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敏敏 《课外阅读》2011,(12):342-34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与文本对话,发掘和填充文本的“空白”。将教材内容变为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力,使材料回归生活,走向学习者。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所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板块,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我们浙江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已有两个学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觉得有些新课程理念仍没有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把握,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果仔细研读一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建构主义、对话理论、作者中心论等新旧阅读理论交织在一起。比如:“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这些表述看得出清晰的建构主义印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是文本解读的内在需求与召唤,也是“我——你”师生关系的本质表现和要求。作为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它既能够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又可以建构学生的自我世界。学生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同时,也得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序,营造师生互动、理解的语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高,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加强语言积累的同时,语文教师有必要先静下心来与文本亲近,去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肖培东 《湖北教育》2022,(12):37-39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对话的对象主要有师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本身。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核心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发展阅读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教师将动态交互的“课堂对话”组织起来,采取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语言素养、锻炼学生心智、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没有对话,就没有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李大江 《教书育人》2013,(11):23-23
“原生态”本指物质的初始形态,阅读教学的“原生态”,是指阅读教学的本真性、人文性和生活化,以师、生、本在阅读教学中建构的真实、自然、和谐为特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包扩“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如何实现阅读对话的原生态?本文试从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华章》2007,(12)
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对话,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涵盖着对文本信息的接受、形成并积累阅读初感、交流与对话、最终建构文本意义等诸多层面。笔者认为,对文本信息的接受是阅读主体与文本对话的观念前提,只有接受文本才能建构和谐的对话空间,没有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无法搭建阅读主体间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这把阅读对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抓得好,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均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一、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教师更多地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于是,对话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正逐渐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但是,从实践的角度看,显然又暴露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因话题设置不当致使阅读活动飘浮游移、肤浅而流于形式。更为直接地说,学生、文本、教师三者能否进行有效的、深入的阅读对话,主要取决于话题建构得是否科学。因而,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研究阅读话题的科学建构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非常必要。一、阅读话题的建构原则所谓“阅读话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引领学生通过对话解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解释学的有关理论出发观照高职语文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型的教学,要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重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建立平等真诚的师生对话关系;指出语文阅读是文本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承认课文意义多解性,善于挖掘作品空白,拓宽学生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教师以大量的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新课标主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文本内容,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针对传统的“传话式”教学,新课标开创性地提出了“对话式”教学新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主体间的对话。对于进入阅读状态的学生来讲,文本是一个非常健谈的提问者。其提供的是一个包含着意义“空白”“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深邃而迷人的问题,召唤着学生做出回答,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作品意义的创建,同时也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仔细研读一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建构主义、对话理论、作者中心论等新旧阅读理论交织在一起。比如:“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这些表述看得出清晰的建构主义印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的建构和逻辑思维的提升,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扩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过程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和创造;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独特的个性化对话过程。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本阅读的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多方位、多层面、立体地创新阅读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多重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因此,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应该很好地设计对话。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王锦起在全国中小学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新课程改革至今,以下的这几句话,大家已是耳熟能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实践过程。作为其中“物”的因素,文本意义既有其确定性又有其生成性。在生成性语文课堂中,立足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阅读需要,文本意义便可能呈动态生成。笔者认为文本意义可以在体验中生成。  相似文献   

20.
无根即浮     
修订版课标再次强调: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文本是作者提供给学生建构意义的骨架化结构、一个诱发机制、一组纲要,学生只有不断补充才能使意义具体化,动态生成“一千个哈姆雷特”。追求文本阅读多元的同时.需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