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们常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作为教师职业实践、学生学习活动的课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理论探索的深入,越来越呈现其多样化走势。而作为课程体系中最活跃的部分——校本课程,将以其独特的价值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笔者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发现课程概念重构理论与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广泛的适切度,借鉴该理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居于继续教育核心地位的课程开发首要考虑的问题应是其理论基础。继续教育的课程开发应以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为理论基础,同时,终身教育也庆成为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性、联动性、整体性、差异性的特质.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价值取向.从职业教育发展成功范式看,校本课程开发以其最活跃的课程功能实现着职业教育的价值,实现着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并成为一种国家教育行为.未来,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将更加切入校本的原本内涵,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探索将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质与整体化走势,同时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学校专业化程度的结合性载体.  相似文献   

4.
姚轲 《林区教学》2010,(9):18-20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参与者,这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只要寻得社会文化的支持、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权力下放的形式应运而生。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发展事关我国教改的兴衰,决定素质教育的成败。校本课程作为最基础的课程管理体制,它的实施牵动着教学成果的神经决定着未来教育发展的模式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伴随第八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模式”、校本研究等成为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基层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概念。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最贴近,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校本课程开发了。许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确立了研究课题,设置了许多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开发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因为客观或主观条件的制约,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应成为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基础之一,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分析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及课程实施的方式三个方面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课程目标是有效进行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保障,能否科学合理的制订成人教育课程目标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课程理论与实际的发展。本文通过学习与研究"泰勒原理"及其经典的目标模式,以探索在成人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中对如何确定教育目标这一过程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院校的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但由于这些专业的计算机系列课程开设较少,学生一般在数据库课程之前只学习了计算机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操作。长期以来,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由于受到学生的基础和课时及教材编排等因素的限制,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是培养只懂得简单操作命令的操作者,还是培养具有一定系统开发能力的应用者?教学的目的不明确。②课程伊始,就出现大量的概念、理论,使学生抓不住课程的核心内容,入门很难。③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的交互式操作命令的介绍过多、过细。①…  相似文献   

10.
伴随第八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模式、校本研究等成为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基层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概念。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最贴近,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校本课程开发了。许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确立了研究课题,设置了许多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开发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因为客观或主观条件的制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不明确新课程的一个战略之一是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课程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内容,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这一理论对当今特殊教育课程理论发展的启示: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的来源、课程实施及生态课程思想。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及其地方课程开发理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是我校老校长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有深度和极具现代性的部分,是我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型和拓展型课程开发中,我校提出了做有创意、砺志求真的开发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探索研究方法,磨炼意志品格,养成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探索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必须紧密结合高职的特点而不能单纯地就课程论课程。为此,本拟从高职的“出口”、“入口”和“过程”三个阶段,探索有着高职课程开发的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并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将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强调先确定目的、目标,再以精确表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评价。它是课程开发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形态,也是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课程知识体系构成、结构、交互性、基本功能模块,以及网络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说明如何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7.
工作场所学习课程作为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课程,是一种情境课程。比利特工作场所学习课程开发理论描述了基于活动访问和指导双重原则下工作场所学习课程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从工作场所学习课程开发的哲学基础、指导原则、开发流程及课程的合法性等方面,对比利特的工作场所学习课程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务实、有效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1.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为校本课程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三个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是否能真正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否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以及是否遵循了科学的课程编制方法指导,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质量。为此,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知识特点,确定研究生教育课程的编制方法,便成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必须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学术探究性、建构主义、课程审议可分别作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论、知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是我校老校长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有深度和极具现代性的部分,是我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型和拓展型课程开发中,我校提出了“做有创意、砺志求真”的开发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探索研究方法,磨炼意志品格,养成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