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小峰 《大观周刊》2012,(8):282-28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相似文献   

2.
仇志飞 《大观周刊》2011,(16):45-45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田红梅 《大观周刊》2012,(34):313-313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主人公就是学生和教师。课堂中的“人”包括两种,一指教师,二是学生。实际的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习惯于忽略学生,以自身为本。这也难怪,也许对教师而言,以教师为中心设计教学,具有步骤明晰、评价方便、易于展示、利于掌控等多种课堂操作“优势”。  相似文献   

4.
曹印林 《大观周刊》2012,(34):281-281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使教学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杜江南 《大观周刊》2012,(22):148-14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虽然计算机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不像其他学科会出现“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将目光停留在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上,为教学而教学,讲完了内容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也很难进入学生心里变成他们的真知。学生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成功.而交流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丁慧莉 《大观周刊》2011,(48):184-184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师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获取数学经验的过程,更是激思启智、发展学生潜能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就要学会读懂学生。教师通过读懂学生,设计有效教学,适时引导、点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黄英 《大观周刊》2012,(30):308-308
现在的教学都讲究高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所谓优化课堂教学,转换过来是另一句话: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在有限的课堂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注意三方面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韩先伟 《大观周刊》2013,(10):194-19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向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要“导”好,关键要靠设疑提问才能实现,许多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的巧,运用的妙,就会使课堂教学呱呱叫。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9.
郭萍 《大观周刊》2012,(23):258-259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也是实现课堂教师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内涵,为适应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化学课堂提问有助于促进师生课堂交流,成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程伟 《大观周刊》2013,(3):222-223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综合素养及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是源于教师、学生、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有效的问题.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子,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阵阵浪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问”、“巧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必然就能催生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王云芳 《大观周刊》2012,(22):176-176
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技巧.还对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作为教学流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 。  相似文献   

12.
翟贵恒 《大观周刊》2012,(40):204-204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之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本文通过列举名家教学的课堂案例,阐述了教师的“问”是“对话”的关键,阐述了“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李艳 《大观周刊》2013,(9):146-146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要实现互动,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提问就是较好的手段。提问是构建学生和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一个桥梁,对形成“教”和“学”的互动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英语中,课堂提问成了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马良驹 《大观周刊》2013,(4):186-186
高效课堂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吴耀顺 《大观周刊》2012,(16):246-247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之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本文通过列举名家教学的课堂案例,阐述了教师的“问”是“对话”的关键,阐述了“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陈兴文 《大观周刊》2011,(33):185-185,225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师生教与学,把课堂作为师生、生生对话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讨、交流,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刊的主人,充分享受探究、发现的乐趣,它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李丽芬 《大观周刊》2012,(48):285-285
新课改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肓的指路明灯.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教师都发现新课改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展现课堂魅力.大面积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一线教师急需探索解决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不适宜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塑自我,走近学生,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这样一定会让自己的课堂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从而让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李宗会 《大观周刊》2012,(31):309-309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在这些时间中主动在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趣的课堂引入能迅速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就新课堂引入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孙建永 《大观周刊》2012,(33):316-316
我们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就是继续的一切,多年来我同英语教学一直遵循“以教师为丰”的教学原则。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对象.“输入式”教学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巴金文 《大观周刊》2012,(24):273-274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一种把教学理念转化成为鲜活的教学行为的勇气与努力。我们要不断探析初中语文新课标,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融入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同行。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