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培,郭秉,梅贻琦,竺可祯,蒋梦麟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广纳贤士,重视师资,学术自由,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教授治校。  相似文献   

2.
谈体育教育的观念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时代、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打破了传统高等学校封闭的、脱离社会的、脱离生产的旧的办学模式,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社会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新的办学模式。在教育管理体制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框架,必然要求淡化和改变单一的隶属观念,以积极面向社会,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目标上,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在争论和实践中得到扬弃,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得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才”还是“通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本身。从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上,高职教育更多的表现为专才的培养,但理论功底不厚实,发展后劲不足,“通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适应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程全德 《体育世界》2008,(11):78-79
一、通才与专才的关系 1.通才与专才的区别 一般来说,“通才”指除了掌握本学科或专业主要课程之外,还具有较宽知识面的人才;而“专才”则指只着意于某一专业甚至某专业的某一方面,深入研究,知识面较窄的人才。通才具有高、中、低层次之分,高层次通才——精通多个学科,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有突出或比较突出的建树。往往掌握两个以上学科或熟知多个学科,尤其是掌握覆盖面较大的基础理论和有较强的基本能力(如创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具有在不同情况下主动掌握多种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较大潜力。低层次通才——掌握几个学科或职业岗位的一般知识与常规技能(即应知应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国、日本、苏联体育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国体育系的课程设置由于各国教育制度的不同,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大体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通才”教育课程模式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课程模式。这两种课程模式各有特点,但也有其共性规律及发展趋势,值得研究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我国全日制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还存在很多弊端,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时期通才教育、专才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方面要重新定位、课程内容要重新调整、课程实施上要有新变化、课程评价上要有新发展的新设想,以此来建立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高师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建军 《体育科学》2001,21(4):18-22
以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对俄、英、美、日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研究。俄罗斯表现出“专才”教育模式,但正向美国和日本的“通才”教育模式发展;日本的课程设置虽表现出数量多、门类广,但基本上局限在体育的范畴之内;而美国的课程设置常涉及到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其它学科领域;英国则表明为特别重视几门基础课程,同时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紧密相连。参照4国特点,我国高师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应适应时代赋予体育教育的新内容和特点,体现高师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体育院校的价值观由“精英化”是资格教育更新为“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人才观由培养知识型、技术型的“专才”更新为智能型、创造的“通才”,学习观由阶段性的学习更新为终身体育,功能观由封闭的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更新为开放的产、学、研整合互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50年体育师资队伍培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建国50年以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目前,体育师资队伍在整体素质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从体育教师的培养来看,还存在着培养体制陈旧,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术科教学,忽视学科教学;注重“专才教育”,忽视“通才教育”,等问题。通过对50年来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分析,对未来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嬗变及存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专才"、"一专多能"、"通才"和最新提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现行模式呈现出专业设置淡化,专业培养目标多样化,课程体系综合、机动化,教学计划模式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教学评价多元化,非教学培养形式不断得到强化的变化趋势;仍存在实践改革环节薄弱,专业设置仍然偏少,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教育内容有待增加,教学实践形式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桂忠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3):51-53,56
分析了2003年部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结构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阐述了"方案"的创新作用体现在:培养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衔接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拓宽教育培养口径,确立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导向,着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能力;培养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适应学习性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下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统一,重视“专才”而忽视“通才”培养.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体育院校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体育院校应依时而变,培养模式由“市场型导向”走向“适应型导向”.  相似文献   

13.
中日美三国体育院系课程建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中日美三国体育院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三国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各有特点,中国体育院校课程设置表现出“专才”的特点,而日美则趋向于“通才”方向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施飞 《体育教学》2000,(1):46-46
一、专兼结合型体育师资队伍的模式构想及要求新世纪我国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应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实行通才兼任与科研教学型专任相结合的共同协作配合承担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群体,注意发挥教师潜能,合理利用人力  相似文献   

15.
通才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  朱永梅 《体育学刊》2001,8(5):123-125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才教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我国的体育专业教育改革中,更应该实施通才教育思想.本文从传统观念的转变、专业门类的减少与课程设置的调整、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求,运动训练专业的发展必需拓展专业知识面,由“单一目标”的培养向“多元目标”的培养转变,人才规格培养由“专才”型向“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发展,以至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才能确保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调整的趋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其基本着眼点,都集中在通过学科建设和调整,加强“宽基础、厚知识、高素质”的复合型通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有高等教育的一般职能,又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特  相似文献   

18.
中美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体育院系课置设置由于教育制度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种种差异而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同,在借鉴美国“通才”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比较,为我国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素改 《体育科技》2014,35(4):141-14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新课改的视角客观梳理湖北民族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设置.结果表明:课程结构较为合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学时分配达到《课程方案》要求,学分规定在全国高校中属偏多者;必修课偏多,选修课偏少;任选课学分、学时比重远远低于限选课的比重.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缺乏纵向深入;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项目多,课时少;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并重,努力与当前研究生教育接轨.建议:进一步调整选修与必修、任选与限选比例;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并重;进一步构建民族特色课程设置体系,突出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陆亨伯  李建设  刘健 《体育科学》2002,22(3):38-39,80
知识经济和教育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结构性要求。通过观念、知识、素质、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试图运用教育建模理论,构建符合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