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7年全国“两会”,新华网围绕创新强化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乘数效应”,通过多种报道形式和语言,对大会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突出民主、民生,有理、有力、客观、高调地展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再次抢占网络媒体竞争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许多个人利用网络等新传播技术,积极主动地传播信息。比如在汶川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就有一些在灾区的人利用手机等技术手段拍摄了图片和视频,并通过网络,向人们发布第一手的信息。在地震发生后,一些去地震现场的人又主动把地震救援、地震灾难等信息传播给公众,  相似文献   

3.
主动传播 和谐共振——重大主题网络传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于大多数中国媒体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大事之秋,从年初的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到年中的汶川大地震,媒体在期间扮演了记录者、传播者与推动者的角色.这期间,网络媒体完成了主流化转型,中国网民在这一次次大事件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主流化的愿望.本文从受者--网民;事件--突发事件;传者--网络传播机构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大主题报道中网络传播应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受众",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一群能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人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专门的信息传播空间,相对于传统读书看报的受众相比,这部分人群是比较独立的,他们不仅能给互联网带来新的血液,更会注入很多鲜明的特点。网络媒体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在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想要获取及时的信息,但是细分开来,使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并不能完全地适用于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双方面的研究,根据传播受众的特点,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互联网的传播和发展,使得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形成多样化的传播特色,网络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带来一定冲击。两者在新闻传播内容与方式上存在异同,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热点新闻事件,讨论和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在信息传播方式与内容上的异同点,形成对两种媒体传播特色的分析,并对改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媒体的议程传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媒体议程不仅可以将传统媒体议程在内容上加以扩充,在传播空间上加拓展,在传播效果上加以放大,而且其自身也表现出与传统媒体议程所不同的特点,形成网络媒体议程自身的发展规律。网络议程传播已呈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影响和效果,对于政府和地方的形象传播作用十分显著,直接作用于网络受众的形象认知过程,成为形象建构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动态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研究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播模式的形式再现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体现了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另外,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网络媒体所处的传播系统内外部因素的构造、功能也被进一步阐释,这其中包括对系统外部噪音、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组织和受众的作用方式及动因的解构。最后,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是目前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新兴媒体。在这个平台上,文字、数据、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信息都可以自由地、双向地传播。正因此,网络媒体也成了强制性传播的“理想”场所。根据CNNIC的调查,2006年网民对于互联网最反感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病毒、网络恶意软件、网络广告、网络垃圾邮件等。由此可以看出,网民们最反感的网络内容,多数属于强制性传播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2008年对于大多数中国媒体而言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大事之年,从年初的南方特大冰雪到年中的汶川大地震,媒体在期间扮演了记录者、传播者与推动者。这期间,网络媒体完成了主流化转型,中国网民在这一次次大事件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主流化的愿望。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大主题报道中网络传播应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新闻传播》2010,(4):123-123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媒体日益成为时事热点新闻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对网络媒体在传播时事热点新闻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完善时事热点新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传播的伦理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传播形式,契合了现代社会条件下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但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媒体却不断地触及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本文将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媚俗化的呈现出发,分析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问题,试图揭示信息传播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相互制约关系,并对网络传播的道德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鄢睿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21-122
随着网络媒体参与到公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使得突发事件的传播变得迅速而广泛.同时,网络媒体颠覆了突发事件原有的传播模式,突发事件的舆论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本文探讨了网络媒体中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模式的转型,总结出突发事件网络传播中以网络媒体的传播为先导的循环交互模式,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媒体不断转型发展,新媒体的诞生对新闻传播带来更多新挑战,同时也对新闻传播工作人员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网络媒体就是一种新媒体,不仅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国际上的发展也相当迅猛,这类网络涉及范围颇为广泛,例如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闻传播行业,自从新媒体产生之后,该行业面临了更多新挑战,为了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媒体的相关优势特点,然后在提出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转型的模式,以期为广大新闻传播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颖 《青年记者》2013,(20):124-125
网络媒体传播具有多维传播、存储量大、新闻源丰富、个性化等优势,但网络媒体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主要有:第一,网络媒体反应快速和互动性强的特征,使其成为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滋生蔓延的温床。第二,新闻重复现象严重,转载使得重复新闻大面积出现,网络媒体的原创性较差。第三,网络媒体在权威性与公信力上逊色于传统媒体。传  相似文献   

15.
自传播学在西方诞生以来,研究者就以问题导向为特色,这恐怕是其他社会学科较为欠缺的。网络在西方社会无处不在,北京残奥会报道也深深地融入了网络传播。按照麦克卢汉的理论,网络媒体也是信息:它对人脑全面运用的要求,它的互动能力,它的多媒体呈现特性,都在影响着人的大脑功能。北京残奥会在西方的网络传播的观察点在于,由于西方传播学者强调传播学问应该向外开域拓土,  相似文献   

16.
在汶川地震中,电视媒体以其优异表现显示了突发事件中电视传播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从宏观语境、中观生态和微观运作等几个层面探讨了电视灾难报道中的和谐传播生态内在动因和现实表现。本文认为,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中以"和谐"对公众、国家、社会负责,以"和谐"面对市场竞争,以"和谐"规约自身存在和发展,实现了其"和谐传播"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灾难报道中脱颖而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网络媒体之发展方兴未艾,3G技术又开始推动手机功能以惊人的速度拓展,从原始的通讯工具摇身一变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发生在今年3月11日的日本强震中,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灾后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受众获得信息最便捷、最迅速、最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现实生活中的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主动地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也会被动地受到网络信息潮的影响,但是,由于部分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使网络新闻出现了真实性和可信度低,甚至传播谣言等严重问题。现在,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网络媒体中"把关人"角色亦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一、重视并占领网络宣传阵地近年来,我们注意到在西藏"3·14"和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重视网络民意,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多次和网民进行在线交流,肯定网络媒体的作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和军队的表现获得了一致认可。而对非政府组织,则赞弹不一。事实上,汶川大地震是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参与能力第一次整体浮出水面,怀着公益热情与理想的NGO(非政府组织)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新闻传播能力。本文以四川地区相关非政府组织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传播活动为例,探讨非政府组织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