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1988年11月以来,我们在专题节目中先后举办了《杂文》、《改革与我》、《法在我身边》、《今日宝鸡》等征文,收到良好效果。我们体会到,开展广播征文活动,是依靠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办好广播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电视对广播的冲击与日俱增的竞争形势下,广播征文对于发挥广播优势、促使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成立,标志着人民的广播事业在新疆地区开始建立起来。十年来,自治区的人民广播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此,我在这里,代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向各族人民、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自治区广播战线上的全体职工致以热烈的祝贺! 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自治区的人民广播,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结合自治区的实际,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3.
时统宇 《视听界》2011,(5):114-114
今年的金话筒复评由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承办,我有幸参观了云南广播博物馆。大开眼界之时,也大为感慨,从广播当年的只有一个麦克风,到今天网络的人人都有麦克风,恍若隔世。  相似文献   

4.
今天谈谈关于早期广播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谈到早期广播史上的一些问题,我想首先请同志们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党的报刊事业到现在已经有将近70年的历史,我们党的通讯社事业明年是整60年,我们党的人民广播事业到今天整50周年,我们的对国外广播的历史已有40多年,我们的电视事业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民众的媒体接触度极大的加深,单一的媒体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了,如何能留住人民的关注度成为了广大广播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想与我的同行分享一下,我对于广播文艺节目创新的一点小小见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11,(2):51-51
为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70周年,丰富人民广播史料收藏与研究,总结历史,继往开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联合举办了“我与人民广播”征文活霉虮中广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承办。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筹建者,又是我们努力办好广播的引路人。多年来,他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对广播工作做过许许多多的具体指导。他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同林彪、“四人帮”对广播工作的干扰和破坏进行了有力的斗争。他多次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广播事业中去,他和广播工作者心连心。本文介绍的只是周恩来同志关怀人民广播事业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伟 《河北广播》2006,(4):60-61
“十年前,我还在上中学,一天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灯火阑珊》这个节目,由此我认识了李爽、黄迪、重阳……于是每天晚上听收音机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灯火阑珊》也便成了习惯。十年后,我走进了河北电台成了一名主持人,当我在直播间的时候,我知道还有他们的声音在飞扬……”,这是我在河北生活广播庆祝“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5周年特别节目”时录制的一段话,道出了我从一个广播“FANS”到广播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我院新闻系征集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中国人民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一九四○年开始筹建,一九四五年九月五日正式播音。随后,我华北、东北、华东、西北等解放区也先后建立起一批广播电台。人民广播是我党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无线电广播的特长,准确、鲜明、生动地把真理的声音送向四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我国的人民广播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解放前,国民党的广播是欺騙和麻醉人民,維护反动統治的工具。直到解放的时候为止,在国民党反动統治下,我国根本沒有什么无綫电工业,不仅不能制造发射机,就連收音机的零件也都要依靠进口。中国的广播事业,只是在轉到了人民手里,并且忠誠地为人民服务,成为人民的广播事业的时候,才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全国解放  相似文献   

11.
张骏德 《新闻大学》2001,35(2):67-70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2月25日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作了重要批示: “在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际,我向全国广播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广播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延安创办新华广播电台算起,迄今整60年。这60年间,一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就辉煌,值得热烈祝贺。 我同广播事业结缘,也是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立时期开始。那时我在延安解放日报工作,同新华社的同志同住在延安城东门外的清凉山上。当时新华广播电台是新华社的一部分。报和社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3.
人民广播事业,从抗日烽火中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成长,经过60年代、70年代的飞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改革,再到90年代的重新兴盛,还有全国5亿多台收听工具,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数以亿计的广大听众,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广播宣传是个大舞台。但对我来讲,切身感受广播宣传大有干头。大有作为,还是从一次具体的采访开始的。1991年夏,我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赋予的任务,到位于河南西部山区的某部红一连采写纪念建党七十周年的广播新闻。红一连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荣誉单位,当年,毛主席亲自在这个连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改革路上的探索与实践湖北楚天广播电台台长张立功我国人民广播曾有过一段很辉煌的时期.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由于受到电视、报纸、杂志的强烈挑战.广播变得相对冷寂,听众在逐步减少.对此.我同许多广播工作者一样感到困惑.人们在思考、在求索,广播到底应该...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2月3日,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一位女播音员用日语播报出“这里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这声呼号标志着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诞生。如今,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有60的历史了,作为对外广播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一位日语广播主持人,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是对外广播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来台只有5年的时间。但在这5年间,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这项事业的崇高与伟大,并且被她独特的魅力所感染。记得刚入台不久,正值对外广播创立55周年纪念日,我和我的同事们去机场迎接前来参加庆典的日本听众朋友,这…  相似文献   

16.
不要冷落了广播新都县人民广播电台廖校升我是广播战线的一名“老兵”,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已有34个春秋,尝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与几位从事广播宣传的老朋友谈及编辑工作,我感触颇多。如今“记者吃香、编辑难当”,要作一名称职的广播编辑的确不容易,苦乐相伴,回味...  相似文献   

17.
屈指算来,我与《中国广播》从相识到结缘、再到挚爱,转眼已过20个春秋。是她伴随着我一路走来,成就了我的广播事业。辛勤耕耘而收获的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记录我进步成长的一摞摞红彤彤的证书,这是我的骄傲。《中国广播》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还是我领略国  相似文献   

18.
去年九月末,我们趁着到布拉格参加国际广播组织理事会的机会,访问了布拉格广播电台。我们在主人妥善的安排之下,在短短的几天里,几乎遍访了布拉格广播和电视委员会的各个主要宣传部门。在交谈中,最使我们感到兴趣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广播的战斗传统,是他们广播宣传中那些紧紧结合人民生活中的重大运动所举办的一些节目。无线电广播在斯洛伐克人民的起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布拉格起义中,都曾起了重要的作用。“斯洛伐克人民起义的电台”——班斯卡·皮斯特里察广播电台,当时在起义中,对广大人民曾经是一个重大的推动和鼓舞的力量。其后,在全国解放的最初的年月里,无线电广播曾成为中央同各地区进行联系的重要工具,政府的许多重要决议,法令和指示,都通过它传布到广大群众中去,广泛动员人民参加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号召人民组织工作队帮助各经济部门医治战争创伤和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类传媒日益现代化,号称三大传媒之一的广播,在受到电视、报纸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以其特有魅力和优势受到听众的钟爱.下面,仅就我多年来从事广播通联与群众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谈一谈广播新闻的优势.一、调查揭示的奥秘——广播新闻快捷吸入我们的广播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了开门办台,使人民群众成为广播的主角和主体,我们经常问计于民.除日常处理好听众来信,到听众中去座谈,请听众进台提意见,设立监听员、建立听众联系点之外,最重要的则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听众调查.从1987年以来,我台共进行了6次调查.6次调查揭示了一个共同的奥秘——在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媒交叉共生的情况下,其广播收听率多次高于电视的收视率和报纸的阅读率;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在调查和座谈中,一些听众风趣地说:“小方匣儿随身带,  相似文献   

20.
志耀同志:您转来的《何谓新闻转轨》材料,我看到了;《新闻知识》编辑部托您征求我对讨论的看法,我也做过思考。新闻“转轨”,这确是当今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助于我们明确新闻事业的根本宗旨,坚持新闻改革的服务性方针,开拓宣传报道的新领域,因而很有现实意义。为社会主义、为广大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新闻广播工作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为人民广播的题词,就明确要求我们: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胡耀邦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