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了新显色剂 6 ,6″ 二甲基 4′ 苯基 2 ,2′ :6′ ,2″ 三联吡啶 (TPY)与Co(Ⅱ )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pH 3 0的NaAc HAc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Co(Ⅱ )发生显色反应 ,形成稳定的绿色络合物 ,其λmax=337 6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 0 3× 10 5L·(mol·cm) -1,Co(Ⅱ )浓度在 0~ 15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该方法直接用于维生素B12 中微量钴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读文提出了完成合成2-异丁基-4、5-二甲基-△3-噻唑啉的实验方法和路线,第一步是使2-丁酮转化成3-溴-2-丁酮;第二步将上述产物再转化为3-巯基-2-丁酮;第三步完成2-异丁基-4、5-二甲基-△3-噻唑啉的合成。产物收率可达22.0%。  相似文献   

3.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对2,2-二甲基-5,5-二乙氧羰基-1,3-二氧六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产物结构经1H-NMR确定.  相似文献   

4.
醛与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缩合制备了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的二缩醛,并通过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配合物[Cu(DPA)μ-NO3]n.3nH2O(1)(DPA=2,2’-联吡啶胺)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了描述。(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CuII处于扭曲的四方锥的配位环境中:一个DPA上的两个N原子和一个NO3-的两个O原子位于四方锥底部平面,轴向位置由另一NO3-的O原子占据。每一个NO3-的两个氧原子与CuII鳌合,且另一氧原子与相邻的CuII配位形成一维Z型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bc面形成二维结构。此外,我们运用TG-DTG热分析技术结合红外光谱对其热分解行为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银-过硫酸钾-藏红T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pH-4.5的HAc-NaAc介质中,以2,2'-联吡啶为活化剂,过硫酸钾氧化藏红T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银的新方法.本法检测限为7.0×10-4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0%(n=9);线性范围为0.004~0.018mg/L.可用于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由基共聚成功地将具有高磷光发光效率的6-苯基-2,2‘-二联吡啶(C^N^N)Pt(Ⅱ)苯乙炔络合物共价键合在聚苯乙烯高分子骨架上,得到了发射磷光的聚合物.实验表明,发光聚合物基本保持了多吡啶铂络合物单体的光谱性质.具有与小分子相当的光致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维链状锰配位聚合物[Mn(C10H8N2)C12]n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C:/e空阃群,晶胞参数是a=1.7757(2)nm,b=0.91776(11)nm,c=0.69953(9)nm,B=111.895(6)°,V=1.0578(2)nm3,Z=4。每个锰离子周围有4个氯离子和2个由2,2’-联吡啶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相邻两个锰离子通过两个氯离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与醛缩合制备了2,2——二羟甲基—1,3——丙二醇单缩醛,其产物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二氯亚砜为原料与苯和甲苯反应合成二苯亚砜和4 ,4′- 二甲基二苯亚砜的反应条件,并用IR 对二苯亚砜和4 ,4′- 二甲基二苯亚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N—(3—十二烷氧—2—羟)丙基—N,N—二甲基胺,研究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反应物配比对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微波辐射可以加速N—(3—十二烷氧—2—羟)丙基—N,N—二甲基胺的合成反应,而且产品产率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2.
超声辐照下,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2,2’-二羟基-3,3’,5,5’-四叔丁基联苯。研究了超声强度、辐射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合成反应条件:超声强度为5.04w/cm2,反应时间1.5h,反应温度90℃,原料用量(2,4二叔丁基苯酚:30%H2O2:NaOH:月桂酸)比为1:1.1:1:0.01时,产物收率达90.0%。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产率高。  相似文献   

13.
2-巯基-4,6-二甲基嘧啶与其钴(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2位杂原子取代的2-巯基-4,6-二甲基嘧啶配体及其钴(Ⅱ)固态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SC差热分析、元素分析,推测出配体和配合物可能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维链状锰配位聚合物[Mn(C10H8N2)Cl2]n,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是a=1.7757(2)nm,b=0.91776(11)nm,c=0.69953(9)nm,β=111.895(6)°,V=1.0578(2)nm3,Z=4。每个锰离子周围有4个氯离子和2个由2,2’–联吡啶提供的氮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相邻两个锰离子通过两个氯离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以氰化钠,二硫化碳,联吡及氯化镉为基本原料,合成了一种功能性新型二氰基二硫纶.联吡啶合镉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热谱,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表征,其结构为四配位的电中性配合物,热分解温度高于330℃,易溶于DMSO,DMF,PY,THF,可溶于二恶烷,环己酮,丙酮,二氯乙烷,不易溶于苯,乙醇,乙醚和水。  相似文献   

16.
[Co(bpdc)(H_2O)_2]_n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新的Co2+配合物[Co(bpdc)(H2O)2]n(bpdc=2,2’-bipyridyl-3,3’-dicarboxylat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676(3),b=8.070(2),c=13.028(4),α=γ=90°,β=100.303(3)°;Z=4,D=1.854mg/m3,V=1207.8(6)3;[I>2σ(I)].该配合物为八面体结构,通过Co2+和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吡啶N原子、另外一个配体bpdc的两个不同羧基的O原子和两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所构成.bpdc作为桥连配体,连接着两个中心Co2+,构成一维无线链,进而通过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1-十八醇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二正十八烷基丙二酸二乙酯,然后用LiAlH4还原得到2,2-二正十八烷基-1,3-丙二醇,再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与β-溴丙醛缩合得5,5-二正十八烷基-2-(2-溴乙基)-1,3-二氧六环.并对产物的重结晶条件进行了研究,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配合物[Cu(DPA)μ-NO3]n·3nH2O(1)(DPA=2,2'-联吡啶胺)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了描述.(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金属离子CuII处于扭曲的四方锥的配位环境中:一个DPA上的两个N原子和一个NO3-的两个O原子位于四方锥底部平面,轴向位置由另一NO3-的O原子占据.每一个NO3-的两个氧原子与CuII鳌合,且另一氧原子与相邻的CuII配位形成一维Z型链结构.链与链之间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bc面形成二维结构.此外,我们运用TG-DTG热分析技术结合红外光谱对其热分解行为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热分解反应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合成的多联吡啶衍生物6,6″-二甲基-4′-苯基-2,2′:6′,2″-三联吡啶(TPY)制备了新型的化学修饰碳糊电极并研究了 Cu(Ⅱ)、Co(Ⅱ)在该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TPY化学碳糊电极对Cu(Ⅱ)、Co(Ⅱ)有显的富集作用,且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以2,6-二氯苯甲腈为原料,经氟代、亲核加成反应合成2,6-二氟苯甲酰胺。(1)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进行氟代反应制备2,6-二氟苯甲腈,产品纯度为98.2%,收率95.1%。(2)在碱性条件下合成2,6-二氟苯甲酰胺,产品纯度为98.5%,收率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