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和"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以形助数"可以沟通几何直观与数学抽象之间的联系,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形表数、以形助数、以形想数、以形解数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学习离不开几何直观,无论是概念、性质、法则的教学,还是解决问题的教学,都应当不同程度地借助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加以理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呢?一、将数形结合起来,形成概念表征"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对象,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能使"数"和"形"统一起来,借助于"形"的直观来理解抽象的"数"、运用"数"与"式"来细致、入微地刻画"形"的特征,直观与抽象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作为十大核心词之一,体现出了几何直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来描述与分析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将数与形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一、识图画图,让学生体验直观的作用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图形的相关知识可以为下一步系统学习几何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基本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几何直观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保障小学数学教师 的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思维发 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将几何直 观这一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小学生不断运用这一理念来 促进自身数学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几何直观在提 出问题环节、数学运算教学、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运用入手“简 要探讨如何将几何直观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提升教学效率’更好的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王先贵 《甘肃教育》2014,(15):102-102
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可见,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数"与"形"关系的揭示与转化,引导学生类比、发掘、剖析所涉及的几何模型,这对于学生深化思维、扩展知识、形成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直观,许多数学内容、概念,不仅具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图形的几何直观,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的内容与方法,把握计算的本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形结合是链接直观与抽象的数学思想,符合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规律.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以形助数”和“以数助形”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并且具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编排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把握教材的编排用意,挖掘数形结合的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通过图形理解数量关系直观分析问题,通过数量关系理解图形性质开展几何运算.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数形结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提出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几何直观是2011版课标(后文简称为2011版)新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何直观"利用图形描述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的图形,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理解问题,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如何理解几何直观?  相似文献   

9.
"形"和"数"是数学大厦的基石,"形"又是构成几何的素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几何直观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充分体现了几何直观的价值。而几何直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尤其在小学阶段应该依托图形的引导和构建,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线段图是几何直观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经常运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还能帮助学生架设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梁,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正确读图、准确画图和灵活用图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思考。一、学会读图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分析题意,是几何直观中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读懂线  相似文献   

11.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数学解题中最为常见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位置、图形关系结合起来,借助"以数助形"、"以形助数"的方式将某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简单化,进而启发思维,优化解题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形结合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绕过障碍,做到胸中有图,见"数"思"形",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形结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尤为重要。"以形助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借数解形"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数形结合"借助表象开阔学生的思维。数形结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让学生在动手画图中感知几何直观;在解读图形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在利用数形结合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丰富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启智慧的钥匙,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96):54-55
"数"与"形"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基本思想。"形对数进行直观表现,数对形进行量化",借助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让数量关系与图形性质的问题很好地转化,通过几何模型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了解,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运算的算理,使解题思路与过程具体化;通过数量化、公式化帮助学生理解图形性质,借助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更好地展现知识的建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培养与灌输、方法掌握与灵活运用,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5.
<正>6-12岁年龄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是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方式,如何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数学问题是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重点。所以一直以来学校数学学科组都在进行"实践操作"、"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几个方面的校本研修活动,力求从一年级开始,将分学段分层次螺旋上升的"动手操作"、"画图表征"、"直观想象"这些数学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因此,本学期一  相似文献   

16.
正"几何直观"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方法 ,并不局限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在"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其他知识领域也经常被运用。如在计算教学中,也经常可以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从而优化计算教学。一、借几何直观促算理理解"数无形不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几何直观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实质是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巧妙地进行了无缝对  相似文献   

17.
"数形结合"是一种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注重数与形的相互转换.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数学难题."数形结合"通过用几何的形式诠释代数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思维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正>"数缺形时少知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是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形结合的重要性的形象生动概括。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可以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赋形"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简单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  相似文献   

19.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这表明了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重要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将数形结合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化抽象为直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几何课程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小学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应用好直观表征,以直观的图形语言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看不见的思维过程条分缕析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