文《落花生》,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回忆幼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文字朴素、平实,文风淡泊、简约,讲述的道理却是含义隽永,意象深远。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9课《在仙台》(五年制第十册第23课)一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课文通过写鲁迅在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和帮助,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毫无民族偏见,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鲁迅在写藤野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之前,先用一小段文字写了他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有多少人在研究萧红,不道知;有多少文字在谈论萧红,也不知道。只知道,要找一本萧红的作品,必须费尽周折;只知道,萧红的名字对今天的青少年,是那般陌生。因此,读到张微一的散文《因此想念萧红》(见今年第一期《中国校园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