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体系的改革非常重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阅读测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工作的必要反馈.因此,我们把阅读测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对改革阅读测试的内容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体系的改革非常重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阅读测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工作的必要反馈。因此,我们把阅读测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对改革阅读测试的内容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杨峻 《考试周刊》2011,(29):73-73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现状仍不乐观,主要采用的方式还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一些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霞菲  叶柱 《云南教育》2004,(28):22-2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5.
实施小学语文学生发展性评价,要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甄别、选拔的功能,以形成性、全面性评价去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全面发展。它强调学生是评价主体,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改革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这是整个评价体系的重大变革,也促进了语文学科评价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相关综合能力做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并将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及相关能力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智力优势的迁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协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1):45-46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其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质疑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质疑,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彦 《教育》2024,(10):93-96
<正>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应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采用大单元整体性教学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在现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对大单元整体性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将评价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将评价用在语文课程评价中,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策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服务。本文以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为例,探究“评”的理解和导向,把握“教”的内容,落实“学”的高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重点阐述"以人为本"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这种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改变以往以单纯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以形成性评价方式为主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导向。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进一步开展,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改革现行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及新课改教学实践,就形成性评价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做好小学语文教学是广大教师必须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要做好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应当引入故事教学,通过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师眼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看来,新课程改革是有"利"有"弊"的。它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种评价方式更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因新课程培训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老师们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们期待得到更多的培训和专家指导,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开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评价环节,发挥评价环节的价值,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用的见解,促进该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94):21-2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构建动态的、开放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合理的评价体系。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学科、重要学科,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更新,素质教育被提到教育任务中去。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有效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评价逐渐成为顺应改革趋势的重要教学评价方式。本文试图对发展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转变作为重要枢纽。而融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实行积极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中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它有效地改变了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 ,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1.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逐步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改变传统评价中的弊端,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着眼,近来我们尝试着采取了四个变化:一、结果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也是语文学科评价的目的。而语文素养的内涵极丰富,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听说读写问题的能力,还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以及…  相似文献   

20.
<正>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的首要任务,它肩负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重要任务。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是教学的指挥棒。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情况,新课程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树立以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健全和完善新的评价机制,有力的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