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领导,不仅是办学思想的领导,也是行政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校长普遍注意"领",即运用上级赋予校长的权力,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督促检查、总结评比、表彰奖惩。但是,学校工作光靠"领"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事情需要校长"导"。我觉得,校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领着教师干,而且还要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指导。怎样才能做到既“领”又“导”呢?我的体会是要坚持四个深入: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学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领、导、管等方面上。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器;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南针;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校长只有将领、导、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校班子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一领导集体中,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领导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决定了校长的工作方法也要作出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型的领导方法向现代型的领导方法转变,从常规型的领导方法向科学型的领导方法转变。在顺应上述“两个转变”中,关键是要运用辩证的方法,把握“提纲带目”的谋略,具体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实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就在法律上确立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在高校,党 委是政治领导核心,是高校行政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者,是各种群众组织的领 导者。高校校长是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面负大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 行政管理工作。高校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不可 分割的。党委领导是集体领导,校长负责要在集体领导监督下负责,二者在工作上 务必加强团结、密切协作。正确理解和坚持这一领导体制是高校保持稳定和发展的 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学诗 《云南教育》2009,(12):30-30
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位教师尽职尽责地工作。这希望,绝对正确!然而,要成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要靠“领”与“导”。“领”与“导”的办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实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由此可见,一方面校长在学校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非常巨大,另一方面,校长的办学理念对办好一所学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乃至于现在,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校长(本文中的校长均指中小学校长)的行政领导职能,给予校长相应的行政级别和待遇,为校长提供行政管理培训等,这本身没有错。但我们不能“浓化”校长的行政领导角色,校长也不能仅仅陷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之中,这是因为校长不仅仅是行政领导,还应该是“首席教师”和学术领导,尤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校长除了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外,还应具有较高的课程领导能力,切实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职责。一、体现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方面1.课程机制课程专家施瓦布认为,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教师、学生代表、社…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校长在师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校长在师德建设的作用体现在领、导、管上。其中,领是师德建设的风向标,导是师德建设的指挥棒,管是师德建设的基本保障。只有把领、导、管统一起来,才能保障师德建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校长合作领导”是西方中小学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教育实践模式.“校长合作领导”强调校长领导角色不再由一位领导者担任,而是由两位领导者共同或轮流担任;它是分布式领导理论关照下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在实践过程中,“校长合作领导”主要衍生出职责分工型、支持互助型、交替分工型与共同管理型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分享学校领导者领导职能、开展学校领导者战略合作、创新学校组织結构和管理方式以及提升学校领导者领导能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校长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校长从事领导工作的特点,也使校长“讲”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学校管理实践表明:作为一校之长,只具备“讲”的艺术是不够的,同样也不能忘了练好“听”的基本功,具备“听”的艺术。美国卡耐基在《打动人心》一文中指出:“打动人心的秘诀首先在于热心聆听对方意见”。聆听是校长与教职工之间取得沟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作出正确决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衡量校长领导素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聆听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聆听是校长作出…  相似文献   

12.
专业化视野中校长角色的定位及培训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当代专业化视野中,我们必须确立中小学校长适宜的角色定位,即校长是领导、经营、管理、优质教育资源的创造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校长培训直接的目标是校长个人素质的提高,终极目标是学校的发展。培训对校长个人来说既更新了教育观念,又是校长个人素质和能力重新组合的过程,对学校来说,“校本战略规划”是培训内容的创新。变革培训方式,培训评价以“导”为主,“督”、“导”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重视校长专业组织对校长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一、健全校长负责制,理顺党政工三家关系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对学校的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就必须确定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健全校长负责制和理顺党政工三家关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例下,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项解决不好,就会形成学校工作中“多中心”的局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制度上、组织上和领导工作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制定《校长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条例》和《职代会工作条例》,从制度上明确校长中心、党委核心和职代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校级行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不仅是学校行政的领导,更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但是,部分校长却存在“被领导”的现象,其典型表现为:校长去干副校长、中层干部甚至普通教师韵事情,而普通教师却在那里对学校全局工作进行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相似文献   

15.
校长在学校中扮演更多的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而用在课程和教学上的时间相对较少。正如莫里斯及其同事提到的那样:“繁忙的校长无处不到,这些巡视中,从办公室到走廊、教室、健身房、运动场,再返回来,校长正管理学校。……这意味着,校长随时把办公室“携带”在自己身边……”促进校长课程领导的专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一校之魂,其职责在于领导.“领导”一词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校长领导”所涵盖的主要方面又是什么呢?认清这个问题,对于自觉地科学地管理学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认为,“校长领导”的主要内容应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带动性.这是任何部门的领导实施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本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強支部对学校的领导,把紅旗一竿子插到底 1.党能不能領导学校工作,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想上是有着怀疑的。如有的人說:只要有一張課程表,不要領导也可以办好学校。意思是說只要有教师,就是沒有党支部,学校也可以办好。还有人公开地說:党員校长来領导可以,但最好再派一个熟悉業务的人来任副职。其实这是“外行不能領导內行”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文彬(校长):转变观念加强教育思想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学校管理与领导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管理好学校,也是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的。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工作的中枢。一个学校办得好坏,与领导班子团结与否有直接关系。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同心协力的融洽型班子、求大同存小异的合作型班子占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的多数。但不可否认,有不少学校领导班子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团结因素。成员间人心涣散、关系紧张,工作上扯皮拆台,人格上攻击诬陷,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少困难甚至危害。校长要全面主持学校工作,不仅要采取行政手段,而且要讲究领导艺术来增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一、严于律己作表率。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校长在学校中的位置,好比雁阵中的头雁。校长是班子运行的启动者、合力的创造者、故障的排除者、团结的维护者。作为“头雁”,校长一般都要比成员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20.
蔡其永 《湖南教育》2005,(11):13-13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校长担负着什么样的角色?校长的治校理念和行为有什么样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办学理念关系着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与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需要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传统的学校管理主要采用“制度 控制”,校长的管理更多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在内部管理方面,校长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呢?本栏目从众多来稿中采撷一组集中刊发,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