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针对“211工程”大学图书馆近年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为数不少的图书馆,在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定位模糊,文献资源建设内容趋同,服务模式、服务项目相互克隆等同质化的倾向.在高校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图书馆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在经过必要的同质化阶段后,必须走差异化的突围路径,以满足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有效转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知识信息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同质化表现及利弊基础上,提出了破解受众注意力资源开发同质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资源开发研究中存在的受众认知缺失现象入手,分析了由于受众认知缺失,导致图书馆开发的受众注意力资源与受众需求之间形成实然落差的各种表象与原因。  相似文献   

3.
受众资源是传媒从事传播活动的重要社会资源之一,也是传媒产品生产实现其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基本前提。对受众资源的有效管理作为实现传媒各项资源间价值转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媒体受众资源的认知,即把握受众的数量、质量,了解媒体受众资源的规模与结构;受众资源的调整,即优化现实受众结构,拓展现有受众的规模,使现实受众与目标受众趋向一致化;通过人际传播等其它传播渠道或开发传媒产品链等形式,发掘受众资源或其它相关媒介资源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通过探究传播资源的生产、分配与流通的问题,提出了"受众商品论"的观点。注意力经济时代,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被媒体用来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商品。本文从"受众商品化"展开,论述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和注意力经济学派对"商品化"的两种学术观点,阐述"注意力商品化"与"受众商品化"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图书馆的受众价值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当代图书馆受众信息需求的表现特征、图书馆的受众细分、图书馆的受众价值以及提升图书馆受众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左瀚颖 《视听界》2007,(3):31-33
在电视的二元市场中,受众的注意力既是电视节目播出的市场目标。也是电视广告销售的交换资本。是市场争夺的核心对象。节目内容是电视台汇聚注意力的关键资源,节目编播,包括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推广和评估。均会对受众注意力规模产生影响。顺应受众市场的变化选择节目内容、调整节目编排和策划节目推广对电视台改善市场表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一系列新闻报道案例,论述了在Web2.0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传媒业之后,"受众"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新闻媒体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与深度开发受众资源.从而实现新闻报道创新.  相似文献   

9.
融合媒体背景下,报刊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以老年受众为目标群体的报刊需要思变。老年受众的阅读习惯以传统纸质载体为主,但是也在慢慢接受、喜欢数字阅读;所以报业需要从细分老年受众需求、提升内容品质、增强家庭服务性、利用新技术为老年受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利用自身内容优势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多重实现等多个方面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李旭 《传媒》2021,(2):75-77
微电影广告是以品牌或产品的商业推广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受众认可广告片中的产品,而微电影广告是否与受众心理特征相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受效果.诞生于2019年春节季的《啥是佩奇》的微电影广告片就凭借着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当时刷爆朋友圈的"爆款"短视频.微电影广告只有基于受众的心理来进行创作,"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升受众的"使用"效果,才能在"贴满墙纸"的屋子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1.
受众对于媒介角色的认知及其评介是科学建构媒介化社会的重要参照.调查显示,受众对于媒介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趋于赞同,而不同层次的受众对于媒介的可信度和媒介能否解决现实问题的认知情况并不明朗.对于媒介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承担,受众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评价,也为信息传播与媒介发展提供了需要解决的一些领域.  相似文献   

12.
Audience Studies     
NATURAL AUDIENCES: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MEDIA USES AND EFFECTS edited by Thomas R. Lindlof (Norwood, NJ: Ablex, 1987—$37.50)

COMMUNICATION, GENDER, AND SEX ROLES IN DIVERSE INTERACTION CONTEXTS edited by Lea P. Stewart and Stella Ting-Toomey (Norwood, NJ: Ablex, 1987—$35.00)

QUESTIONNAIRES: DESIGN AND USE by Doug R. Berdie, et al. (Metuchen, NJ: Scarecrow, 1986—$22.50)

CHILDREN AS CONSUMERS: INSIGHTS AND IMPLICATIONS by James U. McNeal (Lexington, MA: Lexington/Heath, 1987—$24.95)  相似文献   

13.
徐来  蔡凤娟 《出版科学》2009,17(6):64-67
借用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分层方法,将以图书为媒介的受众划分为阅读趋零型、目标明确型和营销导向型,分别分析三种类型受众的特征,初步探讨图书出版针对三种类型受众的可行发展途径。研究表明:培养阅读趋零型受众的阅读习惯(兴趣)、保证目标明确型受众的图书资讯和购买渠道需求的双满足、综合运用好威信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以引导营销导向型受众的图书购买决策,是建立在受众分层基础上的图书出版的可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Philip Zimbardo and Ebbe B. Ebbeson's Influencing Attitudes and Changing Behavior: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Relevant Method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Addison-Wesley, $2.25 paper)  相似文献   

15.
1964年,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宣告成立.霍加特、威廉斯、霍尔等人成为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自此以后,文化研究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文化研究主要内容之一的大众传媒,从一开始就成为伯明翰学派关注的对象。而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受众.在它的生产、消费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  相似文献   

16.
粉丝型受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丝型受众来源于偶像崇拜,以新传播技术为依托,最终形成了一种以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为基础的亚文化体系。与一般受众相比,粉丝具有狂热性与消费性。而在走向组织化的进程中,他们亦无可避免地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消费主义和意识形态在消解其主体性的同时,还建构了一种二元对立的类型化幻象。事实上,粉丝虽然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制约中,但同时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这两种力量的冲突构成了不同的分析路径——杜尔凯姆传统与韦伯传统,而这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于粉丝型受众,我们必须作出反本质主义的解读。同时,大众媒介也应该以更为客观、理性、全面的视角来再现其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朱淑华 《图书馆论坛》2008,28(1):159-163
公益讲座已逐渐发展成为公共图书馆核心业务工作,而听众是讲座工作的生命与意义所在,了解听众并根据听众需要发展与完善讲座工作是每一个讲座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深圳南山图书馆十年来公益讲座听众调查问卷,对听众群体构成、讲座信息传递、讲座影响力、听众需求进行了分析,为了解听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了解网络原创文学的受众具有什幺样的特征,探讨女性读者在阅读网络原创文学过程中的使用与满足,以及网络原创文学对她们的"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时进 《新闻界》2007,(5):58-60
通过对媒体变革对科学传播受众影响的考查,本文认为:伴随媒体变革,科学传播实践中受众主体性的嬗变,是一种非线性的、螺旋式地不断发展和进步,是科学传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The proliferation of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ver the last 2 decades has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audience activity by offering more choices and greater control aver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for media consumers. However, extant research on the degree of user activity with new media portrays conflicting views of audience members as more active or more passiv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ort out this issue by exploring audience activity levels among users of new and traditional media, as indicated by instrumental or ritualized orientations toward media u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motivated by both instrumental and ritualized motives, but are used more instrumentally than traditional channels, particularly among older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