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叔本华是伟大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对人生问题的反思。他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人生是意志的表现、而意志却是无法满足的欲望,人生因此而痛苦。由于叔本华对人生持悲观主义态度,这极易使大家一票否决叔本华悲观主义的理论价值。其实,我们应该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以追思其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2.
从形而上学的层面讲,叔本华的哲学是悲观主义的.他认为意志作为人类的本质,是痛苦的来源,按照他的理论进行推导,这种本质上的痛苦是不能解除的.从普通生活的层面讲,叔本华的哲学是达观主义的.他避开本质上的痛苦,阐述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满足欲望,在艺术中提升自己的意志,从而获得某种表面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是永远处在痛苦中的个体,但人也可以借助解脱之法祛除痛苦,通往幸福之路。陶渊明的一生磨难重重,有诸多深刻的痛苦体验,可喜的是,他为自己修筑了一方精神家园,使其远离世俗之悲苦,实现了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借助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分析陶渊明的痛苦和幸福,对于解读陶渊明的归耕田园与价值追求,深入探究他的作品,理解他成为后世文人精神楷模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生成与他的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及社会经历密切相关,是有其社会根基的;另方面,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其中的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悲观主义几乎成为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叔本华是直接从他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中推出他的悲观主义伦理学的,他的意志本体的确立是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生成的形而上的根基,即理论基础。他的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是其意志主义哲学内在的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表现为无止境的欲望与冲动,因而,人生是痛苦的,艺术可以展示使人沉醉于“自失”的境界,忘记意志的存在。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前提,认为审美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悲剧性,这是两个人在意志论美学中的合唱,也是变奏之所始。叔本华从肯定艺术始,终于否定人生。尼采则肯定艺术进而肯定生命!然而尼采表面的乐观并没能掩饰住内心的失望, 他发出的最后的哀鸣把他带回到叔本华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悲观主义几乎成为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叔本华是直接从他的形而上学体系推出他的悲观主义伦理学的,他的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是其意志主义哲学内在的合乎逻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悲观哲学,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他前期以世界性的眼光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引入我国,并将悲观主义哲思渗透在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他善于以严谨而又开放的态度去挖掘中国生命文化中隐含的悲观之义,以赤子的情怀承受由悲剧带来的苦难,并阐释了欲望与痛苦之不可摆脱。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悲观哲学,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他前期以世界性的眼光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引入我国,并将悲观主义哲思渗透在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他善于以严谨而又开放的态度去挖掘中国生命文化中隐含的悲观之义,以赤子的情怀承受由悲剧带来的苦难,并阐释了欲望与痛苦之不可摆脱。  相似文献   

9.
国内对叔本华和尼采的看法有二 :一认为他们是悲观主义者 ;二认为他们之间互相反对。本文认为 ,这是一种误解。首先 ,叔本华不是悲观主义者 ,尼采更不是 ;其次 ,尼采不是叔本华的背叛者 ,而是继承者。本文着重从他们哲学的主要范畴入手 ,剖析其内在本质 ,并指出其联系与区别。与此同时 ,提倡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的唯意志论哲学家,是悲观主义“痛苦论”的鼓吹者.他的哲学思想曾迷惑过处于茫然、彷徨的人们,也曾遭到过乐观主义者的唾弃.然而这种悲观的“痛苦论”在当今社会中,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消极失望的人们又寄宿到了叔本华的“痛苦论”里,此起彼落地唱着“人生即是痛苦”的悲歌.因此,很有必要对叔本华“痛苦”理论做一番认真的哲学思考.一、叔本华“痛苦论”溯源一种哲学思想的出现,总与其所处的社会条件密不可分.追溯叔本华的痛苦论,也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叔本华个人的生活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与叔本华那幽思玄妙的唯意志论和低靡沮丧的悲观主义相比,老庄哲学既惊世骇俗又深邃睿智。在老庄看来,理智不是意志的工具,欲望不是罪恶的渊源,痛苦与欢乐都为心性所为。只要能绝圣弃智、绝巧弃利、见素抱朴、淡泊名利、私欲贪鄙就会悄然而没,人们就会情志舒畅。不会像叔本华那样悲悲切切、愤世嫉俗、傲慢狂躁、狭隘自私、孤僻冷漠、偏执少爱,而是为人宽和温厚、胸怀坦荡,既能包容天地.囊括八荒,又能泽润万物.施惠万民。  相似文献   

12.
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哲学的先驱,虽然他的"意志"同康德的"自在之物"很相似,但叔本华的"意志"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直观认识的。叔本华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其实叔本华的哲学却与我们的感性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又带有浓厚的唯物主义色彩。叔本华为了证明自己的"意志"可以被认识,他又引用了柏拉图的"理念","理念"是"意志"的客观化,人类可以通过认识"理念"而认识世界,而在此认识过程中人类又必须的借助"理性"、概念。叔本华的"理性"只是达到"意志"的工具而已。叔本华认为,"意志"就是欲望,由于我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的一生注定是痛苦的,由此引出了他的悲观主义态度,他还认为,"理念"是由艺术的表现而在经验生活中被给予的,理念是一种物质,是一种超经验的物质,而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关于具体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则是这种物质的表现方式,而艺术的对象即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叔本华"意志"的分析,来探讨一下他的几种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著名的非理性唯意志主义哲学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国内外学术界的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批评理论家都受到他悲观主义哲学体系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他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系统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仅是沧海一粟。下文将从构成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本体论、人生观、解脱途径三方面简要介绍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生命因意志而存在--感悟叔本华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叔本华的哲学认为人生和世界都是意志的产物。意志是生命的本质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意志是盲目的冲动、是生命的欲望。但是意志又是痛苦的源泉,要消除痛苦不可避免的就要消除产生生命的意志,世界最终变成虚无。  相似文献   

15.
赵云 《文学教育(上)》2009,(13):140-141
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一切痛苦始终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即是说,人生无时无刻都在痛苦中,而人生的痛苦和生命之欲望又是分不开的。卡夫卡《乡村医生》中的主人公既是一个被动环境中的自救失败者,又是一个典型的人生痛苦之范本。  相似文献   

16.
尤金.奥尼尔的名剧《奇异的插曲》中蕴涵了丰富的叔本华式哲学,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的爱情观,价值观(反科学主义和反物质主义),和人生观(悲观主义)三方面。作为一部由欲望引起的悲剧,它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叔本华对奥尼尔创作思想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奥尼尔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重要影响。哈代对裘德、淑和艾拉白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深受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而意志又具有悲剧性,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哈代小说创作后期,由于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意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裘德、淑和小时光老人悲剧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18.
生存、死亡、复活以及“提前埋葬”,一直是爱伦·坡怪诞小说高度关注的主题。在这些文本中,生存和死亡都被描述得极为痛苦、恐怖。由此可以发现坡与叔本华的联系。坡对叔本华的“意志理论”或许存在某种误读,但是他的许多作品都充分体现出与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及其悲剧理念的契合和感悟,从而深刻地展示了个体生命的生存困惑与焦虑,具有令人心悸的悲剧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天才论是叔本华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叔本华的天才论因为与他的唯心主义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以及悲观主义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夸大了非理性主义,以至于将天才的灵光乍现看作近似于癫狂状态,从本质上看,他所说的天才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孤独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天才论是叔本华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叔本华的天才论因为与他的唯心主义本体论,直观主义认识论以及悲观主义人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夸大了非理性主义,以至于将天才的灵光乍现看作近似于癫狂状态,从本质上看,他所说的天才在一定程度上是脱离实际的孤独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