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不仅是一位文学巨擘,还是著名翻译家。在翻译领域,他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翻译了数十部外国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开创性的译著《资本论》、《浮士德》等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译坛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奈瓦尔是谁     
梦是一种第二生命。——奈瓦尔《奥蕾莉娅》幻影一个接一个地破灭,如同一颗果实的外皮层层脱落,而这果实,就是经验。它的滋味是苦涩的。——奈瓦尔《西尔薇娅》  相似文献   

3.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4.
谷裕 《全国新书目》2022,(3):122-123
<正>本书组织翻译了德国《浮士德》研究的重要代表性文献。包括《浮士德》最新注释本的出版前言,研究史概要,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的导论,就某个问题、某个场幕的深度解读。文献选择既有经典研究,也有基于新理论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看过止庵先生写的《十年于兹》和《期待中的译作》,他列举了一些名气甚大但我国尚未翻译的著作,前一阵子在微博中回顾旧作时说:“所列十本,现还有五本没出:[俄语]尤里·奥列夏《嫉妒》;[德语]托马斯·曼《浮士德博士》、赫尔曼·布洛赫《维吉尔之死》;[法语]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缓期死亡》;[西班牙语]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我,至高无上者》.”  相似文献   

8.
陈雪梅  金源 《大观周刊》2011,(18):167-167
近年来,学界对广告翻译的研究并不缺乏,但大多学者还是坚持从翻译的技巧性切入,而将文化的差异性处理模糊化。本文认为,只有对广告语言的文化现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对广告进行更好的翻译。本文参考陈宏薇教授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的三个文化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具体研究广告翻译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层次,并提出适合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相似文献   

9.
单说倒霉的凯尔泰斯。他不止一次地栽在翻译身上。他的代表作《命运无常》,就曾经历过一段无常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翻译图书如《哈利·波特》系列、《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大数据时代》等在畅销书榜上表现十分抢眼,许多出版社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翻译图书.而要在翻译图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出版社必须重视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编辑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翻译图书编辑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呢?  相似文献   

11.
从一九七六年下半年开始,一年半以来,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局的翻译同志,已经用蒙、藏、维、哈、朝五种文字翻译了马列著作共四百六十多万字其中有少部分已交出版社,大部分正在审定。已交出版社的有朝文《论反对派》、《联共党史》、《论艺术》、《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为加快翻译进度,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局征得地方党委同意,还组织地方专业和业余翻译力量,进行了《马恩选集》、《列宁选集》和其他马列著作的翻  相似文献   

12.
在念大学时,我曾两次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书刊所激动。一次是在新华书店看到创刊不久的《信使》中文版,它宽阔的视野,广博的内容,新鲜生动的文笔,给我耳目一新之感;另一次是在学校书亭看同学们争购金隄、奈达合著的《论翻译》,刚上架的书很快就销售一空,那热烈的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几年过去了,我终于有机会来采访这家中国最大的翻泽出版机构。我不但可以和《信使》的译者交谈,也  相似文献   

13.
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对推动我国的戏剧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对翻译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莎剧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风格独特,形神兼备,堪称中国译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诸多新兴学科的影响下,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工作者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写出了不少质量较高的论文和教科书。但像《文学翻译原理》这样一部观点新颖、自成体系、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学术性专著,在国内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读者也许不了解翻译工作的辛苦,一部著名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不知经过译者多少日日夜夜的推敲与琢磨。对那些诗作的翻译,更是艰难。 季羡林先生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历程,更是令人感慨涕零。他翻译这部史诗饱含血泪的故事,记载在季先生新近出版的《牛棚杂忆》和《季羡林的传记》中。  相似文献   

17.
目前翻译著作中的问题,很值得注意。我国颁布著作权法以及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以后,翻译著作大为减少.有的出版社减少90%。但是,出版社为了取得经济利益,一些名著又重复翻译,甚至全集也有两种版本,使读者难以挑选;更有甚者,有的将旧译改头换面,或东一段西一段,择拼成新译;还有在版权贸易上,对一些畅销原著在外商面前互相竞价,抢购版权。 原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翻译家绿原在《出版广角》(1997.1)中著文《文学翻译工作浅见》,对翻译著作出版中诸多问题提出意见。他觉得翻译著作要有统一规划,分工负责。他说。前不久国内两个《尤利西斯》译本打官司,闹得在香港和美国都为之沸沸扬扬、有一  相似文献   

18.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叶君健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将《安徒生童话》译成中文的文学大师、翻译巨匠,也因此获得了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本文对叶君健先生的翻译成就和翻译理论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我们今后的对外翻译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金顺 《兰台世界》2014,(5):120-121
徐光启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翻译家,他尤其在水利、天文、地理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他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编撰的《泰西水法》、《几何原本》等,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开辟了我国翻译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