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多方面解读。从人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以大量的合格公民为基础。在现代社会,公民资格被普遍给予社会成员,但具备公民资格并不意味着就是合格公民。公民从名义到实质需要一个过程。合格公民的造就离不开教育,而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手段。因此,加强公民教育就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公民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建设呼唤新的精神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不仅是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主体的教育文化过程等方面的协同性出发,思考和探索公民教育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颖 《中国德育》2007,(12):12-15
公民身份是现代社会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身份基础,是和谐社会社会成员的基本身份。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的公共事务,是发展公民人格、实现优良公共生活的必要政治制度安排。国家和社会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责任,国家应该通过开放公共生活、扩大公共交往和公共参与等方式,发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人格。  相似文献   

4.
略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公民教育对于提升公民素质与能力进而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民教育的基本思路。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建设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公民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的素质与能力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叶琪瑛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3):23-25,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提出了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把公民思想道德做为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提出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是培养健全公民意识、引导正确公民行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新时期,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淡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公民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合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性精神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需要有良好的公民思想道德为支撑,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重视道德教育,健全道德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创建道德环境,强化公民自身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力军,作为公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对象。当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减弱、责任意识较低、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不可忽视。通过公民意识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公民素质水准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这不仅是关注大学生素质和命运的体现,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把握现在、走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以"一中心双基地四平台",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个民主国家培育民主政治主体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公民教育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政治民主化的内在主体素质诉求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我国公民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上的缺失,呼唤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与要求,创新教育方式,结合本土文化,构建公民教育的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新主题,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良好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涵,探讨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公民意识培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及教育的现状,解剖大学生公民意识缺乏的原因,提出通过系统的公民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己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调。本文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认为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构建是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双向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4.
公民教育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公民教育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教育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同时,民主制度促进公民教育发展。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公民教育,以提高我国的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政府治国理政和人民不懈追寻的美好愿景。公民素质,尤其是当前社会建设者和实践者——成人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教育“公益性”和“非产业化”的定论,无疑为成人教育反思、重新定位提供新的背景。基于此认识,笔者提出了“和谐社会视域下成人教育的公民教育使命”这一命题,通过对成人公民教育与前成人公民教育的区分界定,成人公民教育原则以及推进成人公民教育策略的探究,以期对和谐社会视域下成人公民教育实践开展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公民素质.以激发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民意识是高素质公民的内在思想基础,公民意识教育是提升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艰巨性和公民意识的薄弱性突显公民意识及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陆毅天 《中国德育》2013,(18):74-75
加强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是培育未来合格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2005年,江苏省教研室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引进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这一项目。我校作为首批实验学校之一,在中高年级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教育课题,正在逐步重新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视野。这是中国社会与教育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对于公民教育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基于当代中国的现实,讨论公民教育的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价值立场、秉承什么样的方法论,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三个方面:首先,公民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其次,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具有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特质,应当反对简单的“拿来主义”:最后,学校公民教育应与和谐社会生活同步建设,反对狭隘的公民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政府治国理政和人民不懈追寻的美好愿景。公民素质,尤其是当前社会建设者和实践者——成人公民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教育“公益性”和“非产业化”的定论,无疑为成人教育反思自我、重新定位提供新的背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了成人教育的公民教育使命这一命题,通过对成人公民教育与前成人公民教育的区分界定,成人公民教育原则以及推进成人公民教育策略的探究,以期对和谐社会视域下成人公民教育实践开展与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民责任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责任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目前,公民责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不容乐观.从公共政策角度研究分析,认为重建责任主体,树立现代公民责任意识;转变公民教育内容和方式,形成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机制;增强政府的指导性,为公民责任建设创建和谐大环境等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