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流动儿童疏离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上均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儿童在疏离感的部分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和年龄段的差异,且疏离感发展存在阶段性,10岁可能是关键年龄。流动儿童疏离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学校和城市社会三大因素;对其进行自身认知干预是关键,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是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采用国外学者编制的自我认同量表和国内学者编制的疏离感量表,对烟台市一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疏离感量表采用人际疏离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自我分离感和文化分离感五个经典维度。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不存在性别差异;(2)该研究中大学生的无能为力感、无意义感和自我分离感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3)自我认同感与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检验发现:自我认同感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疏离感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网络成瘾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旨在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2)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较高;(3)不同网络成瘾程度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法,以291名六年级和初三学生为被试对象,探讨儿童在未知方、有势力的他人及内部三方面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1)儿童经常采用未知方和有势力他人及内部的归因方式。(2)六年级学生与初三学生在总未知方、总有势力他人控制项目上差异显著,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未知方归因和有势力他人归因认可程度降低。总内部控制项目上六年级与初三学生差异不显著。(3)初三男女学生在总未知方控制、总内部控制项目上无显著差异,但在总有势力他人控制项目上有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大程度认可有势力他人控制归因。(4)初三学生学业成绩和总未知方控制分值、总有势力他人控制分值有显著的负相关,与总内部控制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90后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的基本特点及与疏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疏离感量表对80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第一,31.4%的大一学生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第二,文理科、性别、生源地对手机依赖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本专科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非常显著(15.39,p0.001),本科生对手机的依赖要高于专科生。第三,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表明,社会疏离感对手机成瘾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OR=1.03)。结论:第一,90后大一新生手机上瘾比例较高。第二,人口学资料里只有本专科对手机依赖有显著影响。第三,社会疏离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指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长沙市岳麓区539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对该地区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测评,并以这些学校"是否实施健康生活教育"为分类标准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实施健康生活教育的学生与未实施的学生在对网络的利用和熟悉的能力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两组学生在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和潜在风险程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3)两组学生在对其他媒介的接触和了解程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4)实施健康生活教育的学生在媒介信息的辨别和筛选能力上略强于未实施的学生,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笔者抽取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网络成瘾状况的分布特征及网络成瘾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IAD者占8.12%,二项检验显示,男生显著高于总体比例,女生和文科生显著低于总体比例,其他类别与总体比例无显著差异。(2)不同成瘾程度大学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上均有极其显著差异,且焦虑程度随成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蒙族大学生IAD者在特质焦虑上显著高于汉族IAD者;农牧区来源的IAD者在状态焦虑上显著高于城市来源的IAD者;四年级IAD者在特质焦虑上显著高于二年级IAD者。(4)上网持续时间对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在状态焦虑上,上网次数与上网时间交互作用的主效应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职生网络依赖的状况及其不同人口学子群体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分层取样法对北京5所高校的部分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网络依赖程度和一般大学生无显著区别;男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显著高于一年级;文理科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人际容纳和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容纳他人量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廉问卷对45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惑、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和心理健康程度最高,一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2):主观幸福疼、心理健康、容纳他人在家庭气氛、学业成绩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容纳和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3)心理健康、积极情感、被他人容纳、人际和焦虑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某地3所高职医学院校的1029名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学习动机量表(WMI)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性别比较上,在内生动机上,男生在热衷性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内生动机分量表上得分也显著低于女生;在外生动机上,男生在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和外生动机分量表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但在追求回报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在年级比较上,在内生动机的挑战性和热衷性两个维度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外生动机的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两个维度和外生动机分量表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3)在独生与非独生比较上,独生子女在热衷性维度以及内生动机分量表上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在外生动机上,独生子女在依赖他人评价、选择简单任务和外生动机分量表上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内容偏好及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上网行为调查问卷及网络成瘾筛查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上海某中学15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154人中有24人存在网络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5.6%;(2)中学生在网络依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在网络内容偏好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4)与网络使用正常学生比较,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消极应对和社交回避;(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上网时间、消极应对、游戏偏好、聊天偏好、社交回避对中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杨文娇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结论:高网络成瘾倾向者与低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络成瘾调查量表对通化地区四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验,共收集有效问卷896份,从中筛选出具有网络成瘾倾向者85名,占被试群体的9.4%。成瘾组和非成瘾组性别、上网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上网最长时间、每周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是危险因素,收发电子邮件是保护因素。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认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种由于网络依赖而导致的心理疾病。鉴于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的紧迫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应树立"三维"应对目标,构筑"四维八方"预防体系,同时诉诸操作性定义甄别大学生是否网络成瘾。对于业已成瘾的大学生,采用奖惩强化法与规避奖励法戒除其网瘾。  相似文献   

15.
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237名在校中职生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比率高于同龄青少年;男生上网游戏成瘾的比率高于女生;学业成绩差的网络游戏成瘾率高于成绩一般的,而成绩一般的高于成绩优秀的;二年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率高于一年级,一年级高于三年级;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社会支持低于非成瘾者,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解决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管齐下,加以预防,以促进他们的成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而造成的家庭、学业、工作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的困扰日益严重,网络成瘾己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出发,并试图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及预防大学生网路成瘾的想象出现。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分析表明:上网已经成为了体育专业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及交流;男生上网时间明显多于女生;网络成瘾的学生占据一定比例,已影响到了学习和身心健康.建议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发挥网络文化的科学性;注重引导,加强管理,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提高上网的自控能力,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高校网络成瘾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其网络成瘾现状,并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网瘾矫治方案,取得了理想成效。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网瘾矫治工作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浅析网络沉迷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因应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沉迷的特征包括沉迷耐受反应、强迫性网络使用、网络戒断反应、网络沉迷相关问题;网络沉迷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包括数字焦虑、自我异化、边缘性道德、网络犯罪与被害;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预防与辅导策略包括提供替代性的活动经验、了解真正的使用需求、反思过度使用的影响、强化重要他人的网络素养与物理环境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它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之一。文章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600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父母的拒绝否认对高、低差异组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