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初中生之友》2013,(11):40-41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  相似文献   

2.
生活或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年龄的代称.理解起来有些麻烦。现将常见的年龄称谓收集并解释如下,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大伟 《成长》2007,(12):78-79
在我的印象里,埃及人都会说几句汉语,凡是男人,见了中国人,都会笑嘻嘻地嚷道:“清凉油、清凉油。”在埃及,清凉油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好比古代,瓷器是中国的代称。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词汇具有词性的不定性、多义性、词类活用、词法缺少形态变化等特点.因此,一词多类或词无定类,句法简单,灵活多变,随势转移.而修辞上则长于对偶、排比、倒置、隐喻、稽古、引经、代称、委婉.汉语的这些特点,造就出古代诗歌的形象性、直观性、联想性、简约性、整一性、抒情性等诸多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不满周岁称“襁褓”。“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两至三岁称“孩提”。“孩提”指儿童、幼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指小孩换牙。男孩七八岁亦称“垂髫”,指男孩下垂的头发。关于男子的年龄代称,还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十岁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人注释说:“十岁曰幼,时始可学也。”后来沿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青年男子二十岁,还不健壮,称“弱冠”,表示还年轻,但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壮有室”,是说…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词汇具有词性的不定性、多义性、词类活用、词法缺少形态变化等特点。因此,一词多类或词无定类,句法简单,灵活多变,随势转移。而修辞上则长于对偶、排比、倒置、隐喻、稽古、引经、代称、委婉。汉语的这些特点,造就出古代诗歌的形象性、直观性、联想性、简约性、整一性、抒情性等诸多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用数量来代称事物在古今诗文中屡见不鲜。代称词与本称词之间的关联,大致有以下几类:以数目代,以长度代,以重量代,以面积代,以典实代。数量代称词具有生动形象、避免重复、避俗创新、避忌敬人等修辞作用。数量代称词的独特质性是:词形的定型性,理解的联想性,替代的单向性。  相似文献   

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崇明义章第一》)头发并非等闲之物,与头发相关的很多词语,常带有特定含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特殊年龄段的代称以头发的色泽代指年龄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年龄、性别和语言级别三方面探讨听障成人汉语唇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以听障成人为被试,以汉字、词语、语句为实验材料,采用视频-图片匹配范式,测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被试汉语唇读理解的正确率与反应时。结果发现:(1)听障青年人的汉语唇读理解正确率显著高于听障中年人与老年人;反应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听障青年人、听障中年人与听障老年人。(2)听障女性与听障男性的汉语唇读理解正确率与反应时无显著性差异。(3)听障成人汉语唇读理解词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语句和汉字;语言级别的反应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词语、汉字、语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成人的汉语唇读理解能力有年龄差异,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无性别差异;听障成人具有汉语唇读理解词语优势。  相似文献   

10.
修辞在语言表达求新求变或者推陈出新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代称修辞又在词语的翻新求雅上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即使代称之初显得生硬的新词,也会产生为社会广泛使用的“雅词”,形成“特例”效果,如割裂式代称所“打造”的“友于”一词;还有以地名代称物名也是代称中常见手法,只是在文献解读中易生误会,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杨剑英 《海外英语》2012,(2):249-250
旨在对英汉语言的照应和替代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照应和替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 & Hasan提出的五大衔接手段中的两种。先对比了英汉语的照应功能,指出其中的许多相似之处。对于替代功能,汉语的替代形式不如英语普遍,但现在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2.
汉译英时,适当地运用替代,能避免重复,使译文简洁地道。本文从英汉比较研究的角度,通过对一些例句的对比翻译,探讨了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在汉译英中的运用,阐述了替代是一种整合语言差异,使原文准确表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借用功能语法理论和语料分析来对比英汉语篇中的替代类型,以此论证语法化理论对于对比语言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替代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并非为英语所独有,汉语语篇中也有替代手段。在评估替代词时,语法化是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对比语言学应当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话语分析、语法化理论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等其他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替代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中,属于语法衔接的一种,它在语篇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基于Halliday与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文中以英文名著《嘉莉妹妹》及其汉译本为例,分析原文中的不同替代类型,进而对比其译文,探究英语中替代的翻译及其转换后在汉语中的存在形式,从而为英汉文学翻译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Substitu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ohesive devices.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use substitution.Bu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 should var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substitu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n different cases.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s crucial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衔接是复句中的重要特征,并列复句的衔接则可以通过照应、省略、替代、连接以及词汇衔接等手段表现其逻辑关系。论文在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对衔接手段的五种分法的基础上对汉维语并列复句的衔接手段的相似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中国传统的办法——依靠书面材料和语言实践,对现代汉语中组合指数为1的语素进行量化考察,为进一步认识汉语语素和提取语素的方法提供数字依据。所得结果:现代汉语中组合指数为1的语素约占全部语素的13%。  相似文献   

18.
省略和替代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语法关系在语言形式中的体现,而且与以语境为特点的信息结构紧密相关。文章从省略和替代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名词性省略和替代进行英汉语信息结构的比较研究。以揭示它们与英汉语信息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与英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汉语原词重复英译时可用替代、省略、对等翻译等多种翻译方法灵活处理,使译文既简洁,又符合英语行文习惯。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差异,英语在语篇衔接上多用“形合法”,汉语则重于“意合法”。“形合法”与“意合法”在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的使用上,翻译时必须要注意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