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生态哲学之维:自然价值的双重性及其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就自然价值的不同理解形成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主张。从生态哲学理论维度审视,对自然价值应从“以人为尺度”和“以自然为尺度”两个层面加以考察。前者是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效尺度;后者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只有将两者在实践中给予双重观照达到有效统一,才能超越传统主客二分的简单化和僵化的历史局限性,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然而由于人类长期囿于形而上学的极端化的思维方式 ,从而在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新自然中心主义 (或反人类中心主义 )以及不恰当地评价主体能动性的误区 ,进而在实践上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 ,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只有借助于辩证的思维方式 ,坚持“以人类发展为主导 ,以自然协调为基础”,并合理地发挥主体能动性 ,才能真正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3.
一些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把人类中心主义视为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由此全盘否定人类中心主义的神态伦理观,而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而且是有害的;事实上,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并不是要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对自然无限制掠夺,而是在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不是一般的其他自然存在物,人类不应放弃为自身谋福利的权利而成为其他自然存在物的道德义务的主体,我们应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始终。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根源于人这种特殊物质的内在特质性 ,人与自然关系在向其本质状态演进过程中所历经的异化形式 :自然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上必须重新思考过去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和立场,坚持理性人类中心主义,实现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尤其是对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在实践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经济结构调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实现生态化革命。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梭罗在《瓦尔登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品中兼具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但是两者并不矛盾,自然和人已经融为一体,共存于生态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这两种观点看似针锋相时,水火不容,那么该如何评价他们呢?能否找到把它们统起来的第三条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较好的克服了二者的弊端,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关注与讨论。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别,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生态中心主义虽然承认自然中其他生命的价值,但是人们无法理解人以外的生命的价值。因此,人们只能从人类的立场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兼具人文精神,不断改进与发展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潮.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提出反思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章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合理性,对其应以批判的态度看待.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主宰着人对自然的认识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然而,在这种价值观念导向下,自然和人类都造成了巨大灾难。从大自然的能动性和错误的两分法等方面出发来剖析人类中心弊端,呼唤人类中心主义的理性回归,全面确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Curriculum decisions are increasingly seen as technocratic or bureaucratic problems, rather than democratic issues that must be deliberated over. As such, curriculum decisions are placed in the hands of a small minority of bureaucrats and business elites who assume the only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prepare children for college and/or the labour market. Within these times, it is essential to revisit classics works in order to move forward a critical theory of the curriculum. To develop a critical theory of the curriculum, I shall revisit two classic books in curriculum studies—R.S. Peters’s Ethics & Education and Michael Apple’s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I place Michael Apple and R.S. Peters in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both believe, albeit differently, that the curriculum ‘stands in need of justification’: both agree the curriculum must be publically justified through democratic deliberation. Furthermore, Apple and Peters develop different sets of tools for a critical theory of the curriculum—Apple provides tools for critique and Peters tools for the normative standards. However, both inadequately develop the normative standards for determining when the curriculum is democratically justified. These normative standards, I argue, are developed by Habermas’s critical theory of discourse ethics which is capable of building upon and expanding the insights of Apple and Peters.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的科学哲学中 ,存在“公认观点”、主观理论观和语义学理论观三种不同的“理论”界定 ,综合这三种界定的合理成分 ,便形成了一个可行的“理论”定义 :理论是表现为命题系统的理性认识成果。照此定义 ,能建立一个现实的理论评判框架 ,而根据这个框架对教育理论进行类型分析 ,表明教育理论也是一种合格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媒介理论是一个国家赖以制定新闻政策、新闻法规的理论依据,是新闻工作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媒介理论中常用“喉舌”一词来形象表述媒体的根本性质和作用。中国的喉舌思想缘起于封建社会,到了近代上升为新闻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喉舌论。喉舌论是新中国媒介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媒介作为国家的“喉舌”,必须保证其社会主义性质,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西方媒介理论经历了自由主义论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但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良而不是颠覆,目的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新闻自由。追根溯源,中西媒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时期管理理论发展的研究,综述了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总结了不同阶段管理沟通理论的特征,以及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I introduce the current special issue, which brings together leading scholars who either initiated or played subsequent central roles in the ince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ve prominent theories of academic motivation: attribution theory, expectancy-value theory, social-cognitive theory,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 begin by discussing the need for a special issue devoted to these theories and then summarize its overarching goals: (1) provide an outlet for leading theorists to update their work; (2) cast a spotlight on three underexplored and timely issues regarding motivation theory (diversity, methodology, and interventions); (3) have leading scholars discuss their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and (4) facilitate an interactive dialog between and among the theorists and three commentators who suggest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the study of motivation. I conclude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five theory articles and three commentaries includ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相似文献   

16.
复函数在代数基本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鸿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5):28-30,33
应用复变函数的知识,从复变函数的解析性出发,分别利用最大模、最小模原理和复积分的有关定理中的柯西积分定理、平均值定理对代数学基本定理给出了几种证明的方法,并进一步指出复变函数中儒歇定理和残数定理在解决根的存在性问题及在实函数中某些广义积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我国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梯度推移理论、核心边缘模式、依附理论以及世界体系理论等发展理论在我国建设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yh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论:回归课堂生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学论是与理论教学论相对的教学理论,所谓理论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再研究,是一种书斋文献式的研究。而实践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生活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研究,是一种深入“课堂田野”的实践研究。实践教学论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是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的发展和应用对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深刻的变革。着重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种智力理论和图式理论。基于这些理论,进一步分析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的特点及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翻译活动繁荣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还是在翻译教学中,都没有给纯翻译理论以应有的重要地位.纯翻译理论优于特色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发展来看,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纯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