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处在改革进程中的中国传媒,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应该有一种新的思路,不能一味多元化、集团化,做简单的加法。在对媒体自身的优劣势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地做减法,把媒体内部的职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竞争优势的业务上,那些媒体没有资源优势,对媒体的盈利和竞争无帮  相似文献   

2.
跨媒介、跨地域、跨行业的集团化组建是传媒市场竞争与扩张的必然结果,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媒体机构摆脱单一盈利模式的必然路径.未来中国传媒之大趋势是打破不必要的人为限制,加速强强联合的资源整合.本文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脉络,分析了我国传媒业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的关系及中国传媒改革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马岚 《声屏世界》2001,(Z2):19-20
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等各行各业将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而作为宣传工具又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传媒业也莫不如此。届时中国传媒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内部,更来自外部西方发达国家的超级媒体联盟,广播电视就可能与CNN、BBC或迪斯尼难免一战,基于此形势,组建江西广电集团正是明智之举,顺势而为。 一、推进江西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是当前新闻界竞争现实决定的。 当前,集团化是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一个焦点问题。组建江西广播电视集团是当前发展壮大广电媒体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集团化”过程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 ,也是一种行政行为 ,它与纯市场行为又有所不同。中国的新闻集团化过程 ,应当与新闻改革联系起来 ,走一条发展创新之路。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国媒介改革创新的层级走向与可行性。我国媒体边际调整已结束 ,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能否呼之欲出 ,则在于更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祥 《新闻界》2004,4(5):28-29
当前,我国报业集团在经历了初创阶段的艰苦探索与规模扩张之后,正面临着经营体制的深层次改革。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国际媒体将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在传媒市场的未来竞争中,中国传媒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全新生存环境,重新研究当前中国传媒集团化运作模式,对提升报业集团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在2000年前后成都商报与华西都市报的最初对抗中,上述效应并没有显示出来,反而是成都商报略胜一筹。其他的例如经济观察报与21世纪经济报道之争、潇湘晨报与三湘都市报之争等,都很难看出集团化对中国传媒带来的好处到底有多少,甚至部分媒体在集团化之后出现了业绩的严重衰退。倒是单打独斗的传媒更显示出体质上的“轻装优势”,当初各地青年报的崛起也多是基于此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传媒业已进入集团化发展时代,但中国传媒集团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实力,赢得规模竞争优势,实现做大做强目标,是中国传媒集团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依赖核心竞争力来实现。本文结合我国传媒业的实践,阐述了中国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中国传媒集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媒集团化自1996年成立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迄今已经过去了7个年头。在中国传媒集团化的过程中,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中国的传媒集团做大了是否就做强了?笔者认为,为有利于中国传媒集团化的发展,应注意遵循市场规律,辩证把握“做大”与“做强”的关系,首先有必要从传播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着眼,认清“做大”的根本动因与动力在哪里,然后认清“做大”并非等于“做强”,进而懂得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做大”与“做强”。从国际传播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考察,在发达国家,传媒集团化确实是一种客观趋势。到了当代,…  相似文献   

9.
崔权 《今传媒》2011,(6):41-42
中国传媒的集团化发展已经度过了近十五年的历程,经历了前期的迅速发展之后,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增速放缓,同时集团化发展面临资源内耗、结构不合理、受到经营区域限制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媒集团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国传媒集团的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媒体在改革开放的宣传动员上始终走在了时代最前面,但自身的改革,却几乎走在了时代的最后面。媒体改革在改革开放中是一个特殊领域,认真研究中国传媒的生存现状,深刻反思中国传媒30年改革一直面临的重大问题,应当成为今天研究中国传媒改革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传媒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走过了西方传媒业历经一百多年的产业化、集团化之路。以1996年中国第一家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传媒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高潮。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传媒界热议已久的话题,也成为中国传媒业应  相似文献   

12.
从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化演进开始,笔者就对已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传媒业的有效性抱有怀疑.例如,从经济学的理论而言,单兵作战的传媒面对集团化的传媒往往处于劣势,因为集团化所形成的交叉支持往往会使得集团旗下的传媒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新闻     
媒介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本刊讯10月26日到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媒介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共有60个新闻院系、科研单位和媒体机构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加。与会者主要集中讨论了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的影响,我国传媒集团的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传媒集团跨国传播与全球竞争,媒介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利用,非集团化媒体的经营与发展战略,传媒集团发展的新领域,传媒运作的体…  相似文献   

14.
汪澜 《今传媒》2005,(8X):43-44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传媒业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并购浪潮,其结果是诞生了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新闻集团、沃尔特、迪斯尼等一批媒体“巨无霸”。时隔不到十年,中国内地传媒业的集团化浪潮也骤然兴起,一些较大规模的影视、出版、报业集团陆续成立,其主要的动因,是为了迅速做大规模,以抵御加入WTO之后国际传媒巨头对中国传媒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媒介已逐步走入市场,特别是2012年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下,中国传媒行业开启了以"传媒转型"与"社会化媒体"为特点的集团化发展之路,中国传媒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新闻媒介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对自己定位还不是很准确,给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广泛树立传媒工作者的正确舆论导向意识和责任意识已迫在眉睫。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特约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建伟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中国传媒走势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乐天 《传媒》2002,(2):26-27
2002年的中国传媒有哪些发展趋势?概而言之,新闻的监管机制将得以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加大为开放媒体的报道内容提供了方便;纸质媒体在竞争中遇到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变革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网络新闻媒体在政府的积极扶持和自身的不断发展中有所发展;跨行业大概念下的新闻集团开始运行……  相似文献   

17.
汪澜 《今传媒》2005,(8):43-44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传媒业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并购浪潮,其结果是诞生了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新闻集团、沃尔特、迪斯尼等一批媒体“巨无霸”。时隔不到十年,中国内地传媒业的集团化浪潮也骤然兴起,一些较大规模的影视、出版、报业集团陆续成立,其主要的动因,是为了迅速做大规模,以抵御加入WTO之后国际传媒巨头对中国传媒业的冲击。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我国的媒体集团无论体制、机制、规模,还是运作方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即同样面临着由小到大,由经营一家(几家)媒体到运作多个甚至一群媒体,由单一媒体经营到…  相似文献   

18.
综合频道资源,做强电视品牌,稳步推进广播电视集团化,是近年来电视媒体改革的趋势.为此,2006年底,青岛电视台(QTV)完成了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实现了中心制向中心频道制的改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综合频道资源,做强电视品牌,稳步推进广播电视集团化,是近年来电视媒体改革的趋势.为此,2006年底,青岛电视台(QTV)完成了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实现了中心制向中心频道制的改革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美国媒体兼并浪潮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媒体兼并浪潮进行了解读,并从中得到对深化中国传媒集团化改革的启示。新自由主义者“重新发现”的市场机制主导了美国这次媒体兼并浪潮,使传媒市场资源实现了顺应数字技术革命的大整合。中国正在推进传媒集团化改革,意在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但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传媒必须有自己应遵循的规律,盲目照搬美国模式必然产生“过淮成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